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貞豐灰粽:穀草灰入粽傳佈依美味

2018-06-18 19:21:12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趙瀅溪

      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端午至,包粽子。在群山環抱的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這裡的布依族人在端午節令會製作一種端午美味一一灰粽。

  靠山吃山、傍水吃水。在密林深處,勤勞的布依族人在每年端午來臨之際,總會在紅水河畔,清洗一片片綠色的葉子,布依族人手中的綠葉是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柊葉,布依族人用這些柊葉來製作一種特別的粽子,以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因為在食材中添加使用了糯穀草燃燒過後的草木灰,這種傳承了數百年的粽子在貞豐當地被稱作灰粽。

貞豐灰粽:穀草灰入粽傳佈依美味

布依族婦女正在包灰粽 (攝影  周俊)

  布依灰粽是黔西南一絕,但卻因千百年來隱身於深山密林,很少為外界所熟知。當地布依族人説,灰粽沿襲了布依族一代代積累的傳統制粽技藝,已經成為現代食品工藝的研究課題。

  那麼,灰粽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採摘清洗柊葉、挑選糯穀草芯、燒制草木灰、搓篩草木灰、選米搓米、選肉切肉、草木灰炒米、鋪葉包裹、煮制灰粽,先後14個步驟,就是灰粽誕生的過程。”貴州省糯食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陸朝英認真地展示這項布依族灰粽製作技藝。

貞豐灰粽:穀草灰入粽傳佈依美味

正在篩選糯米 (攝影 周俊)

  “其實,都是匠心的傳承。” 陸朝英錶示,糯穀草燒製成草木灰是技術活,也是灰粽技藝關鍵。“不能燒不夠,又不能燒太過變成白灰。”

  穀草燃燒、化為灰燼,是糯穀草一個生命週期的終結,卻又“向生而死”開啟了另外一個生命旅程。

  “穀草灰冷卻後,用手將穀草灰搓細、用篩子篩選幾次以備用。” 

  陸朝英介紹説:"布依族先輩認為,草木灰有消症破積的功效,加入穀草灰後的糯米既有清涼化虛火的作用,又可增加芳香和色澤。"

  用豬油和穀草灰炒制過的糯米與土豬肉、板栗一起被柊葉包裹。再用山泉水煮制,一方水土成就一方美食。

  從小耳濡目染,再加母親的調教有方,讓陸朝英這個出身農家的布依少女在小小年紀就學會了這門傳統的民族技藝。隨著年齡漸長,陸朝英的手藝愈發精湛,做出的灰粽與五彩糯米飯軟糯飄香,備受街坊鄰裡的讚賞。

  近年來,陸朝英既遵循布依族特色手藝和傳承祖輩傳統製作工藝,又實現了技術改良規模化生産,傳統美食在傳承堅守中獲得了創新,散發出新的魅力。

  灰粽是布依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近年來,貞豐官方通過“旅遊+傳統”的方式,促進布依灰粽製作技藝傳承下去。

  隨著貴州旅遊的持續升溫,黔西南州旅遊景區景點對貞豐灰粽的需求量猛增,找陸朝英訂購布依灰粽的客商越來越多。陸朝英的企業也帶動當地2000多農戶創收。

  對中國人而言,端午吃粽不僅僅是一次民族意識的集體行動,更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定時傳承。

  穀草灰入粽,布依美味傳。(文 楊雲)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