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大同縣創新思路推進發展
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大同市大同縣是一個典型的近郊農業縣,也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縣。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同縣委、縣政府運用新思想新理念,緊抓大同市城市建設東移和轉型發展的機遇,發揮近郊優勢,創新思路、因勢而謀,打響黃花、生態、火山“三張牌”,建設火山田園城,新型産業承載地、旅遊休閒體驗地、健康養老養生地、綠色農産品供給地“一城四地”,産業順、生態美、旅遊興、鄉風好,發展亮點頻現,貧困縣做成了一篇篇“富文章”。
特色産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大同縣發展特色産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大同縣委、縣政府認準黃花獨特優勢,作為“一縣一業”主導産業,全力扶持、做大做強。2012年至今,6年的時間大同縣黃花種植面積增加12萬畝,産值增加2.6億元,要帶動3.3萬人脫貧。
大同縣為黃花種植提供政策保障,新栽一畝黃花補貼500元,並開設黃花種植保險。同時,13家黃花加工銷售龍頭企業直接收購鮮黃花,使黃花種植、採摘、晾曬、銷售等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此外,大同縣為黃花申報認證創品牌,通過了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和國家級出口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驗收,獲得“2017百強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品牌效應顯現,價格一路攀升。
黃花作為精準脫貧的支柱産業,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産業扶貧模式,實現了政策兜底外的貧困戶至少人均一畝黃花的目標。據測算,進入盛産期的黃花,畝均收入達萬元以上,貧困人口穩步脫貧在望,鄉村振興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新型工業築牢縣域強盛根基
大同縣大力實施“項目強縣”戰略,利用大同市開發區在境內擴區的優勢,堅持共建共享、融合發展,走“工業園區化”的路子,引入新型産業,構建産業轉型“孵化器”和“助推器”。在全力服務好裝備製造、醫藥工業、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市級園區的同時,大同縣進一步規劃、建設國家中小微企業示範園、晉北鐵路物流園、公路物流園、空港物流園、紡織工業園、裝配式鋼結構綠色建築集成産業園、航空産業園等新型産業園區,打造新型工業、現代物流産業帶。
僅2017年,大同縣新建、續建項目51個,總投資達217億元。特別是在爭當“兩個尖兵”上,大同縣持續擴大新能源産業,成功引入“一帶一路”能源示範性工程,總裝機規模100MW的全球首個熊貓光伏電站,實現一期50MW並網發電,配套引進大同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産1GW“超級領跑者”單晶矽組件落地建設,並積極推動西安隆基樂葉光伏扶貧集中電站項目、年度光伏扶貧村級電站項目、中廣核馬家梁10萬千瓦風電場項目、北京國潤天能5萬千瓦峪口風電場項目建設,成為了大同市能源革命引跑者和能源轉型排頭兵。
此外,大同縣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促成江蘇鴻銀羊毛羊絨産業鏈基地項目落地和白登萬龍滑雪場項目建成運營,推進通航産業園區及輕型飛機製造項目、大同瑞成裝配式綠色建築集成産業基地項目、北京聯綠建築垃圾資源一體化工廠項目建設進度,勇做對外開放排頭兵的尖兵,為大同市對外開放橋頭堡建設作貢獻,大同縣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方興未艾。
持續造林積蓄有為生態優勢
大同縣委縣政府堅持山上治本與身邊增綠、生態林與經濟林、單一樹種與喬灌草混交、自然美化和打造景觀“四個並重”的生態綠化總方針,採取高品味規劃、高標準建設、多渠道投入的措施,著力建設縣城綠色屏障、生態園林集鎮、花果飄香村莊、綠色道路長廊、生態旅遊景區,近年來共投入2.6億元造林20萬畝。目前,大同縣林草覆蓋率達到47%,已形成五個大的生態區,其中有30萬畝火山群、20萬畝採涼山、10萬畝落鷹山連片工程各1處,萬畝以上的綠化工程10多處,綠色生態環境不斷拓展,成為塞上“天然氧吧”“城市綠肺”和京津地區的綠色屏障。
大同縣按照“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建設生態化”的建設理念,大力引導農民發展經濟林,走出增收致富的生態産業新路。目前,大同縣成立扶貧造林合作社69個,吸收貧困人口1500人,通過參加造林綠化勞動獲得收益。大同縣林業局優先聘用270名貧困群眾當護林員,年人均工資 10951元,實現了“一人護林、一家脫貧”。大同縣建設了萬畝火山採摘園、萬畝採涼山採摘園、和五千畝桑幹採摘觀光園,發展生態旅遊。隨著植樹造林的不斷推進,森林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生態旅遊産業在縣域經濟綠色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工作中將發揮更大作用。
大同縣先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全國首個“國際健康養生地”等殊榮,並於2017、2018連續兩屆入選“百佳深呼吸小城”,成為首批“深呼吸小城十佳示範城市”。
火山旅遊唱響全域旅遊前奏
大同縣委縣政府積極利用大同火山群地質遺跡的外在美和內在科學含義,通過“文化搭臺、旅遊唱戲”,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同縣先後在火山群景區舉辦了國際自行車賽、全國熱氣球賽、國際重型摩托車騎行巡遊、火山帳篷音樂節、中外攝影名家聚焦火山群等活動10多次,並且多次參加旅遊推介會、博覽會、學術研討會等,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今年“五一”期間接待遊客達2萬多人次。
大力投入資金建設景區,發展旅遊大産業。大同縣進行了火山群30萬畝的綠化,形成綠海松濤;建設了50公里的旅遊路,形成“火山天路”;建成了火山地質廣場、火山觀景臺、火山地質公園臨時博物館,增加了景區內涵。大同縣特別聘請美國艾奕康環境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對大同火山群進行了概念性旅遊規劃設計,按照開展生態旅遊、地質旅遊、文化旅遊,建設戶外運動基地、養生休閒基地、特色農業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思路開發和建設,其中東閣老村鳳凰村落項目、黃家洼村精品酒店項目、下甘莊村主題小鎮項目、雙山飛行俱樂部項目、火山休閒農業項目等正在招商引資中。
弘揚美德培育鄉村文明新風
大同縣委縣政府緊抓鄉村振興,以修訂村規民約為抓手極力倡導鄉村文明。各村結合村情,重點圍繞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問題,成立紅白理事會,管理宴席標準、禮金數額,體現文明節儉,實現移風易俗;圍繞村內環境衛生問題,推行大街小巷責任到戶,門前屋後“三包”制,體現村民自主,實現乾淨整潔。
此外,近年來大同縣持續開展弘揚德孝廉文化活動,推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十個一”工程。已建成2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90%的農村建有善行義舉榜、文化禮堂、文化街、新農民夜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文 丁忠山 編輯 陳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