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民進黨當局否認台灣光復歷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

2025年10月25日,我們將迎來台灣光復80週年的莊嚴時刻。這個鐫刻在民族記憶中的日子,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抵禦外侮的血淚榮光,見證著寶島台灣重歸祖國懷抱的歷史事實。然而,就在這樣一個理應緬懷先烈、共敘民族深情的時刻,民進黨當局卻頻頻拋出歪曲歷史的謬論,否認台灣光復歷史,大肆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成為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逆流。

 

台灣光復是歷史正義的彰顯,是民族尊嚴的回歸。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後,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及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開啟了寶島台灣長達50年的殖民苦難史。在半個世紀的黑暗歲月裏,日本殖民者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強制普及日語,摧殘中華文化,掠奪台灣的礦産、蔗糖、樟腦等戰略資源,甚至強徵台灣青年充當“兵補”和“軍夫”,無數台灣同胞為反抗殖民統治獻出了寶貴生命。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兩岸同胞同仇敵愾,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成為中華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用鮮血和犧牲踐行了“我們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同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隆重舉行。被殖民統治半個世紀的台灣,終於重新回到祖國懷抱。為銘記這一歷史性時刻,1946年,國民政府正式將10月25日定為台灣光復節,作為全臺共同的紀念節日。這一節日的設定,不僅是對歷史事實的確認,更是對兩岸同胞共同抗日功績的的尊崇。

 

民進黨當局否認台灣光復歷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_fororder_光復2.JPG

 

然而,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持續推行“去中國化”,對台灣光復的歷史進行系統性抹殺。近期,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公然宣稱“台灣沒有光復節”,妄稱台灣是由麥克阿瑟命令蔣介石接收,試圖否定台灣光復的民族意義。這番謬論一齣,立即遭到台灣社會的強烈反對。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尖銳質問:“照徐國勇的想法,難不成認為台灣沒有光復、還是殖民地?”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更是怒斥,這種避談抗戰勝利、幻想仍是日本帝國子民的“戀殖分子”,就是民族敗類。

 

徐國勇等“台獨”分子的言論絕非偶然,而是民進黨當局長期秉持“台獨史觀”的必然産物。為了給“台獨”分裂尋找歷史藉口,民進黨當局不斷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大肆宣揚日本殖民者對台灣的所謂“現代化貢獻”。從賴清德刻意使用“終戰”替代“抗戰勝利”,到某些政客吹捧日本殖民時期的基礎設施建設、紀念日本殖民者工程師,他們完全無視日本殖民者對台灣人民的殘酷壓迫和資源掠奪,將殖民統治包裝成“文明開化”的恩賜。事實上,日本在台灣的所謂“建設”,本質上都是為了服務其侵略戰爭和資源掠奪的需要,台灣同胞在殖民統治下承受的是被剝削、被壓迫的悲慘命運,所謂“貢獻論”不過是為殖民主義翻案的謊言。

 

歷史真相不容篡改,國際法理早有定論。1943年的《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包括台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1945年9月,日本簽署《日本投降條款》,承諾“忠實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這一系列具有國際法律效力的文件,共同構成了台灣回歸中國的法理基礎,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歷史事實。民進黨當局無視這些鐵證,大肆宣揚“台灣地位未定”謬論,是在挑戰二戰後的國際秩序,背叛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

 

民進黨當局否認台灣光復歷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_fororder_光復1.JPG

 

民進黨當局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所作所為,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公然否認,是對兩岸同胞巨大民族犧牲的嚴重褻瀆。80年前,無數中華兒女用鮮血換來了台灣的光復;80年後,我們絕不能容忍任何勢力將台灣再次從祖國分裂出去,更不能允許殖民歷史被歪曲、民族尊嚴被踐踏。

 

站在台灣光復80週年的歷史節點上,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台灣的命運始終與祖國緊密相連,民族的團結是抵禦一切分裂勢力的堅實屏障。民進黨當局的“媚日”言行,違背了歷史潮流,傷害了民族情感,最終必然遭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堅決反對和歷史的公正審判。(作者:楚英)

以“光復”為名——名稱中的台灣光複印記

2025-10-20

新華社記者齊湘輝、周文其

 

在台北東區,有一條縱貫南北的重要幹道,名曰“光復北路”“光復南路”。這條路北可至松山機場,南可到基隆路,穿過松山區、信義區、大安區,沿途遍佈大小店舖、辦公場所、住宅民居,車水馬龍,十分熱鬧。

 

在老台北人記憶中,對於延吉街至光復南路巷弄中彎彎曲曲的道路印象深刻,這條路原是“三張犁支線”鐵道,總長2公里多,過去只要站在孫中山紀念館的臺階上,就能看到列車緩緩駛過。

 

在抗戰勝利、台灣光復80週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尋訪寶島光複印記,經常與“光復”這個名字不期而遇。花蓮光復鄉、光復車站、新竹光複路、光復橋、光復市場、光復廳……這些名字承載著歷史記憶,已經融入台灣百姓日常生活。

 

為何台灣有如此多地方以“光復”為名?細細考究,答案就要追溯到1945年8月15日。

 

據史料記載,從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到同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舉行,短短兩個月台灣社會最忙碌的,就是改各種名稱——人名、店名、公司名、街道名……為的是消除日本殖民色彩。

 

1944年1月至1946年2月駐留台灣的日本記者伊藤金次郎記錄下了當年“日本色彩之褪落”。他在文章中寫道,日本投降後,台灣人不分城市鄉村立即恢復原來姓名。街名中,與日本殖民台灣有關的名稱,如以台灣“總督”命名的街道,一律改為中山路、光複路等。

 

“對台灣而言,日本投降帶來的最大意義就是台灣光復,證明台灣屬於中國,這是國際公認的事實。”台灣史研究會理事長戚嘉林説。

 

戚嘉林長期致力於台灣史研究。據他考證,日本在殖民統治台灣時期推行奴化教育,要求台灣人改日本名,台灣街巷也不能取中國地名,要依照“町目番”的日本方式命名。為消除殖民影響,1945年10月22日,當時的國民政府下達對台北街道進行名稱改正的命令,11月17日頒布《台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確定四項命名原則:緬懷偉大人物和重要事件,如中山路、光複路和紀念鄭成功的延平路等;發揚中華民族精神,如中華路、信義路、和平路等;宣傳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如民權路、民族路、民生路等;適合當地地理或習慣,且具有意義。

 

“台灣光復後,全臺狂歡慶祝回歸祖國。日本投降後,其文化影響迅速消減,台灣回歸到中華文化體系的社會架構,這是歷史事實,也從歷史、文化上證明了台灣本來就屬於中國。”戚嘉林説。

 

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各縣市鄉鎮出現了許多以“光復”命名的道路。不僅街道,市場、橋梁甚至鄉鎮,都出現了“光復”之名。戚嘉林説,更改地名對民眾而言,不僅涉及稱呼改變,還涉及戶籍資料等一系列更正。當時台灣民眾普遍歡迎,欣然接受地名更改。

 

花蓮光復鄉就是台灣光復後新成立的鄉鎮。1946年3月1日,當時的國民政府將原名馬太鞍的地區,通過行政區域重劃,從原鳳林鎮、瑞穗鄉等行政區分出多個村落合併,成立新的鄉鎮,特意命名為“光復鄉”,以紀念台灣光復。1951年,原有的“臺安”車站配合光復鄉,也改名為“光復車站”。

 

新北板橋最早與台北相通的一座橋梁在日據時期名為“昭和橋”,1945年後更名“光復橋”;日據時期新竹地區有一條輕便軌道,戰後為慶祝台灣光復,被命名為“光複路”;在台北孫中山紀念館正對面,有一座“光復市場”,早年是周邊許多眷村的“生活必需”,經改造如今已變身為現代化的市集……

 

尤有紀念意義的,是台北中山堂二樓光復廳。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公會堂(今為中山堂)二層大廳舉行,日本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兼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在降書上簽名蓋章。5分鐘的儀式宣告日本在臺50年殖民統治徹底結束,寶島重回祖國懷抱。如今,中山堂依然保留著舉行受降典禮時的裝潢風格,那見證了重要歷史時刻的大廳改名為“光復廳”。

 

“台灣有這麼多地方以‘光復’為名,説明台灣光復是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台灣自媒體人翟翾説,80年過去了,光復的記憶一直存在於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抗戰勝利、台灣光復,是中華民族不可忘卻的記憶。

展開全文

台灣光復紀念碑見證台灣回歸祖國懷抱

2025-10-17

1945年10月25日,被殖民統治半個世紀的台灣終於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在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內矗立著一座台灣光復紀念碑,它與台北市的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遙相呼應,它們是中華民族收復失地,洗雪國恥的永恒見證。

展開全文

勞動黨主席吳榮元:從歷史與法理看,台灣光復的事實不容辯駁

2025-10-22

臺盟中央21日在京舉辦的第十二屆大江論壇聚焦“中國心·民族魂——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致辭説,從歷史與法理來看,台灣光復的事實不容辯駁。

 

吳榮元説,80年前,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潰敗,台灣也擺脫了殖民壓迫,重歸祖國懷抱。台灣自古就屬於中國,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血脈延續。1895年台灣因《馬關條約》被日本非法侵佔,但中國人民從未承認這一殖民統治,歷代政府也從未放棄對台灣的主權。

 

勞動黨主席吳榮元:從歷史與法理看,台灣光復的事實不容辯駁

 

10月21日,勞動黨主席吳榮元在第十二屆大江論壇致辭。 白波攝吳榮元説,1943年《開羅宣言》就已明確提出:“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台灣光復是中華民族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也是國際公理與正義的體現。

 

“台灣同胞在日本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下,抗爭星火從未熄滅。無數臺籍志士用鮮血與生命捍衛了民族的尊嚴,也向世界昭示:台灣人,從未忘記自己的根與魂。”吳榮元説,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就是要傳承台灣先賢那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民族精神,讓這段歷史成為兩岸同心的紐帶。

 

吳榮元説,民進黨當局妄圖掩蓋歷史事實,否定台灣光復、模糊抗戰記憶,甚至將日本殖民統治粉飾為“現代化進程”,公然顛倒黑白。民進黨當局背離民族情感,數典忘祖,外部勢力更是推波助瀾,進行地緣政治操弄,不僅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更是對區域和平穩定的重大威脅。

 

吳榮元説,實現國家的最終統一是歷史的召喚,也是民族復興的應有之義。台灣的未來必然與祖國緊密相連、血脈交融。

 

本屆大江論壇邀請島內政黨、協會的代表人士、抗日誌士後代和台灣青年代表共聚一堂。開幕式以《血火豐碑·光復長歌》音詩畫節目開場,安排了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兩岸主題圖書推介。論壇嘉賓參觀了臺盟歷史陳列館、北京魯迅博物館相關專題展覽,並將參加分論壇和平行論壇等活動。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