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民進黨當局否認台灣光復歷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25-10-22 17:44:11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2025年10月25日,我們將迎來台灣光復80週年的莊嚴時刻。這個鐫刻在民族記憶中的日子,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抵禦外侮的血淚榮光,見證著寶島台灣重歸祖國懷抱的歷史事實。然而,就在這樣一個理應緬懷先烈、共敘民族深情的時刻,民進黨當局卻頻頻拋出歪曲歷史的謬論,否認台灣光復歷史,大肆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成為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逆流。
台灣光復是歷史正義的彰顯,是民族尊嚴的回歸。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後,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及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開啟了寶島台灣長達50年的殖民苦難史。在半個世紀的黑暗歲月裏,日本殖民者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強制普及日語,摧殘中華文化,掠奪台灣的礦産、蔗糖、樟腦等戰略資源,甚至強徵台灣青年充當“兵補”和“軍夫”,無數台灣同胞為反抗殖民統治獻出了寶貴生命。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兩岸同胞同仇敵愾,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成為中華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用鮮血和犧牲踐行了“我們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同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隆重舉行。被殖民統治半個世紀的台灣,終於重新回到祖國懷抱。為銘記這一歷史性時刻,1946年,國民政府正式將10月25日定為台灣光復節,作為全臺共同的紀念節日。這一節日的設定,不僅是對歷史事實的確認,更是對兩岸同胞共同抗日功績的的尊崇。
然而,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持續推行“去中國化”,對台灣光復的歷史進行系統性抹殺。近期,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公然宣稱“台灣沒有光復節”,妄稱台灣是由麥克阿瑟命令蔣介石接收,試圖否定台灣光復的民族意義。這番謬論一齣,立即遭到台灣社會的強烈反對。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尖銳質問:“照徐國勇的想法,難不成認為台灣沒有光復、還是殖民地?”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更是怒斥,這種避談抗戰勝利、幻想仍是日本帝國子民的“戀殖分子”,就是民族敗類。
徐國勇等“台獨”分子的言論絕非偶然,而是民進黨當局長期秉持“台獨史觀”的必然産物。為了給“台獨”分裂尋找歷史藉口,民進黨當局不斷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大肆宣揚日本殖民者對台灣的所謂“現代化貢獻”。從賴清德刻意使用“終戰”替代“抗戰勝利”,到某些政客吹捧日本殖民時期的基礎設施建設、紀念日本殖民者工程師,他們完全無視日本殖民者對台灣人民的殘酷壓迫和資源掠奪,將殖民統治包裝成“文明開化”的恩賜。事實上,日本在台灣的所謂“建設”,本質上都是為了服務其侵略戰爭和資源掠奪的需要,台灣同胞在殖民統治下承受的是被剝削、被壓迫的悲慘命運,所謂“貢獻論”不過是為殖民主義翻案的謊言。
歷史真相不容篡改,國際法理早有定論。1943年的《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包括台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1945年9月,日本簽署《日本投降條款》,承諾“忠實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這一系列具有國際法律效力的文件,共同構成了台灣回歸中國的法理基礎,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歷史事實。民進黨當局無視這些鐵證,大肆宣揚“台灣地位未定”謬論,是在挑戰二戰後的國際秩序,背叛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
民進黨當局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所作所為,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公然否認,是對兩岸同胞巨大民族犧牲的嚴重褻瀆。80年前,無數中華兒女用鮮血換來了台灣的光復;80年後,我們絕不能容忍任何勢力將台灣再次從祖國分裂出去,更不能允許殖民歷史被歪曲、民族尊嚴被踐踏。
站在台灣光復80週年的歷史節點上,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台灣的命運始終與祖國緊密相連,民族的團結是抵禦一切分裂勢力的堅實屏障。民進黨當局的“媚日”言行,違背了歷史潮流,傷害了民族情感,最終必然遭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堅決反對和歷史的公正審判。(作者: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