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畫中的海南鄉愁

2017-08-28 13:44:48|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杜娜

  末尾有圖【文體圖文列表】【即時快訊】焦墨畫中的海南鄉愁  摘要:一幅幅別致的焦墨畫,略帶滄桑的筆觸,帶出了許多年輕人未曾見到過的海南。

  林開盛正在作畫

  末尾有圖【文體圖文列表】【即時快訊】焦墨畫中的海南鄉愁  摘要:一幅幅別致的焦墨畫,略帶滄桑的筆觸,帶出了許多年輕人未曾見到過的海南。

  林開盛筆下上個世紀的海口

  末尾有圖【文體圖文列表】【即時快訊】焦墨畫中的海南鄉愁  摘要:一幅幅別致的焦墨畫,略帶滄桑的筆觸,帶出了許多年輕人未曾見到過的海南。

  林開盛筆下的海南風貌

  末尾有圖【文體圖文列表】【即時快訊】焦墨畫中的海南鄉愁  摘要:一幅幅別致的焦墨畫,略帶滄桑的筆觸,帶出了許多年輕人未曾見到過的海南。

  林開盛筆下的海口民居

  末尾有圖【文體圖文列表】【即時快訊】焦墨畫中的海南鄉愁  摘要:一幅幅別致的焦墨畫,略帶滄桑的筆觸,帶出了許多年輕人未曾見到過的海南。

  林開盛筆下的海口東門

  一幅幅別致的焦墨畫,略帶滄桑的筆觸,帶出了許多年輕人未曾見到過的海南。“這是我們家的老宅,我們家族共有13代居住於此,畫下來,是為了讓後代知道自己祖先曾經居住的地方。”畫這些畫的人叫林開盛,立志要用畫筆見證海南歷史變遷,為海南人留住記憶與鄉愁。

  7月,林開盛幹墨畫展(亦指焦墨畫)在海口騎樓老街展出,90多件作品題材全部都是老海口舊時城區風貌,騎樓、瓦房、老街、海濱、民居、五公祠等街景,呈現了一位老海口人對家鄉的拳拳之心。

  畫畫記錄思想與故事

  “50後”的林開盛看起來很講究,頭髮梳得一絲不茍,穿著一身中式改良服裝。他一直強調,“我不是畫家,只是想為後人留點可見的回憶。”他是椰樹集團的子弟,小時候常常在罐頭廠的院子裏看到各種各樣的宣傳畫,看得多了,便依葫蘆畫瓢。

  “那個年代不像現在,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報紙上、黑板上惟妙惟肖的漫畫就足夠我們看上一整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用繪畫講故事是一種潮流,再加上自己的大哥也在畫宣傳畫,林開盛頗受啟發,從6歲起,他就開始拿畫筆記錄表達自己的想法。

  “渠江水長又長,一個紅星閃閃亮,少年英雄劉文學……”這首曾經被傳唱的歌謠説的是新中國第一個少年英雄劉文學,也是幼年林開盛的偶像,他説自己的第一幅作品就是畫劉文學。“畫畫一定要有思想,就跟寫文章一樣,要有弘揚正能量的主題。”

  從少不更事到如今已過耳順之年,他笑稱自己這一輩子唯一堅持的事情就是畫畫,並早早做了打算,“我要制定一個五年計劃,用五年的時間畫遍海南。”2015年,林開盛退休後,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畫畫,除了畫展展出的老海口街景外,他下一步準備畫海口的火山口、海南的農場、海南每一個市縣的代表性建築。

  “每個計劃背後都有其特殊的歷史含義,而不僅僅是為了畫畫而畫畫。”最近三個月,他一直在忙著畫一幅19米長的巨畫,想以一位老知青的身份獻禮黨的十九大,感謝黨為老百姓帶來了好生活。“我既是畫者,又是見證者,見證了海南日新月異的發展。”

  焦墨畫中的鄉愁印記

  看過林開盛的焦墨畫後,不少人認為畫法很特別,與常見的水墨畫不太一樣,少了一些圓潤婉轉,多了幾分蒼涼厚重。林開盛説,中國畫技法中講究墨分五色,分別是濃、淡、幹、濕、焦,焦墨畫是一種古老的畫法,用幹筆濃墨而不借助於水的滲化作用的一種畫法,其所呈現出來的畫面效果,比較適合表現記憶中的老海口街景。

  林開盛的畫桌前擺了許多閒置的毛筆,毛筆筆鋒看著很乾枯,因他每次作畫前都要將毛筆上的水瀝幹,用枯筆渴墨細細打磨線條。“你數數這畫上有多少筆,每一處景色都是我一筆筆畫上去。”3年畫了80余幅作品,每一幅都是他廢寢忘食如匠人打磨器具般“磨”出來的。

  既然是畫歷史中的海南,那自然要做很多功課,林開盛稱自己是將作畫當成課題去研究,翻遍典籍去找資料、老照片,力爭還原人們記憶中的海南。比如,組畫《海口舊事》畫的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之間的海口風貌,即是依據一本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手工草圖。

  “舊時的海甸島風光秀麗、水系發達,連片的濕地灘塗、河溝,溪流貫通整個海島,各種水鳥、蛇蝎、甲蟲隨處可見。”林開盛從小居住在海甸島五廟。“舊時的海甸村男人大多從事出海捕魚、碼頭裝卸、木匠、剃頭匠;而婚後的婦女基本上在家操持家務,閒時紡紗織布和織補魚網。”

  老爸茶店、菜市場裏、廟前古樹下……有著老海甸村人的集體記憶,他們見證了人民橋、世紀大橋的建設,看著海甸島日益繁華,現代化的高樓、大型超市、醫院、高等教育學府以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替代了那荒無人煙的曠野、灘塗濕地,令林開盛百感交集。

  林開盛祖上是從福建遷來的,在海甸島紮根繁衍,祖宅見證了家族的發展壯大,為了給後輩留住祖宅的記憶,他決定用畫筆把記憶畫下來,以後就能拿著畫作給後輩講過去的歷史與故事,將家風傳承下去。

  他不光給自己畫,許多朋友請他畫自家的祖宅,他畫完之後,還將家訓題到畫上。“畫作跟照片不一樣,畫作的裝飾性更強,所以很多朋友會把這些畫挂到客廳或者中堂裏,時刻謹記家風家訓。”畫完祖宅,林開盛仍有些意猶未盡,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決定逐步擴大繪畫範圍,讓更多的年輕人可以看到歷史中的海南。

  “老海口”心中的“海南夢”

  為什麼我們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因為我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林開盛反復地強調,自己不僅僅是在記錄,更是為了傳承一種精神與信念。“我們這一輩人很能吃苦,也吃過很多苦,現在的年輕人就缺少當時的那股精氣神。”他想通過畫作告訴後人,前人是在怎樣的狀況下創造出今天的美好新生活,讓後人更懂得珍惜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俗話説,只有打破舊世界才能創造一個新世界,我們從畫中的海口與現在的海口對比之中,就能看出城市發展變遷,正所謂舊貌變新顏,古老土地得到了新生。”林開盛雖然眷念祖宅,卻也看得長遠,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他只是想守護祖宅所象徵的意義。

  林開盛筆下的海口老街景,集中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新興路(今新華路)、博愛路、中山路和得勝沙路。簡單甚至有些簡陋的屋子,看上去卻很有生活氣息,仿佛能看到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

  海甸溪邊戲水的頑童,江邊打魚的漁翁,渡船的舵公,搭船的故里人,廟裏學堂朗朗的童聲,那些熟悉的聲影已遠去……這是林開盛實實在在的生活。小時候,家裏人在一起吃飯、過年,街坊鄰居更是在一起玩,像是一家人;而現在大家都住在樓房裏,我們有電話、微信,卻不像從前那般親近。“以前我會畫畫,那時朋友結婚,都是托我畫幅畫佈置婚房。”

  在他看來,那些畫凝聚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脈脈,家人、朋友、鄰裡間的感情,而這正是他想守住的溫暖。“我們現在建設美好新海南,除了讓老百姓吃好住好,還要滿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要,要建設溫暖的社會,這就需要傳承我們過去的好精神、好思想,讓老百姓打心底裏覺得幸福。”

  “人要知道自己的歷史,要知道自己從哪來到哪去,書籍文章不是人們獲取歷史的唯一形式,我們還需要圖像記憶,直觀地感受到過去的人究竟是怎樣生活的。”林開盛説,只要能畫,就一直畫下去,要畫300余幅農墾農場,用自己對土地深沉的愛來見證一位老海口心中的美好新海南。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