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大同市靈丘縣扶貧新模式成了全國典型

發佈時間:2018-03-21 10:10:39 | 來源:山西晚報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靈丘縣扶貧新模式成了全國典型

  山西日報3月20日訊(記者劉俊卿)近日,國務院財政部辦公廳出臺了關於印發《財政支農資金支持資産收益扶貧案例(一)》的通知(財辦農〔2018〕18號)文件。《通知》中大同市靈丘縣史莊鄉財政資金股權量化資産收益扶貧作為山西省唯一案例,要求全國交流學習和參考借鑒。

  脫貧攻堅以來,山西省為加快激活農村各類資源要素潛能,創新財政扶持資金使用方式,在山西省範圍內部署開展“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收益有分紅”試點,探索建立貧困人口通過各種股權設立,參與股權分紅的資産收益長效機制。靈丘縣作為山西省的試點縣之一,瞄準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通過採取多種模式積極整合盤活資源,不斷創新幫扶模式,探索出了“財政注資+企業經營+貧困戶分紅”的資産收益扶貧模式,並通過多方考察和實地調研,精心選定山西潤生大業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山西潤生公司)等企業作為經營主體。

  山西潤生公司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專業從事新生牛血清研發、生産和銷售的年收益穩定企業。2014年,該公司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百企千村,産業扶貧”號召,從太原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整體遷移到靈丘縣扶貧産業園,公司以牛血清加工項目為依託,利用靈丘縣牧草資源、氣候環境條件,實施乳牛規模養殖項目。2017年,公司養殖乳肉牛653頭,當年出欄386頭,除去飼草、飼料等成本,獲得純利潤77.2萬元。

  靈丘縣通過投入山西潤生公司財政扶貧資金620萬元,將資金形成股權量化到貧困戶並統一發放股權證,由公司統一經營乳肉牛養殖項目,産生利潤,按股給予貧困戶分紅。該項目覆蓋靈丘縣史莊鄉13個行政村1240戶建檔立卡,每戶持有5000元的資本金,如因病因殘致貧、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多持股金。貧困戶通過“固定分紅+浮動收益+種植業收益+勞務收益”的模式實現脫貧增收。每戶持有的5000元資本金,每年固定分紅為500元;實際經營利潤超出固定分紅的部分,作為浮動收益,貧困戶享有40%、村集體享有10%。周圍村民種植的玉米等飼料,公司將以高出市場價格的10%統一收購,戶均可增收1000元,此項收入作為種植業收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經培訓合格,可以在産業鏈上打工,獲取勞務收入。

  史莊鄉貧困戶劉建軍因缺乏技能致貧,一直靠種地為生,生活十分困難。通過資産收益扶貧帶動,2017年獲得固定分紅500元,經培訓在公司牛場務工,日工資120元,3個月收入10800元,種植飼料玉米出售給公司,獲利3500元,全年總收入14800元,家庭人均收入達到7400元,當年就摘掉了貧困帽子。

  靈丘縣扶貧辦主任趙優文告訴記者,通過項目實現脫貧的貧困戶將給予3年的鞏固期,期滿後不再享受股權,由村集體將其原持有的股權證明收回,重新分發給未脫貧的貧困戶,通過輪流持股帶動全鄉所有的貧困戶脫貧。在全部貧困戶脫貧後,全部股份轉歸村集體所有,用於村集體經濟的持續發展。

  此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財政注入的扶貧資金實行獨立核算,全程接受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項目合同期為3年,合同期滿時,由審計機構對該項目形成的凈資産進行審計評估。2017年,資産收益扶貧潤生模式通過將自然資源、公共資産(資金)或農戶權益資本化或股權化,累計帶動了史莊鄉13個行政村124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該模式是靈丘縣走出的一條別具特色的資産收益富民路。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