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學逗相聲巧,因緣啼笑真 相聲來于何處又遠至何方?
2021-11-23 11:15:06來源:中國網編輯:王卓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任何藝術,都是匯集歷史長河中各類因素,揚棄各種雜質,經群眾選擇和時間沉澱而逐漸形成。舊社會“生”,新社會“長”,由撂地“玩意兒”擢升為藝術,從奄奄一息到獲得新生,相聲繁衍、成長,當然離不開時代和人民的揚棄和選擇。

  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 中國網記者 胡俊 攝

  以諷刺型相聲為例,它曾于改革開放初期呈現空前繁榮,如馬季的《多層飯店》、姜昆的《如此照相》、常寶華的《帽子工廠》等,都為人們津津樂道,百聽不厭。景象之豐碩,自然與百廢待興的時代大潮密不可分。特定時期需要諷刺,人民群眾需要酣暢淋漓抒發心聲。

  藝術自古便有“成教化、助人倫”的創作觀。現在有個常見的討論,大眾喜歡就一定是好作品?筆者想,藝術發展與大眾審美應該同步,藝術需要引導,大眾鑒賞力亦需提高。無論哪個時代,置身其中的藝術家都應主動建立作品與人民溝通的橋梁,形成創作和審美互動的對應關係,方能更好引領大眾,服務時代。

  相聲作為藝術其中一種,誠然如此。

  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在老舍故居 中國網記者 胡俊 攝

  諸多創作者們一絲不茍、努力耕耘,期待能産出更多體現時代氣韻的精品。然其艱辛程度、時間週期,明顯與如今的時代節奏、媒體吞吐無法實現完美契合。曾經,一個包袱北京講完,到天津還能繼續樂呵;現在,一個笑話瞬間全網傳遍,頭一次新鮮,再聽就變沒勁。與時興的脫口秀等之節奏明快、無需鋪墊相比,飽受衝擊的相聲,步履略顯老邁蹣跚。它沒以前那麼受寵了。

  為迎合部分大眾,一段時期內重新進入並佔領市場,相聲原有的一些純藝術性失去,快節奏甚至曾被摒棄的低俗橋段加入進來。不過真正完善的相聲行業,呼喚體現並超越時代的藝術作品。正所謂:學逗相聲巧,因緣啼笑真。嬉笑詼諧之處,包含絕大文章

  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左)對話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右) 中國網記者 胡俊 攝

  今天的相聲,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來于何處,又遠至何方?今晚21:20,《似是故人來》第二季首期節目,聽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講述相聲發展脈絡,探索新時代它如何保持藝術底色,並煥發新的活力生機。(記者 李芳)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