山西糧食産業立下發展“小目標”
原標題:山西糧食産業立下發展“小目標” 網上糧店或將成為新寵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楊江濤)“糧食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左右,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45%左右,主食品工業化率提高到20%以上;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的糧食企業達到3個,億元以上的糧食企業達到27個”。3月13日,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對外發佈《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産業經濟的實施意見》,山西糧食産業經濟有了發展小目標,到2020年,山西省大型糧食産業化龍頭企業和糧食産業集群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糧食科技創新能力和糧食品質安全保障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實施意見》提出,山西省將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引導企業適應糧食收儲制度改革需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轉換經營機制,增強市場化經營能力和産業經濟發展活力。以資本為紐帶,構建跨區域、跨行業産購儲加銷協作機制,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延長産業鏈條,主動適應和引領糧食産業轉型升級,做強做優做大一批具有競爭力、影響力、控制力的骨幹國有糧食企業,有效發揮穩市場、保供應、促發展、保安全的重要載體作用。鼓勵國有糧食企業依託現有收儲網點,主動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開展合作。
打造糧食産業經濟發展“排頭兵”
山西省將認定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的糧食産業化龍頭企業,重點支持産值過億元的糧食龍頭企業和貧困地區的雜糧龍頭企業,將龍頭企業作為帶動區域糧食産業發展和脫貧攻堅的重要依託,打造糧食産業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參與承擔政策性糧食收儲業務;在確保區域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創新龍頭企業參與地方糧食儲備機制。
發展糧食循環經濟
《實施意見》明確,山西省鼓勵支持糧食企業探索多途徑實現糧油副産物循環、全值和梯次利用,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産品附加值。以綠色糧源、綠色倉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為重點,構建綠色糧食産業體系。鼓勵糧食企業建立綠色、低碳、環保的循環經濟系統,降低單位産品能耗和物耗水準。大力開展秸稈、麥麩、麥胚、 玉米芯、玉米皮、玉米蛋白、玉米胚、米糠、油料餅粕等副産物綜合利用示範,開發新能源、新材料、新産品等,不斷挖掘産品加工潛力,提升增值空間。
推廣“網上糧店”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
山西省還將推進“互聯網+糧食”行動,積極發展糧食電子商務,支持建設網上糧食交易平臺,積極推廣“網上糧店”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完善糧食電子交易平臺體系和信息化建設,拓展物流運輸、信息共享、金融服務等功能,發揮其服務種糧農民、購糧企業的重要作用。鼓勵發展糧食産業觀光、體驗式消費等新業態,推動糧食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和演化升級,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