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羅源耄耋老人情係畬族鄉音60載 用國際音標記錄畬語

2019-10-08 14:01:44|來源:福州新聞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羅源耄耋老人情係畬族鄉音60載 用國際音標記錄畬語

  遊文良老人雙目失明仍心繫畬語傳承。

  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黃益輝 肖丹

  語言不僅是交際工具,也是破譯地域鄉愁的獨特密碼。羅源縣有畬族人口2.1萬,佔全縣總人口8.1%,畬族人口相對數位居全省第三、全國第四,是畬族文化主要發祥地。畬族由於遷徙頻繁,沒有統一的民族文字,因而被認為是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畬語趨於消亡的境地。

  在羅源,有這樣一位老人,他情係畬語研究60餘年,用國際音標將畬語搶救性記錄下來,希望在多年以後,還有人能説出這種帶有鄉愁的語言。

  他,就是85歲的遊文良老人。

  用國際音標記錄畬語

  9月26日,記者來到羅源城關遊文良老人家中。老人滿頭銀發,雙目已失明,耳朵也只有一邊可以聽到聲音。

  老人大病初愈,可一聊起畬語,他就打開了話匣子。

  “我是羅源人,小時候家裏附近有很多畬族群眾居住,同學中也有不少畬族同學。”遊文良説,學生時代,他發現不少畬族同學在學校説羅源話,回到家説的又是另一種語言。“後來,我才知道這些同學説的是畬族話,那時候,總感覺他們不願意在同學面前講畬語。”遊文良説,解放前,羅源的畬族以農業生産為主,狩獵為輔,生活水準低,所以畬族同學有些自卑,不願意在他人面前講畬語。

  1955年,遊文良考上了廈門大學中文系,學習語言專業。“我大三的時候,北京大學語言學教授、著名理論語言學家高明凱來廈大開講座。得知我是羅源人時,他很興奮地告訴我,羅源畬族的語言是南島語言的開端。如果將畬語研究清楚,就能將南島語言這個大課題做好,甚至可以將畬族語言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研究清楚。”高教授的話鼓勵了他。

  1969年,遊文良到福安三中教書,“福安也是畬族聚集區,到了那裏我更是如魚得水,沉浸在畬語的世界裏。”從1969年到1978年,在福安三中教書期間,他用國際音標記下了20多本畬語詞彙。1981年,遊文良將自己記錄的20多本畬語語音詞彙整理成小論文,寄給廈大的黃典誠教授,得到老師的稱讚。

  “當年,我還去北京參加了一次研討會,當時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所長李榮教授專門邀請我去他家,探討畬族語言,鼓勵我繼續研究下去。我走時他還專門送給我一台錄音機,讓我調查研究畬族語言時用來錄音。”1993年,美國著名漢學家羅傑瑞教授來到羅源縣,通過縣政府找到了遊文良,交流畬語研究。

  遊老説,在這些專家的鼓勵下,他對畬語越來越有感情,一有時間就想方設法記錄畬語。為此,他走遍了福建、廣東、浙江、江西4個省的20多個畬語代表地,對畬語進行了全面和深入的調查研究。

  搶救性記錄出成果

  “畬族都是居住在深山裏,環境很差。我記得我曾經去一戶畬民家中探訪畬語,沒有地方睡,就睡在廚房裏,那時候的廚房,中間隔了一塊木板,一邊養豬,一邊就是我的床舖。畬族人吃什麼,我也吃什麼。”遊老説,雖然那時候畬族人生活艱苦,但民風很淳樸,“做調研耽誤了他們生産,我給他們調查費,他們不要。我坐車離開時,還把錢扔還給已上車的我,後來我又將調查費匯給當地民宗局,委託他們轉交給那戶畬族人家。”

  遊老説,他對畬語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省教育部門的支持,一次性撥付了5000元研究經費。“當時我走了許多地方,5000元肯定是不夠的,我就拿工資貼補。”

  靠著對畬語的執著,遊老記下了3000多張畬語卡片,退休之後還筆耕不輟,常常通宵寫作,熬壞了眼睛。他寫出了《畬族語言》《鳳凰山畬語》《福安畬語方言熟語歌謠》《閩東畬語》4本書,撰寫的文章被編入《福建省志》《浙江少數民族志》及有關市、縣誌或畬族志中,還為《中華文化通志·民族文化典》《中國民族文化大觀·畬族編》二書撰寫了“畬語”章節。此外,遊老還撰寫了連江、羅源、寧德、霞浦、福鼎、柘榮等地的地方誌。1996年,他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

  “我仍記得當年上大學時,老師曾經説過,沒有文字載體的語言很難傳承下來。現在,畬族群眾中會説畬語的人越來越少,我很慶倖自己在前些年對畬語的搶救性記錄,希望以後還有人能説出這種帶有鄉愁的語言。”遊老説。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