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CRI看山西 正文

大同市天鎮縣:貧困戶一技傍身好脫貧

發佈時間:2018-09-06 17:38:11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路鵬程 | 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姐妹們,小心點,要拔掉最新的嫩芽,不要傷到其他的枝芽,否則會影響下一年的産量。”近日,在大同市天鎮縣匯地農業冬棗園區的暖棚裏,天鎮縣南河堡村村民渠福春在認真地指導姐妹們一起給棚子裏的冬棗進行抹芽。

【供稿】【即時新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列表】【CRI看山西-列表】【三晉大地-大同】大同市天鎮縣:貧困戶一技傍身好脫貧

天鎮縣南河堡村村民在給冬棗抹芽

  “抹芽能集中樹體營養,使得留下來的芽子可以得到充足的營養,更好地生長髮育。這是影響冬棗産量重要的一環,現在正是抹芽的時候,這幾天就得完成這100多個棚子裏的冬棗抹芽工作。”渠福春一邊介紹,一邊手裏麻利的幹著活,還不時指導其他姐妹,大家都幹的很認真。

  據介紹,南河堡村地處天鎮縣西南15公里處,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適合發展設施農業。近年來,為了轉變設施農業結構單一的現狀,提高設施農業經濟效益,天鎮縣委縣政府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大力發展設施林果業。2014年,天鎮縣通過考察,引進匯地農業發展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冬棗種植。該公司累計投資7000萬元,建設日光溫室460棟,並與山西農業大學、運城農學院等院校聯合,引進晉南冬棗品種,發展日光溫室種植300棟,種植冬棗10萬株,打造千畝設施果業園。經過四年的培養,今年大棚冬棗全部挂果,進入收穫期。

  渠福春的家就在離匯地農業冬棗園區不遠的南河堡村,家裏只有4畝多地,丈夫農閒時到外面打打零工,一家4口人生活一直不富裕。前幾年,兩個孩子接受義務教育花錢不多。2015年,她的大兒子、二女兒先後考上外地中專,兩人一年學雜費2萬元。她接到在外上學的孩子的電話直嘆氣,每月兩個孩子1500多元的生活費要到哪兒去湊?“想掙錢必須得有點手藝,可當時我和丈夫除了種地外,啥也不會。”渠福春想到了周邊的設施蔬菜大棚肯定需要工人,2015年,她和村裏其他的女人一起來到了匯地農業冬棗園區工作。一開始,她只能做一些除草、卷簾等簡單的農活,工資也不高,但她沒有放棄。培育冬棗是個技術活,園區裏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指導工作,渠福春認真學習,漸漸將冬棗的嫁接、環剝、切尖、剪枝、扭枝、拉枝等一系列的種植技術和日常管護都一一掌握,逐漸由一名打工者變成了技術“專家”。一起幹活的姐妹有問題都向她請教,她實現了從一名農村婦女到農技“專家”的華麗轉身,成了眾多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現在,孩子們上學的費用不再困擾渠福春夫婦了,給孩子們打電話成了他們每天最高興、最期待的事。渠福春説:“在家門口乾活,一年四季都能掙錢,每月有2500多元的收入,最主要的是讓我掌握了一技之長。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婦女,我很滿足了,我相信以後的日子會更好的。”(文/圖 安玉坤 編輯 梁學武)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