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榆社縣發展稻米産業 助力精準脫貧
原標題:榆社縣發展稻米産業 助力精準脫貧
黃河新聞網晉中頻道訊 近日,晉中市榆社縣高校直供致遠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種植的有機蟹田大米上市了,同超市銷售的大米價格相比,雲湖蟹田大米的價格顯然有點不太“接地氣”和"不親民"。但這些“物以稀為貴”的有機大米根本不愁銷路,這些限量銷售的綠色食品——蟹田大米簡直是供不應求。
據了解:晉中市榆社縣高校直供致遠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是由46家專業種植合作社組成的聯合社,今年該專業合作社在晉中市榆社縣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豐沛的雲竹鎮旅遊通道沿岸帶動27戶貧困戶示範種植了200畝水稻。
“這一畝田這次能出120斤蟹,加所産的1500斤水稻,今年這塊田純利潤近1.5萬元。”近日,流轉了200畝稻田的榆社縣高校直供致遠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曉勇告訴記者,“稻蟹共生是利用在稻田中放養蟹類的一種生産方式,在稻田耕種完畢,把一些蟹放到稻田裏,水稻為蟹類提供食物,蟹類為水稻清理害蟲,蟹的排泄物肥沃田地,促進禾苗的生長,相互配合、共同生長,這種種植模式種田,是很划算的。待到秋收季節,稻穀豐收,蟹兒肥美,收入十分可觀。”他還告訴記者, “今年已有200畝稻田産生了利潤,明年將投資700萬,擴大套養規模到2000畝,讓更多的老百姓參與到稻蟹種田中來。”
在聯合社稻米車間內,只見工人們把一袋袋水稻倒入投料艙內,合作社工人在生産線上忙碌著,年近50歲的工人趙晉軍美滋滋的告訴記者,他家在喬家溝,由於他患有肺氣腫,媳婦患有糖尿病,夫婦倆都常年吃藥,再加上家裏還有一兒一女兩個小孩子上學,生活很貧困,這不自從把土地流轉給種植專業合作社,又來到這上班,一年收入近4萬元,這日子才算好過了。
目前,晉中市榆社縣全縣共種植稻子600畝,稻米産業已成為村民致富的又一支柱産業。據了解,近年來,榆社縣始終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富民産業,著力打造高緯寒地綠色稻米品牌,激活鄉村綠色農業發展,以合作社+貧困戶帶地入社的模式,讓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和勞務輸出等方式,實現多重收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