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位呂梁興縣革命先烈遷葬“回家”
原標題:34位興縣革命先烈遷葬“回家”
山西晚報4月7日訊(記者王晉磊通訊員杜鳳英王亞利) 4月3日上午,呂梁市興縣舉行2018清明節祭掃先烈暨晉綏散葬烈士遺骸安葬活動。34名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烈士被遷葬至興縣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
戰爭年代,興縣曾是晉綏邊區首府和八路軍120師所在地,肩負著保衛延安等重大任務。八年抗戰期間,120師暨晉綏軍區部隊犧牲1.4萬人,負傷3.2萬人,為民族抗戰和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犧牲和重要貢獻。由於戰爭的殘酷環境,許多烈士被就地掩埋在溝壑、山水之間,未得到妥善安葬,有的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
歷史沒有忘記烈士,人民沒有忘記烈士。近年來,在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的倡導下,興縣縣委、縣政府先後從各地迎回595具烈士遺骸,集中安葬在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鳳凰嶺墓區。
4月3日上午,在通往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鳳凰嶺墓區的沿路兩側,一大早就站滿了等候迎接烈士“回家”的群眾。
上午9時30分,烈士遺骸送達到興縣東會鄉晉綏解放區烈士陵園鳳凰嶺墓區。高大挺拔的晉綏解放區烈士塔下,禮兵分列兩側,現場莊嚴肅穆。參加活動的來賓俯首默哀,向烈士三鞠躬,並敬獻花籃,全體軍人脫帽致敬。數位年過九旬的八路軍老戰士身穿軍裝,努力挺直身軀,來送別昔日戰友。
興縣此次遷葬的烈士共34位,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為了新中國的解放,在興縣這塊紅色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建立了偉大的功勳。本次收遷的34位烈士中,其中28位烈士是在參加臨縣戰鬥中犧牲或因疾病逝世。一位興縣籍名叫王德金的烈士犧牲在陜西神木市,因給陜北紅軍運送槍支彈藥和物資,被敵人抓捕入獄,受盡酷刑,後遭殺害,犧牲時47歲。王德金犧牲後一直散葬在神木市。曾學會、丁少柏和其他3位不知名字的烈士所在的晉綏軍區特務團在柳林縣的官莊垣戰鬥中,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戰後,由於當時條件有限,村民將烈士就地安葬于柳林縣。清明節前夕,老區人民將這些烈士遷回陵園安息,以告慰英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