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CRI看山西 正文

大同雲州區:崔守武用大愛書寫美麗鄉村新篇章

發佈時間:2018-10-18 14:04:34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路鵬程 | 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梁學武):大同市雲州區黨留莊鄉邢莊村內,綠樹成蔭的柏油街道開闊整潔。“咱能有這麼好的生活條件和環境,全靠有一個好‘領頭雁’啊!”村民們口中的這個“領頭雁”就是邢莊村黨支部書記崔守武。

  1991年至今,崔守武一直擔任大同市雲州區黨留莊鄉邢莊村黨支部書記。2011年起,崔守武將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責任“一肩挑”。28年來,他堅守“讓邢莊村由窮變富、由醜變美”的信念,腳踏實地、廉潔自律、心繫群眾,團結帶領全村幹部群眾大力推進産業轉型發展、積極招商引資、建設美麗宜居示範村莊、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打造鄉村旅遊新興産業、多渠道增加全村群眾收入,加快邢莊村脫貧致富的步伐,為邢莊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加強組織建設,打造堅強的戰鬥堡壘

  崔守武清楚,只有打造一支堅強的黨組織隊伍,才能推動全村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近年來,崔守武嚴格自律,帶領支部全體黨員認真貫徹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各項要求,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改進工作作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等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全體黨員的組織觀念、規矩意識、紀律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先鋒模範作用和服務群眾的能力顯著提高。村黨支部一班人全面落實黨建責任,明確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各自分工,支部的政治引領和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強化。同時,村黨支部加強陣地建設,建設了200平米的黨員活動室,並配置了遠程多媒體投影儀、電視、體育活動器材等設備,推進辦公條件現代化,保證了全村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落實推進。

  為了提高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準,崔守武帶領村兩委幹部全面推進民主決策和監督管理。邢莊村始終嚴格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要求,充分尊重黨員群眾的意見和訴求,將實行黨的領導和村民自治有效結合。同時,邢莊村主動將兩委工作置於監督之下。2017年,邢莊村推選産生了新一屆的村務監督委員會,按照山西省大同市要求進行了規範化建設,設置了專門的辦公室、配備了辦公設備、建立了相關的職責制度。近年來,邢莊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為“紅旗黨支部”“五好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

  推進産業轉型發展,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邢莊村地處大同市城南15公里處,北臨大秦鐵路,東瀕同渾公路,區位優勢良好。邢莊村面積約6平方公里,全村人口520戶、1179人,耕地面積5300余畝,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300元。

  多年工作實踐和學習,讓崔守武深深意識到,要想富就要推進産業轉型發展,大力發展生態綠色産業。近年來,他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從高起點規劃入手,聘請專業規劃設計公司為全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村莊建設制定了科學的規劃。在崔守武和全體幹部群眾的合力拼搏下,目前全村已形成了以“蔬菜、黃花、養殖、採摘、鄉村旅遊等産業為主、現代生態觀光農業為支撐的産業格局”,引進企業19家,逐漸形成了“三大産業”園區,分別是溫室大棚種植園區,建成大棚400余棟,帶動了本村及周邊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蔬菜生産增加收入;養殖園區,在養殖龍頭企業椿林牧業公司的帶動下,全村已發展大型養殖場2家、規模養殖戶5家,去年全村共養殖各類牲畜1500頭;生態觀光園區,以圓緣草莓採摘大棚和泰和春莊園為依託,建設集採摘、特色餐飲、垂釣、住宿、健身、娛樂為一體的生態示範遊項目,目前正在抓緊建設相關旅遊配套設施。三大園區的建成,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更為村民提供了務工就業機會。全村共有300名村民在村內企業務工,人均年收入15000元以上。

  為確保2018年底邢莊村貧困戶全部脫貧,崔守武和兩委一班人在認真分析研究全村貧困戶情況後制定了科學的扶貧措施,成立合作社,實施資金、技術、信息幫扶,為貧困人口尋求就業等,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黃花、蔬菜種植,牛羊養殖等産業。其中,邢莊村通過椿林牧業帶動貧困戶種植飼料玉米、飼養肉牛12戶,發展黃花種植8戶,安排貧困戶就近就業19人,今年預計有24戶56人能夠實現脫貧。下一步,該村將通過流轉土地大力發展黃花産業,吸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並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産業,加快全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原創【CRI看山西-列表】【三晉大地-大同】大同雲州區:崔守武用大愛書寫美麗鄉村新篇章

大同市雲州區黨留莊村黨支部書記崔守武(中)和村民一起收玉米  攝影 魏軍

  實施鄉村環境提質工程,建設美麗宜居新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産業發展起來了,如何能夠讓村民們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更有獲得感,這些年,崔守武一直在思考著、實踐探索著。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崔守武帶領全村幹部群眾先後實施了“美化”工程、“亮化”工程、“清潔”工程、“安全”工程、“文化建設”工程、“愛國衛生”工程等一系列改善人居環境的鄉村環境整治工程。全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得到根本改變,村民的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今年以來,大同市雲州區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大力實施鄉村環境提質工程。邢莊村結合實際,按照雲州區、黨留莊鄉政府的部署,早安排、早動手,積極落實推進鄉村環境提質工程。崔守武帶領村兩委幹部在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聘請專家制定了高品質、高標準的工程實施方案,整合國家投資和村級自籌,投入上千萬實施垃圾、污水治理、路面整治、建築整治、公共空間整治等工程,在道路兩側空地設置景觀小品、更換倣古路燈、增設農村客用停靠站等。在工程實施中,崔守武和村兩委幹部全力發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共同建設美麗家園,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截至目前,邢莊村共栽植各類樹木15600株、硬化街巷5.2公里、安裝路燈180盞、採購垃圾箱100多個、配備清運車3輛、安裝全高清攝像探頭50個,並新建了村級文化站、農民健身活動場所和公共浴室,集中解決了“路難行、污水流、院落破、垃圾亂”的突出問題,實現了村內“巷道硬化、路燈亮化、村莊綠化、庭院美化”的基本格局,一座美麗宜居文明和諧的“最美邢莊”舒展畫卷,精彩呈現。近年來,邢莊村獲得了多項榮譽稱號,先後被評為“山西省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山西省省級生態文明村””大同市十佳明星村”、“大同縣最美鄉村”。

  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努力打造文明和諧美麗新農村

  在努力增加全村群眾經濟收入、改善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的同時,崔守武和村兩委一班人堅持物質和精神文明兩手抓,按照上級部門的部署要求,穩定有序地推進文明村創建工作,轉變全村群眾的思想觀念。近年來,邢莊村堅持開展文明家庭評選活動,評比“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推廣社會主義家庭新風尚。全村文化活動健康發展,並通過組織文化活動,推動全村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近年來,崔守武和村兩委一班人先後聯繫了大同市老年書畫家協會和北蘭亭大同書院、大同市詩書畫印研究會、大同市剪紙藝術傳播中心等的藝術家來邢莊村與村民互動,為貧困戶送來裝裱好的書畫作品,引導貧困家庭努力從“外部供血 ”向“自我造血”發展,重視道德修養和後代教育,以“勤儉持家”等古訓和“不忘初心”等領袖教誨,幫助貧困家庭樹立奮鬥的新目標、改變命運的新動力。邢莊村聯繫了大同市群星藝術團、大同市瑞道通影視文化傳媒、平城區傳統文化促進會、煤峪口礦老年大學等文藝團隊來村演出。此外,邢莊村還舉辦了邢莊學校首屆“啟智描紅、開筆啟蒙”開筆禮儀式及優秀中華文化進校園專場家長講座,開闊了村民眼界,用書香墨香提升了村莊的文化氣息。

  今年10月,邢莊村舉辦了“金秋十月豐收旅遊節”,邀請北京、深圳等地的嘉賓與村民一起歡慶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展示了全村經濟和文化發展成果,弘揚了悠久厚重的農耕文化。活動期間,邢莊村還舉辦了候鳥旅居寒露節氣養生研討會,全國候鳥旅居小城共建辦公室和深圳市候鳥之家健康旅居研究院向邢莊村頒發了“中國候鳥避暑康養目的地共建單位”“國際候鳥之家邢莊驛站”和“全國候鳥小院邢莊基地”三塊牌匾,同時向邢莊村象徵“五福臨門”的5個幸福農家小院賦予“候鳥小院生活俱樂部”共建權益,支持邢莊村在大同市率先與國際候鳥之家共建“候鳥基地”。

  與此同時,在崔守武的帶領下,邢莊村還實施了“新家庭計劃”,建立健全了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積極開展“平安村”建設,並把鄉風文明建設、村規民約、移風易俗、“一縣一業”特色産業宣傳等內容融入到鄉村環境整治提質工程中,精心設計規劃,在街頭巷尾和農戶的院落圍墻設置宣傳畫、宣傳欄,宣傳“中國夢”、“德孝廉”文化、村規民約和黃花等特色産業發展等內容,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這些年,邢莊村基本做到了矛盾不上交、糾紛不出村,村民自覺執行殯葬管理條例,尊老愛幼、鄰裡團結,無重大刑事案發生。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但件件實事都辦在了村民的心坎上;沒有豪言壯語的承諾,但一門心思傾注在村民的生産生活上。崔守武用27年的堅守、27年的付出,團結帶領全村幹部群眾,為打造“村莊美、農業興、農民富”的新邢莊奉獻著、拼搏著,成為村民心中的“勞動者”和眼裏的“最美書記”。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