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藍氣爽詩意濃
藍天白雲,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記者 米國偉 攝
太原的藍天越來越多。
漫步太原,藍天與清風相伴,花草與綠樹掩映,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市民李喜梅經常在迎澤公園踢毽子,對太原環境空氣品質的變化深有體會:“踢毽子的人越來越多,踢毽子的時間越來越長,霧霾天少了,藍天多了,大家越來越享受這美好時光。”相比於人們的直觀感受,大數據則更具有説服力——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由2016年的7.66降至2020年的5.91。其中,2020年市區優良天數為224天,優良率為61.2%,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4天。
轉型:從“大黑粗”
邁向“高精尖”
今年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太原市三高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很少有人知道,該公司原本是清徐縣的一家煤炭加工和鑄造企業,曾經是資源消耗大戶。近年來,公司加快企業轉型,通過技術升級和環保節能改造,走上集研發、生産、銷售汽車零部件于一體的發展道路。2020年度,該省級智慧製造企業獲專利項目31個,累計為多家汽車主機企業設計出重量輕、性能高且品質穩定的汽車零部件200余種。
“傻大黑粗”華麗轉身為“高精尖新”,通過強化環境治理對綠色增長的倒逼機制,并州大地開啟生態優先、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新征程。截至去年9月,僅清徐縣便累計關停“散亂污”企業299家,轉型退出鑄造企業29家,淘汰獨立洗煤企業42家。傳統能源大縣、工業強縣清徐縣“壯士斷腕”般的抉擇,成為太原不斷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最好注腳。
治企:高耗能産業
實現超低排放
鋼鐵、焦化、燃煤熱電等産業,一直是太原環保整治的重點。在中國寶武太鋼集團能源環保部部長助理謝海運看來,鋼廠運營與城市發展沒有天然的鴻溝,現有的技術和管理水準完全能夠解決鋼廠環保問題。
2018年焦爐煙氣完成改造,2019年在全國鋼鐵行業中率先實現了包括焦化工序在內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超低排放進入常態運行……近5年,太鋼集團累計環保投入33億元,讓其與城市和諧共生。年産能達到300萬噸的太鋼焦化廠,産生的廢氣經過油洗、酸洗、鹼洗等程式後,污染物指標已降至極低值;隨後,這些尚有少量殘留的氣體還要通過吸附器、引風機,再進入焚燒爐焚燒處理。這一系列操作後,太鋼實現了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的“近零排放”。“我們要做全球最好的焦化廠。”謝海運自信滿滿。通過超低排放改造,去年太鋼集團氮氧化物等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比前一年下降超七成。
“十三五”期間,全市燃煤電廠、鋼鐵企業全部實現超低排放。
減煤:近九成村莊告別
煙熏火燎
“以前自己燒鍋爐,家裏身上都是灰。現在村子裏越來越乾淨,又是煤改電,又是清理‘四堆’,新蓋的房子安的是地暖,做飯用的是天然氣,可乾淨了。”晉源區晉源街道晉陽堡村村民趙吉仙,講述晉陽堡村的華麗蛻變和自己生活的變化。
清存煤,拆鍋爐,拆煤灶,架管道,入電網,從2017年開始,我市農村地區20余萬戶村民陸續“煤改電”“煤改氣”,能源供給方式徹底發生了改變。2017年至2020年,我市完成農村清潔供暖改造23.79萬戶,市(縣)建成區清潔取暖實現100%,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近九成。
一道“禁煤令”,重塑“太原藍”。2017年8月,市委、市政府發出了“禁煤令”——將市區劃為“禁煤區”,太原市區範圍內(太鋼、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西山白家莊熱電廠及保留的燃煤熱源廠除外)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銷售、運輸、燃用煤炭,並逐步向“煤改電”“煤改氣”區域延伸。目前,太原“禁煤區”面積達1574平方公里。
太原市空氣品質中的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在2018年下降46.3%的基礎上,2019年又下降18.5%。到了2020年,二氧化硫濃度降到了每立方米17微克,排放濃度達到了國家一級標準。
降塵:從“各自為政”
到“抱團攻堅”
起初,太原的降塵量一直在京津冀“2+26”大氣污染物傳輸通道城市中墊底。為了留住更多藍天,我市實施了工地揚塵整治、裸露地面整治、渣土消納場整治等七大重點工程,揚塵管控開始從“各自為政”轉向“抱團攻堅”。
經過不懈努力,京津冀“2+26”大氣污染物傳輸通道城市中,繼2019年連續8個月降塵的降幅排名第一後,2020年3月、5月、6月,太原降塵降幅均奪第一,一舉摘掉了最“土”城市的帽子。2020年3月至12月,我市降塵量平均為6.84噸/平方公里·月,與2018年相比,下降了60%。去年3月、5月、6月、8月,我市同比降幅有4次排在全國“2+26”通道城市中的第一位。特別是2020年12月,我市降塵量監測數據為3.3噸,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第二次降至4噸以下,也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小值。
在闊步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征程中,我市步履愈加堅定、思路愈加清晰,氣勢恢宏的綠色發展畫卷將鋪展得更加廣闊、更加靈動。(太原晚報 記者任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