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深化文旅融合 做優“遊山西·讀歷史”品牌

發佈時間:2021-02-26 08:57:38 | 來源:山西日報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轉型進行時】深化文旅融合 做優“遊山西·讀歷史”品牌(上)

深化文旅融合 做優“遊山西·讀歷史”品牌

  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是“十四五”山西發展的戰略定位之一,做優做深文旅融合,也是山西轉型發展棋局中的關鍵一子。如何用新的視角來看山西、看山西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何讓一流資源轉化為一流産品?讓中外遊客在文明源遠、歷史厚重的三晉大地邂逅一場詩與遠方的完美之旅。

  2020年8月,山西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旅遊品牌,“遊山西·讀歷史”,這六個字的分量可不一般,敢於提出“遊山西就是讀歷史”,山西的底氣在哪?來山西能讀到哪些歷史呢?

  文旅融合 多措並舉

  遊山西,就是在讀地質構造運動史。遊山西,就是在讀中華文明演進史。遊山西,就是在讀黃河文化變遷史。遊山西,就是在讀長城軍事鬥爭史。遊山西,就是在讀民族融合發展史。遊山西,就是在讀古代建築藝術史。遊山西,就是在讀匯通天下晉商史。遊山西,就是在讀中國紅色革命史。遊山西,就是在讀勞動人民創造史。

  這“九遊九讀”其實就是“遊山西·讀歷史”的主要內容。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只有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文化才能走向遠方,旅遊也會更有詩意。其實,在山西,一盤文化旅遊融合的大棋,近幾年就已經開始積極探索、佈局落子了。

  體制機制改革和旅遊資源整合是首先要破解的命題。2017年山西基本完成全省149家景區(景點)以“兩權分離”為重點的改革創新,70家景區(景點)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創新融資模式,在山西股權交易中心設立文旅板塊,山西與8家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實現重大旅遊項目開發的新突破。

  山西文旅集團掛牌成立,是省委省政府培育市場主體,以龍頭企業帶動文化旅遊業的重大行動,加快打造山西文旅産業發展的旗艦和國內外文化旅遊市場的勁旅。

  《山西省旅遊條例》重新修訂並實施,明確提出要把文旅業培育成我省戰略性支柱産業,這在山西旅遊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連續舉辦五屆旅遊發展大會,提出發展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遊戰略,2020年三大板塊共簽約項目18個,共計317.2億元。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掛牌成立,打破了文化與旅遊的體制分割障礙,開啟了山西文旅産業加速融合的時期。

  提出“康養山西、夏養山西”的定位,舉辦康養産業發展大會。山西全省域大文旅、大康養格局正在形成。

  ……

  這些基礎佈局工作已經成為下一步山西文旅融合發展的堅實支撐。“遊山西·讀歷史”就是一個重要標誌,標誌著山西抓文旅産業的思路已經從過去的更多依靠資源的時代轉向了一個更加注重品牌的時代。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級幹部陳少卿表示,近年來,山西省從供給側改革入手,在打造三大板塊、推出“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和發展鄉村旅遊、開展旅遊扶貧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遊山西·讀歷史”,就是從市場的角度、遊客的角度出發,從需求側入手,來推動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

  做好保護傳承 實現優勢轉化

  山西擁有3處世界文化遺産,6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1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對於山西來説,就是要把這些一流的資源轉化成一流的産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那在轉化的過程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陳少卿認為,把歷史文化優勢轉化成文化旅遊産業優勢,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統籌保護、傳承和發展。首先要保護,就是要堅持保護優先、保護第一的原則;其次是傳承,就是要通過以文彰旅、以文促旅來實現更好的傳承;更重要的是發展,就是要通過內部抓建設、外部抓市場,使歷史文化更好地轉變成産品、形成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例如,來山西看長城軍事鬥爭史,看什麼?其實,現在人們常説的長城,大部分説的是明長城,其中外長城就是今天山西和內蒙古的省界,內長城順著山西的繁峙縣、靈丘縣一路往西,內外兩支長城在山西的偏關縣合二為一。現在如果去山西北部的長城周邊看,會發現很多當年戍邊將士後代聚集的聚落,人們能夠感受到山西為整個中華民族世代生生不息作出的巨大貢獻。

  從到此一遊到按圖索驥,從旁觀一瞥到深度體驗,清晰完整的歷史脈絡、豐富多彩的文化文物資源,促成了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交融互通,這也是“遊山西·讀歷史”的亮點之一。那麼,應該怎樣從知和行的角度來理解遊山西、讀歷史之間關係呢?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高春平表示,知和行是一對哲學範疇,“遊山西·讀歷史”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也是一個知和行的關係。如果遊山西是行的範疇,那麼讀歷史就是知的概念,古人常説,讀萬卷書要行萬里路,實踐出真知,理論實踐要結合,所以“遊山西·讀歷史”的提出既有理論依據,也有現實價值。

  建設旅遊公路 打造“三個人家”

  如果説以五千年的歷史軸線貫穿的山西大地上的文化和文物資源是從時間上塑造山西旅遊的脈絡,那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就是從空間上塑造了旅遊的格局,推進山西文旅資源的全域整合。

  陳少卿介紹,五台山、平遙古城、大同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産,擁有較高的知名度,被行業內稱為“老三篇”,那麼我省近年來開發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同時就衍生出3條“一號旅遊公路”“三個人家”。

  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娟介紹,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作為國家級品牌、中華文化的符號,是山西文化旅遊得天獨厚的優勢。要打造三大板塊,更要突出抓好鄉村旅遊産品和“三個人家”的民宿建設,就是要緊緊抓住“鄉愁”兩個字,在建設上堅持標準化和專業化,在運營上堅持市場化和規範化。目前,我省已經推出了175個“三個人家”民宿,就是要讓遊客在領略黃河、長城、太行壯美的同時,實現休閒遊、體驗遊和深度遊。

  成功串起“三個人家”的就是3條“一號旅遊公路”的建設,去年9月底,3條一號旅遊公路“0km”標誌文化驛站正式啟用,這些地方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3條“一號旅遊公路”,就是我省目前正在構建的貫通城鄉景區的全域旅遊公路網,建成段已實現了66個A級景區和130個非A級景區的串連成線。正在大力度建設的“快進、慢遊、深體驗”的文化旅遊設施就是讓遊客能夠停下來、慢下來,甚至住下來。

  陳少卿表示,按照三大板塊的規劃,在各地發揮主體作用的同時,發改、財政、林業、水利、交通運輸、文物等部門也共同合力,共同打造三大板塊,可以説這是一個舉全省之力的大工程。

  與此同時,山西文旅的數字基礎建設也正在推進。假期有多少遊客來山西?被“打卡”最多的景區在哪?大家最願意帶走的特産都是啥……過去需要多方匯總統計的海量數據,如今在山西智慧旅遊雲平臺都能找到答案。

  從客流來源、停留時長、遊客軌跡等幾個基礎維度對文化旅遊進行交叉分析。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描繪山西遊客的用戶畫像,了解遊客的真實需求,並進行文商旅融合專題分析,分析成果最終將用來服務智慧旅遊的應用層,旅遊大數據的價值得以充分釋放。

  依託數字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資源優勢,山西還建起了全國首個數字文旅融合應用實驗室和國內首座省級文旅數字體驗館。這些基礎工作都為山西文旅融合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基礎保證。(內容源自山西衛視“轉型進行時” 記者張婷)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