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CRI看山西 正文

神達梁家磧煤業因地制宜 建造千畝大平臺

發佈時間:2018-07-16 10:09:37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路鵬程 | 責編:陳夢楠

  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近年來,山西忻州神達集團梁家磧煤業有限公司認真貫徹落實河曲縣創建綠色礦山專項行動,以土地復墾生態恢復治理為龍頭,全力建設“生態環保型企業”,實現綠色礦山發展。

   據介紹,梁家磧煤業是山西忻州神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轄規模最大的露天煤礦,是山西省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整合的重點礦區。梁家磧煤業有限公司高度重視復墾復綠工作,生態環境建設兼顧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條件,堅持“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建則建”綜合治理和“邊開採、邊復墾”的原則,已完成礦區排土場、工業廣場、廢棄廠區的土地復墾和植被恢復工作。

   梁家磧煤業有限公司按照“採掘—運輸—排棄—復墾—成果”的程式進行作業,根據露天採礦排土場設計參數和排土場各臺階的堆放形式,結合現場剝離的分佈情況分段進行復墾,及時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做到一次排棄,減少二次倒土,縮短運距,節約資金。這種做法徹底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狀,改善了土壤流失狀況,加快了復墾速度。排土復墾後的地形為分水準臺階式,排棄物是岩土混合堆放,平盤和斜坡表面覆土。覆土後及時復墾種植,一般間隔時間不超過一年,因為這時土層鬆軟、滲水,易種植和成活。復墾過程中要做到防止滑坡、泥石流發生,保證邊坡穩定。東排土場邊坡和礦區北側填溝造地邊坡恢復為林地,採取喬、灌、草混種方式,喬木選擇油松,灌木選擇沙棘、檸條,其間混合撒播羊草、苜蓿與沙打旺,目前長勢良好,起到了綠化與護坡的作用。

  據了解,礦區內部以種樹、苗圃為主。東排土場平臺和北臨時排土場平臺恢復為旱地,2013年開始選擇播撒紫花苜蓿進行綠肥培肥,2014年開始復墾,主要種植馬鈴薯、蕎麥、小米、玉米等農作物,土壤肥料全部使用牛糞。土地治理以大面積為主,礦區建造了4個500畝至800畝的平臺,表土近2米厚。土地復墾後進行試種,産量高於原土地水準。

  山西忻州神達梁家磧煤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將不斷提高礦山復墾復綠水準,打造萬畝礦區良田,為綠色礦井、綠色河曲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文 李慧斌 編輯 馬旭心)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