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助力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
原標題:山西助力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 臨汾、運城乘勢起飛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周昱麗)2018年2月,經國務院批復,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將山西運城市、臨汾市納入規劃範圍。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一步深化關中平原城市群城際合作,加快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結合山西實際,山西省發改委于6月12日發佈了山西省貫徹落實《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要求,到2035年,運城、臨汾兩市的整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市規模發展擴大,多點産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多極市場承載、內在競爭充分的現代産業體系基本形成,重點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支撐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高效互聯,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化水準顯著提高,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與陜甘協同發展格局全面形成。
為實現上述目標,實施方案中列出了五項重點任務,包括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空間格局、建設創新引領的現代産業體系、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生態環保聯防聯控、全面提升開放合作水準、建立健全城市群協同發展機制。
其中,在構建空間格局方面,山西將根據臨汾、運城各個縣的優勢,推動主體功能區戰略格局在市縣層面精準落地,引導資源要素按照主體功能區優化配置,形成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安全可靠、生態空間保障有力的新格局。
具體來説,運城市鹽湖區、永濟市、聞喜縣、河津市,臨汾市堯都區、侯馬市、襄汾縣等重點開發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特色産業集群,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加快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強化産業和人口集聚能力;新絳縣、稷山縣、絳縣、萬榮縣、臨猗縣、夏縣、芮城縣、霍州市、洪洞縣、曲沃縣、翼城縣和浮山縣為汾河平原國家級農産品主産區,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保障力度,加強耕地保護,優化農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吉縣、鄉寧縣、蒲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汾西縣等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重點區,垣曲、平陸中條山水源涵養與生態保育區,要把增強提供生態産品能力作為首要任務,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增強生態服務功能,因地制宜地發展適宜産業、綠色經濟,引導超載人口有序轉移,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
此外,山西還將加快建設對接京津冀的京昆發展帶。按照《規劃》構建“一圈一軸三帶”(大西安都市圈,沿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的主軸線,包茂發展帶、京昆發展帶、福銀發展帶)的城市群總體空間格局,運城、臨汾位於京昆發展帶,要依託京昆高速、大西—西成高鐵等通道,強化運城、臨汾、侯馬、霍州等節點城市和沿線中小城市支撐作用,加快構建節點走廊式的空間開發格局,推動沿線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協調佈局、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京津冀重要的産業轉移承接地、清潔能源供應基地、特色農産品供應地、休閒養生目的地,加強與京津冀地區商貿物流的互聯互通,形成對接京津冀地區的新發展帶。
同時,做強重要節點城市。優化運城、臨汾行政區劃設置,逐步解決“一市一區”問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善設施網絡,健全服務功能,強化産業分工合作,塑造城市良好環境品質,進一步提升運城、臨汾作為城市群重要節點的綜合承載能力,提升産業、人口的集聚能力,提升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增強對城市群發展的支撐作用。
培育發展中小城市。提升河津、永濟、霍州、侯馬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水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增強人口聚集能力和城市經濟活力。以擴大規模、增強實力、完善功能、塑造特色為導向,繼續實施大縣城戰略。推動韓城-河津-萬榮協同發展,推動侯馬-曲沃同城化發展,打破行政體制機制壁壘,促進中小城市協同發展。
加快發展特色小(城)鎮。聚焦特色産業,夯實産業基礎,完善服務功能,優化生態環境,提升發展品質,培育創建一批産業有特色、環境有改善、文化有傳承、設施有保障、機制有創新的“五有”特色小(城)鎮,成為産業轉型升級、輻射帶動農村發展的新載體。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