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濟 正文

山西郵政業務總量增長了222.3倍

發佈時間:2018-10-30 13:37:54 | 來源:黃河新聞網 | 編輯:路鵬程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 山西郵政業務總量增長了222.3倍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楊麗鵬)改革開放40年來,山西省郵電通信業飛速發展,郵政從傳統步入現代,業務量持續增長。據山西省統計局公佈的《改革開放40年山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顯示,改革開放後,為適應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需要,山西郵政業根據自身網絡優勢,在鞏固、發展傳統業務的同時,不斷開拓新業務,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生活提供了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郵政業呈現出傳統業務總體下降,快遞業務蓬勃發展的新特點。

  郵政業務量迅猛增加。2017年,山西全省完成郵政業務總量72.4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222.3倍;實現郵政業務收入65.6億元,比1978年增長523.8倍。

  傳統業務總體下降。隨著電信、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等業務的快速發展,傳統的郵政服務業務受到挑戰,2017年全省郵政普遍服務業務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郵政函件業務累計完成2729萬件,同比增長3.0%;包裹業務累計完成43.2萬件,同比下降6.3%;報紙業務累計完成51993.4萬份,同比增長0.4%;雜誌業務累計完成1675.5萬份,同比下降1.5%;匯兌業務累計完成69.1萬筆,同比下降29.8%。

  快遞業務蓬勃發展。作為一項適應市場經濟高速度、快節奏的新業務,快遞業務一經推出就得到非常快速的發展,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中國郵政從1980年開辦郵政特快專遞(EMS)業務以來,已經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業務聯繫,在國內所有城市都開辦了特快專遞業務;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郵政業放開了快遞業市場,民營和外資的快遞企業也逐漸發展、壯大起來。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正式頒布實施,確立了快遞服務業的法律地位,提出了“鼓勵競爭、促進發展”的原則,極大地釋放了快遞服務業的發展活力。同時,快遞服務業積極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進入了一個發展快車道。尤其是“十二五”期間,快遞服務業進入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從“金融危機”後經濟整體低迷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匹“黑馬”。進入互聯網時代, 郵政行業正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子郵件取代普通信件成為人們交流的主要方式;快遞逐漸取代傳統郵政包裹成為人們寄遞物品的主要方式。並一改過去服務“馬馬虎虎”,速度“慢慢騰騰”,價錢“沒得商量”的服務模式。在快遞服務業的帶動下,業務不斷轉型升級,適應市場需求,服務整體轉向“又快又好”,收入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目前,國有、外資和民營快遞企業多元共存、相互競爭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2017年,山西全省完成快遞業務量由1988年的153.0萬件增長到24359.1萬件,年均增長13.9%;完成快遞業務收入30億元,佔郵政業務收入的45.9%。從快遞業務看,異地快遞業務佔比最大,同城快遞業務佔比上升。2017年,全省同城快遞業務量完成4365.4萬件,實現業務收入45716.7萬元;異地快遞業務量完成19970.9萬件,實現業務收入161869.5萬元;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完成22.8萬件,實現業務收入3528.2萬元。2017年,山西全省同城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佔全部比例分別為17.9%和15.2%,分別較2013年提高10.3個百分點和9.6個百分點;全省異地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佔全部比例分別為82%和54%,分別較2013年下降10.2個百分點和24.2個百分點;山西全省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佔全部比例分別為0.1%和1.2%,較2013年分別下降0.1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

  從快遞企業類型看,民營快遞企業市場份額佔比最大。2017年,全年國有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6283.2萬件,實現業務收入34511.4萬元;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17897.9萬件,實現業務收入261319.9萬元;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178.0萬件,實現業務收入4070.3萬元。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別為25.8%、73.5%和0.7%,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分別為11.5%、87.1%和1.4%。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