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榆社縣“拆違治亂提質”動真碰硬見實效
原標題:榆社縣“拆違治亂提質”動真碰硬見實效
黃河新聞網晉中頻道訊 自晉中市“拆違治亂提質”城鄉環境大整治攻堅行動啟動以來,榆社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攻堅行動作為當前重大的政治任務、緊迫的民生工程,難得的發展機遇,堅持以上率下鼓幹勁、動真碰硬治頑症、發動群眾同參與,標本兼治促長效。截至目前,全縣共拆除違章建築1953處、33.2萬平米,進度為99.62%;騰退土地87.4萬平米,進度為99.76 %。治理生活建築垃圾86570堆、佔道經營4596處、車輛亂停亂放2739處、無序廣告5629處、未處理秸桿31畝、牲畜散養點251處、缺失不規範綠化帶238處、裸地25138平米、不規範建築工地59處、土路30條、路燈缺失685盞、違規加水洗車點16處、無序電桿電線137處、破損路面80675平米。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榆社縣拆違治亂提質整治成效日益顯現,城鄉面貌大幅改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管理機制更加順暢,也為全縣廣大群眾帶來了真實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以上率下、擔當作為,高揚實幹硬作風
一是在思想認識上突出一個“高”字。榆社縣堅持把“拆違治亂提質”攻堅行動上升到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城鄉管理水準的高度來認識,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榆社的基礎性工作來落實。通過組織縣鄉村三級幹部群眾開展集中“大討論”活動,在全縣黨員幹部中牢固樹立了“四個不幹不行”的責任意識,即:先進引領,不幹不行;重任在肩,不幹不行;群眾所盼,不幹不行;發展需要,不幹不行”。在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全縣領導幹部圍繞縣城區、主幹線“提質”工程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由縣四套班子領導包主幹道路、包街道、包重點村,並對照清單和標準,全面掌握所包重點、難點任務進展情況,著力抓好各責任單位組織調動、道路沿線環境整治、街道立面整治、高標準樣板村打造、社區包片環境長效治理、宣傳教育引導群眾等工作,全程跟蹤、督促檢查工作進度,積極協調解決“拆違治亂提質”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對一些“頑症”,四套班子集體“會診”,確保問題有效解決。
二是在責任落實上體現一個“帶”字。在攻堅行動中,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以上率下、親力親為,靠前指揮、層層帶動,逐級壓實責任,真正體現縣委、政府“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風;四套班子領導日赴現場、夜商對策,晝夜奮戰,下足“繡花功夫”,幫助把握好重要環節、處理好每個細節;各鄉鎮、各部門負責人帶頭奮戰在一線,當好“施工隊長”,在一線指揮,在一線推動,在一線落實,倒排時間進度,確保攻堅行動有序推進、取得實效。同時,參與攻堅行動的公安、交警、國土、規管、公路等重點職能部門都能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挺身而出,主動作為,確保了攻堅行動強勢推進。“打鐵還需自身硬”,全縣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站在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堅決做到“四帶頭”,即:帶頭擁護支持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帶頭宣傳“拆違治亂提質”各項政策規定,帶頭自查自拆違法建築,帶頭做好本單位本部門有關人員和親朋戚友的教育引導工作,在黨員幹部的帶動下,廣大群眾主動配合,參與行動,形成合力。
三是在工作推進上彰顯一個“幹”字。榆社縣委堅持把“拆違治亂提質”攻堅行動作為檢驗作風和錘鍊幹部的試金石和練兵場,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維護核心見諸行動主題教育,全縣廣大黨員幹部以“從我做起、向我看齊”的擔當精神,積極投身攻堅行動,充分發揚帶頭真幹、埋頭苦幹的作風,堅持以“幹”聚合力,以“幹”贏民心,以“幹”帶隊伍,以“幹”提能力,形成了黨員引領幹、群眾比著幹的熱潮。機關黨員幹部主動參與城區環境大整治,選派10名優秀年輕幹部挂職“拆違治亂提質”重點、難點鄉鎮,強化實踐鍛鍊,提升能力水準;動員市、縣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投身美麗榆社建設,助力拆違治亂提質;市縣巡查督導組發揮利劍作用,鐵面無私、從嚴督查、傳導壓力,全縣上下形成了“比擔當、比幹勁、比能力、比作為”的新風尚和“幹事創業、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
四是在方式方法上把握一個“公”字。面對“拆違治亂提質”攻堅行動中矛盾凸顯、問題交織的複雜局面,榆社縣始終堅持公平正義,把握漸進原則,把牢政策底線,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堅持先難後易,強化群眾法制觀念,合力依法拆除箕城鎮李峪村、河峪鄉寄子村、雲竹湖周邊、縣城火車站周邊、建材市場、城區供銷小區院內違建等“硬骨頭”,傳遞“凡違必拆、違建清零”堅定信心。堅持攻心為上,黨員幹部深入群眾當中講形勢意義、談規劃發展前景,對違建當事人講政策、辨利弊,全縣上下主動拆除、配合拆除成為主流,由“要我拆”變“我要拆”,比如,雲竹湖周邊農家樂,在思想發動和政策引導下,違建當事人服從雲竹湖旅遊開發大局,進行了自行拆除。黨員幹部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鐵的作風強力推動拆違工作,用實際行動消除了一些群眾等待觀望的思想,解決了一些幹部畏首畏尾的態度,形成了上下同欲的思想共識。通過一系列組合拳,拆出了公平正義、拆出了民心所向、拆出了發展空間,政府威信得到了充分彰顯、不良風氣得了有效遏制、攻堅合力得到了空前凝聚。
五是在宣傳發動上注重一個“深”字。堅持把宣傳工作貫穿“拆違治亂提質”攻堅行動全過程,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深度”宣傳。宣傳部門依託街頭宣傳、“兩微一端”、政府網站、電視專欄、信息簡報、微信快報等平臺,形成立體化強大輿論攻勢;縣鄉村三級出動宣傳車,懸挂橫幅、入戶宣講,強力營造濃郁氛圍,力爭使攻堅行動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榆社縣攻堅行動領導組及辦公室組建全縣工作微信群,隨時掌握工作動態,及時作出工作指導;縣督查、巡查組分包鄉鎮明查暗訪,從嚴督導,狠抓推動;電視臺、政府網站、縣政府大螢幕每日公示工作進度、公示四套班子成員抓落實情況,有效傳導壓力,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縣委、政府及各鄉鎮、城管委將全縣摸排確定的違建清單、分類處置相關情況、市縣受理的群眾舉報線索處理情況進行了公示,特別是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公佈市、縣舉報電話,對群眾信訪舉報,主要領導親自上手,及時答覆,限時辦結,快速處理,以公開、透明贏得了群眾的充分信賴和廣泛支持。
二、趁勢而上、奮力爭先,打造幸福宜居城
一是拆建並舉,還利於民。榆社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邊拆邊治,加快便民設施建設,促進軟體提質,真正提高老百姓的獲得感和認可度。在基礎設施上,建設完成了泰新東街人行天橋建設工程、迎春路和舊北街立體化提質工程,啟動了319改線、漳源大道北延等重點提質工程,縣城及周邊環境面貌大有改觀。園林綠化方面,主要實施了泰新東街東延、迎春南路火車站段、東大街東延、舊畜牧局街頭綠地、舊環保局街頭綠地、濁漳北源人工濕地公園和文峰園筆架山城郊森林公園修復工程等。便民設施方面,啟動了舊水利局、舊環保局、杜余溝菜市場建設工程,為治理馬路市場、佔地經營提供了疏導空間;佈局建設了西大街、電影院、迎春北路街心公園停車場,有效解決了城區居民停車難問題。特別是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先後下拔資金3500余萬元,對各鄉鎮各單位推動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二是以點帶面,整體提質。以“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為目標,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對標先進,提質增效,學習借鑒長治等地成功經驗,做到高起點佈局、高標準建設,積極作為、量力而行,重點進行立面噴塗、墻體彩繪,充分體現地域符號、弘揚傳統文化、倡導文明新風,打造出了以“鄉土文化”為主題的下咱則村、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韓莊村、以“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南翟管村、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南白村等一批樣板村。規管部門加強規劃指導,做好城鄉建設整體規劃,力求在“提質”工程上突出整體、注重內涵、彰顯特色、提升品味。
三是重點突破,全域整治。以縣城、道路兩側、鄉鎮政府所在地、重點村、雲竹湖景區等為重點,以點帶面,全面開花。堅持重拳出擊,徹底整治雲竹湖景區環境污染、私搭亂建等問題,促進項目開發順利推進。持續加大力度對環湖路周邊進行環境整治及美化綠化工程,為2019年青運會公路自行車比賽創造良好條件,2017年,榆社縣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縣”,雲竹鎮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首批“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耐心細緻做好群眾工作,順利拆除了榆化周邊片區違建10處,為工業園區建設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堅持建管結合,綠化硬化美化縣城高速出入口,提升榆社“第一印象”,同步規劃設計四個高速出口服務區建設。全力創建“四好”農村路,榆洪線示範點東郭線以排名第一的成績通過全市“示範路”創建考核,以道路增效帶動城鄉環境提質,為實現“全域旅遊”打下堅實基礎。
三、高位謀劃,縱深推進,實現整治常態化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在城鄉建設上謀遠抓近。以“拆違治亂提質”攻堅行動為契機,榆社縣積極爭創省級文明城市、衛生縣城、園林縣城,帶動城市建設管理提檔次上水準,全力打造“鄉情尋夢地,山水榆社城”。規劃引領提質,結合城區改造,圍繞縣城整體規劃,通過堅持市場化運作,探索PPP模式、推進國有資産整合,增加融資額度,加快硬體改造,實施園林綠化、街頭綠地建設工程,著力打造“一街一景”“一城多園”的綠化景觀,切實提升縣城承載能力,改善縣城人居環境。攻堅行動中,榆社縣注重規劃的整體性,不盲目新建,對一些拆後空地,先行綠化,寧願留白,不留遺憾。堅持源頭治污,採用截污納管、清淤疏浚等工作措施,實施了黑臭水體整治工程,推動縣城枯河渠、賈峪渠、板坡渠等6條排水明渠和東河過境河道黑臭水體的治理工作,改造修復破損雨污管道、清理積存垃圾和淤泥等,切實消除了水質污染源。全民合力治亂,結合脫貧攻堅“五潔凈”和“六要六有”達標工作,對農村房前屋後柴草堆、污水、糞堆等雜亂無章的環境亂象進行了集中整治;集中時間、集中人力,突出整體性、協調性,對縣城區臨街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臨街建築屋頂、外墻立面、外墻懸挂物、門頭牌匾底色、臨街建築道口、散水、臺階進行了全面整治。在整治過程中,全縣上下全民動員、全員上手,農村老黨員、老幹部、駐榆官兵、社會志願者、各機關幹部職工紛紛加入攻堅行動,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環境整治的濃厚氛圍。
二是全面縱深推進,在工作覆蓋上不斷延伸。堅持把“拆違治亂提質”攻堅行動向縱深推進,先後拆除了藥材公司危樓、舊圖書館、文化館、舊電影院、榆化公司周邊不協調建築,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推動環境整治進學校、進醫院、進社區、進機關單位,通過校園環境衛生大整治、創建校園文化走道長廊,促進校園綠化、美化、凈化建設,打造乾淨整潔的綠色生態校園環境,提升學校發展品質;組織開展“綠色醫院”創建活動,縣衛計局重點對鄉鎮衛生院院容院貌、院內環境美化、綠化和硬化等進行修繕整治。結合攻堅行動,開展了首屆“美麗鄉村”評選活動和“美麗鄉村”攝影展,充分展示整治成果,廣泛動員全縣人民群眾參與建設美麗鄉村;以提高村民文明素質和鄉村文明程度為目標,堅持移風易俗,引導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風尚。
三是積極探索創新,在治理機制上抓常抓細。堅持在鞏固成果,完善機制上積極探索,縣直單位實行“街長制”,分包街(巷)道、對縣城區各單位和商鋪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規範商鋪經營,打造乾淨整潔的縣城環境和規範有序的市場秩序,提高縣城整體環境品質。縣交警隊全體幹警包路段,嚴格執法,徹底整治車輛亂停亂放現象;縣規管局研究制定城區環衛管理、鄉村清潔管理、城市管理、市場管理等長效機制,探索市場化縣城保潔機制,積極創建垃圾治理示範縣,實施垃圾分類處置及清掃保潔市場化運營,大幅提升了城鄉環境治理水準。黨員幹部廣泛宣傳,引導城鄉居民自覺摒棄陳規陋習,主動維護生産生活環境,養成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合力共建美好家園。
榆社縣委、政府以一系列強硬舉措,推動攻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解決了許多多年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環境突出問題,城鄉環境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臟亂差現象極易反復,長效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各鄉鎮基礎設施不完備,衛生設施還需補齊;一些小區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城鄉整體提質水準與周邊縣市還有較大差距等等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舉措,逐步解決。
“拆違治亂提質”工作是持續改善環境的一項長期性、連續性、系統性工作。榆社縣將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再接再厲,持續用力,紮實推進“拆違治亂提質”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奮力建設美麗榆社,為實現爭先進位、振興崛起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