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樹景區萬人尋根祭祖
移民後裔代表共祭先祖,感恩祈福
向大槐樹移民先祖敬獻肴饌
山西晚報4月7日訊(記者劉江)尋根問祖溯千年,情牽洪洞祭祖先。4月5日上午,“第二十八屆洪洞大槐樹文化節尋根祭祖大典”在洪洞大槐樹景區萬人祭祖廣場隆重舉行。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大槐樹移民後裔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萬餘人齊聚一堂,虔誠祭拜大槐樹移民先祖。
上午9時許,隨著365面姓氏旗從東西兩側整齊排列,祭祖堂大門徐徐打開,尋根祭祖大典在陣陣禮炮聲中拉開帷幕。本次大典以“古槐四海連忠孝清明祭”為主題,嚴格遵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槐樹祭祖習俗”傳統儀程,依次進行了“恭迎汾河水、舜王土”“恭請大槐樹移民神主升位”“鳴炮、啟門”“敬獻三牲”“敬獻五穀”“敬獻肴饌”“敬獻鮮果”“敬獻厚土”“敬香通神”“奠酒獻禮”“敬獻花籃”“恭誦祝文”“鞠躬辭神”“敬獻樂舞”等儀式。上萬名移民後裔、嘉賓、遊客,共祭先祖,感恩祈福。
歷史上,在戰亂中誕生的明王朝為了鞏固政權、發展生産,在臨汾市洪洞縣廣濟寺大槐樹下設局駐員,從明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50年間,移民18次,遷民近百萬,涉及812個姓氏,由這裡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市)500余縣的移民後裔,數以億計。這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
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早已在炎黃子孫心中深深紮下了認祖歸宗之根,被當作“家”,被稱為“祖”,被看作“根”。“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這首口口相傳了數百年的民謠,寄託著億萬移民後裔對“老家”永遠的牽掛。當天的祭祖大典上,“向大槐樹移民先祖敬獻樂舞”中的舞祭《槐樹緣》,將當時的遷徙壯舉以舞臺的藝術形式呈現,仿佛讓大家置身於歷史長河之中,回到了那個動蕩的年代,親身體驗那種骨肉分離的痛楚以及綿綿的思鄉之情。
從1991年開始,洪洞縣每年都舉辦莊重肅穆的“尋根祭祖大典”,大槐樹祭祖習俗將“根祖文化”傳承和發揚,受到了海內外移民後裔的追思,引來回鄉祭祖的古槐後裔絡繹不絕。每逢清明,古槐後裔不遠萬里,相聚在大槐樹下,聆聽鄉音,追溯鄉情,共商著洪洞發展大計,共敘著古槐血脈親情。
當日下午,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洪洞縣委宣傳部、洪洞縣文物旅遊管理服務中心等單位組織舉辦了第三屆洪洞大槐樹移民文化研討會。來自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山西大學、暨南大學等單位的大槐樹根祖文化研究領域知名的專家學者,圍繞根祖文化價值、大槐樹移民有關史實、大槐樹移民對中華文明影響及旅遊文化産業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