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真落實真見效
原標題:我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真落實真見效
山西省堅持去産能與發展先進産能相結合、與促進産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行業轉型優化升級相結合,推動煤炭産業發展邁出了新步伐、踏上了新征程。日前,隨著山西省2018年擬關閉的36座煤礦全部通過省級驗收,2016年以來山西省累計關閉煤礦88座、退出産能6920萬噸,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圓滿完成了年度煤炭去産能任務。
“不當煤老大,爭當排頭兵”,是山西省委推動轉型發展的重大思路,是山西省能源領域一場全方位、深層次、歷史性的革命。山西省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要求,高度重視煤炭去産能工作,注重頂層設計,統籌推進工作。山西省政府成立了以山西省長為組長的鋼鐵煤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領導小組,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去産能工作真跟進、真落實、真見效。
山西省堅決淘汰落後産能、無效産能,按照法治化、市場化的要求,通過關閉退出災害嚴重、資源枯竭、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不符合煤炭産業政策的煤礦,緩解産能過剩矛盾,保障供需平衡,為發展先進産能騰出空間,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全省煤炭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
在化解煤炭過剩産能工作中,山西省與有關市、有關煤炭企業簽訂了去産能目標責任書,層層細化分解落實責任。有關市縣、企業因地制宜編制礦井關閉實施方案,明確時間節點,倒排工作進度。山西省鋼鐵煤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領導小組煤炭行業辦公室科學綜合協調,跟蹤督促檢查,環環有序推進。省直各有關部門主動作為,密切配合,加強指導,積極做好獎補資金、職工安置、債務處置、資産處置、證照登出、關閉驗收等有關工作。
2016年至2017年,全省共關閉煤礦52座、退出産能4590萬噸,核減生産煤礦産能925萬噸/年,煤炭去産能規模為全國第一,兩次受到國務院辦公廳的通報激勵。2018年全省關閉36座煤礦,退出産能2330萬噸。山西省在化解煤炭過剩産能工作中進行了積極探索,為全國各産煤省(區)積極穩妥推進去産能工作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
在推進煤炭去産能工作的同時,山西省加快推進煤礦安全生産標準化建設工作,確定了一批省級和市級試點煤礦,為全面實施新標準化提供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做法。2017年底,全省煤炭先進産能達到39614.4萬噸,佔到生産總能力的42%,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
山西省始終把職工安置作為化解過剩産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企業主體作用與社會保障相結合,細化措施方案,落實保障政策,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和2017年去産能職工安置率分別為99.6%和88.6%。
隨著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紮實推進,全省經濟呈現出平穩增長、結構優化、效益提高、動力增強的特徵和態勢,高品質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1-11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0%,其中煤炭工業增長0.2%,非煤工業增長8.1%。11月份當月,煤炭工業增長1.8%;非煤工業增長7.9%。
能源革命必然伴隨煤炭自身的革命,化解煤炭過剩産能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山西省圍繞深化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堅定走“減”“優”“綠”之路,促進了全省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正大步邁向“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山西日報記者 張毅 通訊員 李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