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北京市西城區面對面向市民報告2019年上半年政府工作

2019-08-31 16:43:36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尹紅燕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楊賓):8月31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面對面向市民報告2019年上半年政府工作,西城區加快推進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建設、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有望實現97%、搭建樓院議事平臺6000余個、推出百姓服務包和服務卡、出臺《西城教育現代化2035》等,建設教育現代化試驗區、啟動菜市口西片區全市首例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試點、新建和規範提升便民商業網點44個、累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8千余場……目前,西城區已連續三年主動向社會公眾報告政府工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831163844_副本

西城區人民政府面對面向市民報告2019年上半年政府工作

  “向公眾報告工作,是西城區在實踐中探索出的與群眾加強溝通的制度創新,政府各部門、各街道和社區居委會也以多種方式,堅持每月向公眾報告工作情況,今年以來已報告萬餘次,通過這項制度,努力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爭取各方面支持,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增強工作合力”。在北京十四中的大禮堂內,北京市西城區區長孫碩走上報告臺,分別從全力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活動、創新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努力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積極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功能建設、持續增強民生福祉等方面,向代表們彙報了西城區半年來的工作成績與未來努力方向,同時還把今年以來西城區通過深入基層調研,聽取企業和居民的意見,以及12345熱線、網上民意、信訪等問題辦理情況向公眾進行了介紹,來自全區259個社區的居民代表及來自駐區機構代表、基層單位代表、專家學者代表聆聽了西城政府報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831163854_副本

北京市西城區區長孫碩向代表們彙報西城區半年來的工作成績與未來努力方向

  “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今年以來,我們圓滿完成全國兩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世園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保障任務,為做好國慶70週年服務保障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西城區立足區域功能定位和資源優勢,構建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新格局,上半年,地區生産總值實現2331.7億元,增長6.3%。健全金融街‘理事會+服務局+服務中心公司+論壇’四位一體服務支持體系,全面提升金融街品質,加快推進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建設,全力推動樓宇空間改造提升,做好重點項目落地服務等,積極實施服務業擴大開放,支持傳統商業轉型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孫碩説。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孫碩首先向公眾介紹了今年西城區全力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活動、創新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方面的工作。

  “為了提升城市環境品質,西城區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通過深化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全面實施‘百日攻堅’,以減量發展實現‘瘦身健體’,涉及商市場升級改造等15個專項行動共53項具體工作,已拆除違建12.1萬餘平方米,治理‘開墻打洞’379處,整治背街小巷451條,城市面貌更加整潔有序。”孫碩介紹説。“今年西城區深入推進‘留白增綠’,新建綠地2.3公頃,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有望實現97%的目標。持續擴建廣陽谷城市森林,國慶前馬上亮相的還有西單文化廣場,這裡也將呈現一片城市森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831163848_副本

西城區人民政府領導現場回答公眾代表問題

  今年以來,西城區還以居民為中心,以街區為單元,立體化全方位提升環境品質,圍繞101個街區,編制街區和街道城市更新設計導則,15個街道實現責任規劃師全覆蓋。鞏固17個首批亮相重點街區更新成果,形成一批可複製的典型案例,新建8個街區更新展示中心已對外開放。推動9個片區強電架空線入地,太平橋大街東西巷、下崗衚同、織女橋東河沿、東絨線衚同四個衚同的架空線入地已完成。全面推動弱電架空線入地,年底前,15個街道弱電撤線拔桿、線路梳理整治全部完成。

  西城區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通過深入開展“一微克”行動, 4個水質考核監測斷面全部達標,除密雲、懷柔、延慶區外,西城區水質排名位於全市第四,聚焦醫院、學校、景區景點等重點區域,著力治理交通擁堵。推進市政道路結轉續建33條,計劃完工道路3條。廣安門外南街南段實現通車,龍爪槐衚同進入收尾階段,燕京中街完成管線施工,路面工程正在加緊推進,圍繞生態環保、安全保障、精細化治理、城管執法、綜合分析,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構建視頻感知、人工感知、物聯感知體系,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準。目前,全區物聯感知設備已接入5600余個點位,可以第一時間對井蓋、公廁、積水點等出現的問題隱患進行預警。在片區應用方面,西海濕地周邊的燈桿、垃圾桶、水錶等都進行了智慧化改造,建成“智慧西海”。今年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採取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模式,在全區範圍內實現餐飲單位的餐廚垃圾專業回收,在機關、學校和企業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在西長安街、白紙坊等10個街道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工作。大乘巷小區位於新街口街道自1996年開始堅持垃圾分類20餘年,被稱為全國“垃圾分類第一院”。

  “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全心全意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提升生活品質,盡心盡力辦好群眾身邊事,將80%以上財政支出用於民生領域,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孫碩在談到涉及群眾的訴求時説,“群眾訴求就是哨聲,西城區把12345市民熱線‘接訴即辦’作為‘一把手’工程,做到‘日會商、周調度、月通報’。深化街道工作38項重點任務和17項改革任務,完善‘三分、四定、九流程’工作模式,全區上下緊盯各類群眾訴求,充分發揮‘吹哨報到’機製作用,解決了一批關係群眾生活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將“吹哨報到”與“參與型”社區分層議事協商治理相結合,已搭建樓院議事平臺6000余個,網格議事平臺1000余個,實現街道社區全覆蓋。深化民生工作民意立項機制,圍繞政府要做但須得到群眾支持、政府能做群眾想做、群眾想做政府應做的三類民生工作進行試點,今年以來共確立環境整治、低窪院修整、停車管理等35個項目。推廣社區移動互聯網社會治理新平臺──“西城社區通”,推出百姓服務包和服務卡,努力實現群眾訴求“看得到、找得著、叫得應”。目前已有16萬居民實名註冊並使用,構建分佈式、模組化社區管理服務模式。組織“愛在西城”惠民服務進社區活動23場,為居民提供醫療、法律、旅遊諮詢等服務,惠及群眾9.8萬餘人次。還實施精細化就業服務,目前已幫助9158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支持創業帶動就業293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0.89%,連續五年被認定為“北京市充分就業區”。人均養老金4465元,增長5.78%。

  今年上半年,西城區以發展更高水準的現代化教育為目標,召開全區教育大會,出臺《西城教育現代化2035》等文件,啟動建設教育現代化試驗區,制定實施《學區提升計劃》,不斷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針對“入學難”“入園難”問題,西城區通過統籌資源、挖潛學位、提前研判、加快佈局,積極化解供需矛盾。今年新辦幼兒園4所,新增學前教育學位700個,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2萬個,力爭讓每一個孩子有學上。

  今年以來,西城區還舉辦了群眾性籃球、龍舟、太極拳等多種比賽活動,推廣建設倣真冰場,在金融街核心區新建18.8公里長的微型馬拉松跑道,利用環二環綠道、廣陽谷城市森林及蓮花河公園,建設5公里健走步道,為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的健身場所,積極創建全國全民健身運動模範區,以體育發展引領健康生活。

  深化“健康西城”建設,加快推進醫療體制改革,迎接國家級衛生城區復審。開展國家藥品集中採購試點,25種藥品價格平均下降五成以上。啟動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改善了服務品質。深入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西城區被批准成為國家級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啟動區域腫瘤、腦血管病、心血管病三個疾病防治中心建設。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復興醫院、展覽路醫院和肛腸醫院成為北京市首批老年友善醫院。33家養老機構實現醫養結合服務全覆蓋。

  增加社區養老驛站服務內容,助餐、助潔、助醫、助行等服務更加便捷。圍繞高齡、空巢等特殊需求,探索建立家庭養老床位,讓更多老人在家中得到照顧,安度晚年。目前,全區共有養老機構46家、養老驛站45家,床位4857張。積極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將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養、臨時救助、教育救助、冬季取暖等審批權限下放至街道,方便困難群眾申請救助。

  積極推進棚戶區改造攻堅,菜園街及棗林南裏、光源裏項目已完成徵收土地任務的99.5%,剩餘21戶正全力推進,10月實現局部開工。加快保障房項目建設,竣工定向安置房402套。發放住房租金補貼6276.5萬元。以“居民自願、平等協商、公平公開、適度改善”為原則,啟動菜市口西片區全市首例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試點。今年西城區還對4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目前,鐵獅子巷15號、西直門南小街16號、永樂裏10號院和紅蓮中裏6、8號樓改造工程已完成90%。審批通過12部電梯增設方案,老樓加裝電梯模式更加成熟。

  為了讓群眾生活更便利,今年新建和規範提升便民商業網點44個(新建37個、提升7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5個,緊貼居民需求配置服務功能,設立“社區客廳”等交流空間,增設小物超市10處,在24小時連鎖便利店搭載藥品銷售。始終嚴把食品安全關,對管理不規範、就餐環境差、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餐飲單位,堅決關停整改,累計取締不規範餐飲單位276家。

  自實施道路停車改革以來,西城區69條道路、5500個泊位實現電子收費,完成首批8000戶居民居住停車認證,第二批認證正在推廣。在38條道路設立自治泊位1937個,依託群眾開展停車自治共治,已在11個街道試行。

  今年上半年,西城區還廣泛開展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舉辦“我和我的祖國”徵文、“時代新人説——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比賽等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營造喜慶氛圍,落實全市部署,打造100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累計開展活動500余場,受益群眾四萬餘人次,發揮優秀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組織參加“中國好人榜”“全國道德模範”評選,在全區營造“學榜樣、我行動”良好氛圍。西城區52家商戶獲評“首都文明商戶”,43條街巷獲評“首都文明街巷”。在全區群眾和幹部的努力下,西城區連獲五屆“全國文明城區”稱號。

  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是每個西城人的責任。如家住天橋的毛眾大爺,心繫天橋民俗文化傳承,創辦了天橋地區第一個公益性的少兒民俗藝術培訓班。熱心的“洋大爺”高天瑞,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把根紮在了什剎海,還加入了“西城大媽”的隊伍。代表性傳承人林泓魁先生積極參與非遺的傳承工作,通過招募傳承人平臺、參與展演活動等形式,為非遺保護傳承做出了貢獻。還有很多知西城、愛西城的人,始終一道保護、傳承西城文化,把西城故事延續下去。激活民間力量參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匯聚社會、政府、企業多方資源,創新實施“四名匯智”計劃。截至目前,“四名匯智”計劃理事單位26家,支持80個團隊自發開展數百場形式各異、主題豐富的文化活動,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智力眾籌,為北京名城保護事業添磚加瓦。

  今年上半年,在廣大居民的支持配合下,西城區52處直管公房文物騰退項目完成九成以上。其中,三官廟、梨園公會、雲吉班舊址已實現清零,新市區泰安裏修繕完工,福州新館等騰退工作和護國觀音寺等修繕工程正在加速實施。還出臺了《西城區關於促進文物建築合理利用和開放管理的若干意見》,推進社會化改革向博物館體系拓展,在郭守敬紀念館引入專業運營團隊,挖掘活化歷史文化內涵,結合大運河文化主題打造多樣化品牌活動,為小微博物館“重生”及可持續運營提供了經驗。

  紅樓藏書樓正式運營,成為居民鬧中取靜、學習思考的好去處。全市首家24小時人臉識別無人值守書房在“天寧1號”園區揭幕,提供全天候閱讀服務。大力倡導全民閱讀,先後舉辦海棠詩會、閱讀春天等群眾特色閱讀活動,居民自發推薦優秀讀物,分享讀書心得,老城書卷氣息更加濃厚,充實群眾精神生活,累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8千余場,惠及群眾近90萬人次。組織“京韻劇緣”——2019京劇發祥地藝術季,打造“京劇發祥地”文化品牌。鼓勵大眾創作,創編《紅星照我去戰鬥》《好角兒》等一批精品劇目。注重弘揚傳統節日文化,舉辦元宵節燈會、清明詩會、端午文化節等活動,讓“節味兒”更加濃郁。

  據悉,近年來,為了擴大公眾參與,加強政務公開,北京市西城區先後建立了公眾代表列席區政府常務會、區政府常務會議微博直播、政府開放日等制度,設立了區長信箱,在全市率先開設12341區政府熱線、政民互動中心,通過這些方式,更好地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幫助政府改進工作,提高服務水準。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