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陳丹青:北朝壁畫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發佈時間:2020-05-27 08:56:25 | 來源:山西晚報 | 責編:路晶森

  1月8日,與眾多參觀者一樣,著名畫家、文化學者陳丹青慕名來到山西博物院,參觀了《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那一天,他虔誠地站在壁畫前,認真地觀摩著壁畫上的每一個細節,專注且深情。

  4月1日,在陳丹青出品的《局部》第三季的收官之作中,他用3分46秒的時間,介紹了《壁上乾坤》展覽。他的原話是這樣的:“何等生猛,靈動,神采奕奕!要論興高采烈,要論飛揚跋扈,這群無名的北朝天才空前絕後、獨步世界。”

  5月19日,陳丹青再度來到山西博物院,與山西博物院研究員渠傳福一起當起了“主播”,帶公眾一眼千年,走進了北朝壁畫墓的世界……那一刻,公眾越發認識到了北齊壁畫的魅力。

  這次來山西,陳丹青是帶著自己的拍攝團隊來的,他俯身在省博,去仔細地品讀這一批北齊壁畫背後的故事,去感知1500多年前畫師筆墨之間的靈動和跳躍。“如果這次拍攝要做一期節目的話,我有太多話想表達,恐怕自己光寫講解的臺本就能寫暈了。”5月24日,在接受山西晚報記者採訪時,陳丹青説,“這樣的展覽千載難逢,北朝墓葬壁畫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A 三次到山西,次次有震撼

  有人説,陳丹青的山西博物院之旅,促成了5月份的這場直播,但在陳丹青看來,這是一位文化學者的使命,況且,他和山西的緣分也由來已久。每次來,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和震撼。

  “1979年,我還是學生,第一次來山西就去到運城風陵渡,去永樂宮臨摹壁畫。1995年我又去過雲岡石窟、五台山、平遙古城、晉祠等地,每一次來,帶給我藝術的衝擊力是不同的,而且我覺得山西地面上的文物太了不起了,文物類型很多,我有時候自己也在感慨,很多人都關注到了陜西的文物,卻把山西忽略掉了。”陳丹青第三次來山西,完全是衝著《壁上乾坤》展覽來的。

  在山西博物院工作人員手中,有陳丹青參觀展覽時的照片,影像中的他站在壁畫前,神情專注地盯著壁畫,時而眉頭緊鎖目不轉睛,時而扶著眼鏡若有所思,還不時地拿出手機一寸寸“挪動”著拍攝壁畫畫面……整整一天,陳丹青忘卻了時間,徜徉在千年壁畫的海洋中。

  “怎麼會這麼忘我地欣賞這次展覽?對於您來説,這樣的展覽意味著什麼?”面對山西晚報記者的問題,陳丹青説,“第一感受就是千載難逢,畢竟四個北朝時期的墓葬壁畫能匯集在一起展出,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早在上世紀80年代,陳丹青就在美術雜誌上看到過婁睿墓的壁畫作品,那時他身在紐約,清晰記得這些北朝時期畫作在美術界掀起的巨大震動,“只可惜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原作。年初來省博,一次看齊了四個北朝時期的墓葬壁畫,覺得非常震撼。”

  看完展覽,陳丹青第一時間就想表達自己內心的震動,所以才在《局部》的最後一集加入《壁上乾坤》的內容,它想給觀眾埋下一顆種子,亦如他在節目中説的那樣,“聽見了嗎,我們的北朝師傅衝著《局部》第三季齊聲叫道:除了拜佔庭、意大利、西班牙;除了敦煌、雲岡、麥積山,另有我,另有我!”這段話,或許是陳丹青心中最質樸的“吶喊”。

  B 北朝墓葬壁畫在中國壁畫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記得在一期《局部》節目中,陳丹青介紹了一幅西方畫作,他説這件作品與其他作品完全不同,那樣的美不言而喻。那麼在北朝墓葬壁畫中,是否也有某個瞬間,會帶給他這樣的感受呢?

  陳丹青説,北朝墓葬壁畫在中國壁畫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完全可以跟埃及的壁畫、羅馬的壁畫在一個水準,且不可替代,它是中國線條美學的最高境界!“從三世紀到六世紀,也就是魏晉南北朝的畫作,在中國美術史上是個空白,除了顧愷之外,張僧繇、楊子華等其他名家的畫作都沒有留下來,所以從兩漢結束到唐朝的美術史中,缺失了很大的一部分內容。尤其是在地面藝術留存和我們能見到的史料上面,有記載和有實物的內容太少了。”

  從美術發展史上來論,北朝畫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讓畫壇人士找到了線條畫的脈絡,讓大家知道原來唐代線條畫的繪畫風格是來自魏晉和南北朝的。“美術界的朋友們都很認同這一觀點。你想,北朝壁畫除了墓室內,肯定還會有一部分是繪製在廟宇間的,但是我們找不到地上留存的北朝畫作,而地下的墓室作品又不可能讓人們參觀,所以唐朝人繪畫時用線的佈局是從哪來的?現在山西博物院展出的這些北朝墓室壁畫,正好證明了線條畫作發展的淵源和脈絡,這是大事情,非常了不起。”提及這些作品,陳丹青的眼神中帶著一股精神。

  近年來,陳丹青走訪過很多西方的美術館和博物館,目光所及之處,不乏絕世精品,那麼東西方壁畫文化又有何不同呢?“西元前的壁畫,中西方差別不大,宗教還沒有産生明顯的類別。到了漢代,中國的壁畫有道教的東西在裏面。到了文藝復興時代,西方就是基督教故事的傳播。在我們東方,北朝時期壁畫提供了另外一個資源,就是山海經,比如這回展示的九原崗壁畫,就充分展現了山海經的元素。中國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所以墓室壁畫中呈現了墓主人生前的一些生活場景,這些都很中國化。從學術上來講,漢代的壁畫是道家的東西多,到了魏晉南北朝是豪門生活的經驗多,然後到了唐宋就世俗享樂的內容多。總結來説,東西方的壁畫內容中,有個共同點,它們都會呈現神話,都畫寓言,然後再把生活帶出來。”

  C 希望大眾站在畫作面前用心去觀看

  5月19日,直播結束後,陳丹青未曾離開山西,他讓自己的攝影團隊認真地拍《壁上乾坤》。他想把北朝時期的壁畫,當成一期特別的節目,進行特別的推廣,這是他心中對於藝術的“執念”,抑或是一個文化傳播者的使命所在。只不過,他不希望那是“説教”,他希望大眾和他一樣,能走進美術館或者博物館,站在畫作面前,用心去觀看。

  陳丹青坦言,通過直播的方式,讓大眾走進博物館,這種方式是空前的。但他最喜歡的,還是應該站在畫作面前,而不是隔著螢幕。“好的作品就是教科書,你得站在它跟前!”這也是陳丹青一心想拍山西北朝壁畫的原因所在,因為它們是“活的。”

  “有人覺得墓葬壁畫是小眾藝術,跟生活太遠了?”聽到這個問題,陳丹青的眼神迅速犀利起來,“誰説遠?藝術沒有遠近,只有博物館離他們家的遠近!”言語中,陳丹青充斥著對北朝壁畫作品的喜愛之情。此次山西行,他還走訪了徐顯秀墓葬,拍攝了墓室內的壁畫,這在今後,都將是他藝術作品中的素材。

  “如果北朝壁畫展要做成一期節目的話,您會如何講述它的故事和內容?”陳丹青説:“我想從兩個方面呈現。第一,就是線條美術,我們跟國外的壁畫比,都在使用線條,但我們的線條來自書法,他們的線條來自輪廓,我會從這個上面發揮,來講北朝幾個墓的特點。第二點,我覺得沒有人説過,也是最不可思議的地方,為什麼在世界墓葬壁畫中,就以北朝壁畫為例子,這些師傅能夠心甘情願地把那麼好的畫畫完就封起來了,讓人再也看不到。”陳丹青説,因為自己是畫家,所以他關心那個時候的畫家,明明畫出了讓人無可超越的畫作,卻為何願意讓它深埋在地下?“這個問題沒有人説過,我想試著説説看。”

  採訪最後,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據《壁上乾坤》策展人、山西博物院發展部主任梁育軍介紹,該展覽要準備第二次延期了,計劃在6月下旬撤展,所以還未到現場參觀的讀者們,一定要加快步伐了。

  只有走近它,面對它,你才能一眼千年。(山西晚報記者 孫軼瓊)

相關新聞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