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塑“山西形象”
原標題:山西“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 掀“頭腦風暴” 塑“山西形象”
場場廣開言路、問計於民的交流研討,一個個對標一流、比學趕超的生動實踐,一項項真抓實幹、落地見效的務實舉措,一次次直擊靈魂、勵志鼓勁的精神洗禮……從今年2月18日起,一場鼓舞改革創新鬥志、轉型發展信心的“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在山西大地上鋪展開來。大討論向長期形成的思想、工作和體制機制痼疾開刀,推動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的破解,進一步激發了內生動力,塑造了外在形象,在山西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5月14日,山西省“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交流總結會議在太原召開。
截至一季度,山西生産總值3533.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2%,超過全年預期0.9個百分點,超過上年全年0.5個百分點,超過全國0.8個百分點,創近6年來最好開局。
對山西省而言,這是一場持續的發自內心的“思想革命”、激發改革創新的“頭腦風暴”,是歷史上少有的系統性地直視自身的機會。3個月來,大討論像一台播種機,為山西新時期的發展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種子。
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5月14日在全省“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交流總結會上表示,“這場思想的革命,使全省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要樹牢對標一流的理念,立起勇創一流的志氣,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地推進每一項工作,創造更多‘山西模式’‘山西經驗’”。
主動跳出思維圍墻
展現刀刃向內、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
煤炭之於山西,是一個繞不開的詞。山西“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
山西煤炭發跡于春秋,做大於明清;新中國成立以後,山西成為煤炭基地。60多年來,山西累計産煤140多億噸。據公開數據顯示,作為資源大省,山西擁有佔全國三分之一的煤炭儲量,僅煤炭一項就支撐著全省工業的半壁江山,如果再算上與煤炭密切相關的焦炭、冶金、電力,這四大傳統産業在全省工業總值中的佔比達70%以上。
“一煤獨大”導致山西産業結構“頭重腳輕”,二産過重、三産過輕,形成結構性痼疾。産業經濟專家、山西大學教授楊軍告訴記者,“一煤獨大” 屬被動型經濟,後果就是受制於人。
“下井最多時能掙6000元,後來公司經營越來越困難、發不出錢,我就到太原找了個當保安的工作。”已經離開煤炭行業3年的苗文慶回憶山西煤炭“黃金10年”時表示,感覺像做夢一樣,或許再也回不去了。
煤炭行情高漲,不願轉型;行情適中,不急轉型;行情低迷,無力轉型。長此以往,山西被打上了“黑老粗”的落後標簽。
家在陽泉的左小青,2015年從山西大學畢業後便前往江蘇蘇州工作,如今4年過去了,已經到了婚嫁年齡的她卻對“回山西發展”這句話有著本能的抵觸。儘管父母一再要求她回來,但她仍堅持留在了蘇州。“與國內大部分省份相比,山西的産業單一,不利於我的發展。”左小青無奈。
事實上,有類似小青這樣想法的畢業生不在少數。楊軍説,“一煤獨大”擠佔了新興産業的發展空間,抑制了創新能力,産生了“劣幣驅逐效應”,讓越來越多“渴望回鄉,但難以紮根”的年輕人無所適從。
顯然,消除吸納效應與擠出效應、打破功能鎖定和路徑依賴、改變結構慣性和超穩態特徵,是走出資源優勢陷阱的必然選擇和實現資源型經濟科學發展的根本出路。
隨著大討論的逐步開展,山西的各級領導幹部正在逐步認識到,要發揮資源優勢但不過分依賴資源優勢。在同煤集團董事長郭金剛看來,“發展煤炭經濟體系但不局限于單純開採煤炭,做強煤炭産業但不讓煤炭主宰區域經濟發展”,這不是故弄玄虛的“繞口令”,而是資源型區域發展的“決心書”。
因此,先統一思想,再破解難題,後激發活力直至凝聚高品質發展動力,顯得尤為重要。山西開展的這場以“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為主題的大討論,正展現了刀刃向內、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駱惠寧説,這場思想的革命,使全省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全社會的改革意識、創新精神、開放思維、市場理念被進一步激活,觀念的更新正在引領行動的突圍。
著眼“實”在哪兒
構建山西“新高地”足音鏗鏘
“‘懸崖路’馬上就要拓寬了,村裏的免費公交也通了車。接下來我們更要擼起袖子加油幹,爭取再開兩三家分店。”説起眼前的“好政策”,在晉城市洞頭村經營“農家樂”的村民侯萬霞高興不已。
武鄉縣稅務局入企進村服務。
“入企服務為企業送來了及時雨。除了修繕道路、改造路燈等硬體設施的提升外,朔州經濟開發區在服務企業過程中推進的無審批承諾制,很大程度促進了企業的項目建設。”説起新變化,神頭二電廠負責人姚建村一臉喜悅。
3月4日,長治市惠城熱力有限公司申請備案的市清潔取暖熱電聯産集中供熱大網工程(二期)通過“長治項目通”平臺的“秒批服務”模式,成功申領了備案憑證,成為長治市首個全程在線辦理的企業投資備案項目。
作為大討論的主要舉措,萬名幹部入企進村服務活動全面展開。全省萬餘名幹部深入4008戶規上工業企業、1200戶小升規重點企業和全部農村行政村宣講摸底,推動政策落地,推動問題解決。
一句句感謝,一張張笑臉的背後是對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詮釋,更是大討論對真抓實幹的具體踐行。它切實做到了既聽到了“樓梯響”,又看見了“人下樓”。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動現場。
2月26日,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動成功舉辦,魅力山西吸引世界目光;4月21日,2019年山西品牌絲路行走進俄羅斯、芬蘭、瑞典三國,簽訂協議17項,達成合作意向14項,山西的“朋友圈”繼續擴大;中歐班列開行25列,開行數量較2018年同期翻一番……
在“走出去”的同時,山西對標省外先進,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方式,讓外界更加了解山西,拓展合作空間。利用投洽會、津洽會、工博會等國家級國際化的展會平臺,全面展示山西在思想觀念、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的嶄新形象;為企業與客商搭建平臺,展示商品、交流對接、促進合作;圍繞製造業12大領域,主動對接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開展精準招商;在開放平臺建設、政策環境優化、對外經貿合作等方面對標一流,複製推廣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制度;在武宿綜合保稅區落實9項政策紅利,全面提升綜保區發展品質和發展效益,促進主動開放、全面開放、雙向開放……今年一季度,山西招商引資共簽約項目371個,總投資2669.4億元。
當下,一個承接東西、連接南北的山西,一個充滿活力、滿懷希望的山西,正在加快形成高水準開放新格局。
駱惠寧指出,“大討論是我省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大舉措和生動實踐,使全省黨員幹部經受了一次嚴格的黨性鍛鍊,全省廣大群眾經歷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牽引全年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取得了豐碩思想成果、實踐成果和初步制度成果。”
把脈“今後怎麼幹”
形成改革創新機制和向上向善態勢
構建高品質現代産業體系的現實支撐和具體路徑在哪?提高先進産能的痛點和堵點到底在哪?如何發揮産業基礎優勢,培育壯大新動能?
壽陽有100萬畝耕地,玉米種植佔到七成。通過大討論活動,全縣找到了秸稈禁燒還田再利用的辦法。
柳林縣通過“群眾提、大家定、政府辦”,徵集意見建議2.8萬餘條,推動了50個重點項目落地生根。
安澤縣紮實開展“三訪談”活動,談出安澤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徑,談出改革創新的新舉措,談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絳縣在農村産權制度改革“三權分置”基礎上,探索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通過探索宅基地從有償退出向有償使用轉變,打造農村宅基地改革新樣板。
目前,山西省各級黨組織堅持問題導向,在明確“討論什麼”“為什麼討論”的基礎上,重點把脈“今後怎麼幹”。
乙太原為例,自大討論開展以來,該市市委制定整改提升清單,共1310條,形成政策舉措306項。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羅清宇説,今後將準確把握大討論凝煉的啟示體會,持續強化問題導向,及時總結經驗做法,加快形成長效機制,切實把大討論成果鞏固好、拓展好,進一步牽引帶動全市工作由“開門紅”向“全面紅”“全年紅”邁進。
大討論不是一場風,而是推進器;不能畫句號,還要再出發。事物不是靜止而是發展的,縱使舊的問題解決了,還會出現新問題。因此,大討論為山西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次革故鼎新,更為未來的山西形成了一種改革創新的機制和向上向善的態勢。
駱惠寧強調,“對於山西這樣的內陸省份和資源型地區來説,學習、思想和工作的革命是一個持續不斷和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實現高品質轉型發展,是一個艱巨的歷史使命。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氣,破藩籬、去頑疾、立規矩、建制度、正風氣,使思想解放的力度跟上時代前行的步伐。” (作者:馬立明 攝影:李聯軍 王宇 王曉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