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實幹擔當奮進現代化強區 武漢蔡甸穩步前行

2020-01-14 09:39:0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蔡甸大金灣文創村鳥瞰

  戰鼓擂,荊楚大地氣象新!號角起,知音故里穩前行!

  牢記囑託,砥礪前行。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是中法兩國“元首項目”,2019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同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談時表示,“歡迎更多法國企業參與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建設”。12月17日,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調研中法生態城建設,明確要求“ 高品質建好中法生態城,推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地鐵蔡甸線開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蔡甸工業強區轉型升級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後官湖畔激情奮進,中法新城引領生態蔡甸再出發。蔡甸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規劃好建設好生態城,全力打造可示範、可複製、可推廣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標杆。從2018年到2027年,3年見雛形,5年至8年出形象,10年時間基本建成,一座“中法合作之城、低碳示範之城、産業創新之城、生態宜居之城”正崛起于大武漢。

  不懈怠、不颳風、不呼隆、不折騰,真抓實幹,務實重行。2019年9月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到訪蔡甸,直接推動中德國際産業園落戶。11月7日,中德國際産業園應運而生,一批德國“高精尖”企業落地有聲,“蔡甸速度”令德企震撼。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決戰決勝2020年,蔡甸區只爭朝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蔡甸鄉村振興景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生態蔡甸

  繼往開來繪藍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大規模開發建設、中德國際産業園啟動規劃建設關鍵之年,更是蔡甸區勇擔使命、實幹爭先,奮力譜寫蔡甸高品質發展新篇章重要之年。

  備受鼓舞,信心十足。202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武漢中法生態示範城。2020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品質建設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高起點規劃建設中德國際産業園、建設車都先進製造大走廊。

  政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1月6日,蔡甸區1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為全年經濟工作立標杆、打樣板,一個標準抓到底。蔡甸區結合自身實際,找準工業項目這個著力點和突破口,持續抓好招商引資、擴大有效投資,創造性地把中央決策、省市部署落到實處,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經濟品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蔡甸工業園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後官湖綠道

  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蔡甸區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高品質推進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中德國際産業園和嵩陽大道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著力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和轉型升級新引擎,奮力推動各項工作走在武漢市新城區前列,努力展現更大擔當、實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

  決戰決勝2020 精準施策打好“三大攻堅戰”

  打好“三大攻堅戰”關係決勝全面小康全局。蔡甸全區上下同心,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堅定打硬仗、打勝仗決心,精準施策,加大力度,加大投入,補齊短板弱項,兌現高品質全面小康的莊嚴承諾。

  堅持脫貧不脫責任、不脫政策、不脫幫扶、不脫監管,著力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項,確保脫貧攻堅全面通過驗收。聚焦“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方面問題,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不斷完善貧困人口數據信息庫,繼續探索完善“防貧保”,確保已脫貧人口不返貧、貧困邊緣人口不入貧。深入實施産業扶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提檔升級,完成連片産業扶貧項目42個,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扶貧領域政策落實,強化扶貧資金管理。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堅持治污方向不變、治污力度不減,按時序進度完成中央、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持續打好後官湖水質提升攻堅戰,確保後官湖實現全面截污。啟動東部區域清水入江治理項目,加快城關地區雨污分流建設,協調推進6項雨污管網新改建工程。突出精準治污,完成小官蓮湖、東北湖等5個湖泊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湖泊。

  啟動新一輪19個“四水共治”項目,力爭完成投資20億元。壓緊壓實小微水體河湖長責任制。深入開展河湖流域水環境“三清”行動,確保重點河湖水質穩定、達標。強化沉湖濕地保護管理,鞏固核心區、緩衝區退養成果,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抓好源頭防控,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制定實施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啟動土壤環境品質狀況調查,推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開展長江干支流10公里範圍內廢棄露天礦山治理。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完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聯合處置機制,確保非法集資新增案件數、陳案積案數低於全市平均水準。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確保不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産責任事故。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保障糧食供應安全。遵循“四個最嚴”要求,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科學編制全區總體應急預案,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運用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妥善解決群眾訴求。

  工業強區 中德産業園快馬加鞭

  工業興則蔡甸興,工業強則蔡甸強。蔡甸區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作為主抓工業、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重中之重,加快産業鏈向中高端延伸,真正把蔡甸開發區打造成為蔡甸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平臺,切實挺起蔡甸工業“脊梁”。

  科學編制中德國際産業園規劃,完成2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德國中小企業孵化器和德國企業之家建設,著力引進一批以德資為重點的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圍繞牧野機床等重點日資項目,著力打造日資先進製造業集聚區,確保全區新引進工業項目20個以上,以德資、日資為重點的外資項目8個以上。進一步完善蔡甸開發區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加快推進常貴路西延等11個已開工項目建設,確保瑪瑙四路、福北四路等16個續建項目和32個新建項目開工。全面實施318國道沿線提檔升級工程。實質性啟動“常福之星”建設。加快推進千子山循環經濟産業園。確保蔡甸開發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68億元、增長20%。

  堅持大員上陣、幹部帶頭,深入對接各類諮詢機構,拓寬項目信息來源渠道,積極組織策劃歐洲、日本專場招商推介活動。圍繞新興産業、優勢産業,重點引進一批高端智慧裝備、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高性能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等強鏈、補鏈項目。健全工業項目引進落地全過程服務機制,加快推進全區58個存量項目和當年新引進項目建設,提高項目開工率、竣工率和達産率,確保聯東U谷等20個工業項目建成投産。力爭全區完成工業投資133億元、增長16%。

  加快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支持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現有主導産業向中高端邁進,支持企業改造提升安全生産、綠色環保工藝設施,力爭全區完成技改投資50億元以上。從現有中小企業摸排挖潛、租賃企業生産轉移、新建企業服務培育三方面同步發力,全力服務企業進規入限,確保全區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家,完成“小進限”30家、“個轉企”300家以上。以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為主攻方向,加大對行業龍頭企業服務支持力度,積極搭建企業服務平臺,持續完善企業困難問題直接反饋解決機制。打好降成本“組合拳”,全面落實各項普惠性減稅政策,努力營造更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

  壓實責任 中法生態城提質提速

  中法生態城是湖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實踐。蔡甸區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奮力實現中法生態城出形象、見成效、現亮點。

  深度對接融入“一帶一路”,加強與法國開發署、法國能源署、中國法國工商會的戰略合作和常態化對接,爭取更多法資背景的國際商會、協會、經貿促進機構等參與中法城建設,做好中法合作文章。充分借鑒利用法方在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先進技術和成熟模式,深入實施後官湖、什湖、馬鞍山等水體山體治理,推動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做好生態示範文章。持續辦好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著力吸引法國並帶動歐洲龍頭企業、知名科研機構和行業領軍人才參與中法生態城建設,打造中法、中歐科創産業高地。加快推動産業項目落戶,力爭中建·中法之星、招商蛇口中法智慧谷、中法企業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確保中法生態城全年完成産業項目投資66億元以上,做好産業發展文章。

  破解房屋徵收難題。堅持依法徵收,力爭全年報地3000畝、供地1500畝,完成徵地4000畝、拆遷40萬方。破解資金籌措難題。變“政府主導”為 “政府引導”,堅持市場化運作,創新開發模式,積極引進有實力、有經驗的大型央企、民企以及法方金融機構等投資者,聯合組建投資平臺公司,共同承擔區域內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和商業開發。破解改革創新難題。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完善社區“三方聯動”工作機制,拓展以黨建引領綜合管理網格服務管理體系。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

  堅持量入為出、標準適度,按照總規確定的5大類13小類24項規劃指標,加快編制完善修建性詳規,進一步優化管廊、交通、水系、海綿城市等專項規劃,確保規劃可實施、可落地。按照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升級版指導建設,同步開展生態城中東部地區控規升級版研究。做好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創建工作。確保中法生態城全年完成招商引資協議金額200億元以上。強力推進知音城、新天、黃陵三大還建社區建設,完成50萬方主體結構施工。按照“小街區、密路網”佈局,高品質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快琴潤大道、生態城大道等主幹道和啟動區路網建設,建成8.1公里地下綜合管廊主體結構網。統籌推進7個保留村灣更新改造。確保中法生態城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30億元。

  多點開花 示範帶引領全面振興

  蔡甸區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建設美麗蔡甸的關鍵舉措,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硬指標,充分發揮嵩陽大道鄉村振興示範帶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加快形成多點開花、全面振興的強大發展氣場。

  以嵩陽大道為主軸,全力推進93平方公里的嵩陽大道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加快打造後官湖生態農業等四大板塊和索河特色農業等七大亮點片區,帶動全域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以示範帶為引領,加快推進玉賢·中國園藝小鎮等6個生態特色小鎮建設,推動文創、園藝、民宿、康養等多元業態發展。創新行銷模式,打響旅遊品牌,進一步提升“油菜花節”“武術之鄉”等文旅融合活動成效。

  全面完成武漢花博匯4A級景區創建,加快九真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創建,力爭申報省級旅遊度假區2個,策劃和引進大型旅遊項目1個。確保全年接待遊客8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6億元,分別增長14.3%、13%。全面完成68個美麗鄉村項目建設,推動美麗鄉村連線成片規模化發展。加強對中西部地區政策、資源傾斜,預留發展空間,推動街鄉集鎮高水準建設。加快索河宏泰都市田園綜合體、永安十里蓮華養心谷等項目建設。啟動建設桐湖·國家現代農業公園。

  發揮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品牌效應,深化種養結構調整,新增調優特色農産品及名優水産種養5000畝,建成高標準農田2.03萬畝。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完成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2.3億元,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産品10個。鞏固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區創建成果,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産品品質安全事故。切實保障肉類市場供應。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新增區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農業龍頭企業10家。確保全區農業增加值增長3%以上。

  大力實施“四大補短板”工程,打好“四三行動計劃”收官戰,完成1519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7個集鎮污水處理項目,推動農村戶廁與排污管網有效對接。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準,實施池塘養殖尾水治理3100畝。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街鄉創建,全面完成“455”公路安防工程目標任務,實現“組組通、路路安、條條暢”。紮實推進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區創建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全面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充分挖掘整理善書文化、孝賢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新鄉賢文化,大力弘揚紅色文化。

  對標一流 創新激發更大發展活力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蔡甸區以敢為人先的勇氣,銳意改革、激勵創新、引進人才,將改革創新作為推動蔡甸跨越式發展的“金鑰匙”,努力在全市改革創新浪潮中勇立潮頭。充分發揮改革牽引作用、創新驅動作用,改革舉措精準務實,激發社會創新創造力,為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深化“四辦”改革,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窗受理、內部流轉、並聯審批”,探索先建後驗,實現項目審批再提速。聚焦“一站在大廳、服務在網上”,探索推行服務窗口綜合辦理,鼓勵實行“一網式”申辦受理,推動網上政務大廳和實體政務大廳融合發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産集中統一管理;強化國有資産有效運作和轉化,優化國有資産運營結構,提高國有企業運營效益。啟動國企年金制和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完善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

  深入實施“隱形冠軍”倍增計劃,支持磐電科技申報國家級隱形冠軍企業,支持數碼模等10家企業建設省級隱形冠軍企業。大力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和上市計劃,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120家,新增上市高新技術企業1家,確保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5%。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推動一批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深化“兩化融合”試點示範,加快錦瑞技術等11家企業實施智慧化改造,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優化科技孵化器、大學生創業園、免費創業工位建設,力爭全區市級以上研發平臺35家以上。持續完善市場主體梯次培育機制,確保新增企業市場主體3000家。有研發活動的企業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達到30%。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持續推進招才引智,強化人才公寓配建和管理,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環境。以最大誠意吸引大學生來區創業就業,確保引進大學生6500名以上。以更大力度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力爭新增産業領軍人才10名。

  展望2020年,蔡甸區目標明確。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奮力拼搏,預期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完成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52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居民收入增長高於經濟增長,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奠定堅實基礎。(策劃 蔡甸區委宣傳部 圖文 鄔登運 孫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