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李洱“回家” 暢談“寫作與情懷”

2019-11-26 15:28:27  來源:鄭州日報  責編:石麗敏

【娛樂-圖片】李洱“回家” 暢談“寫作與情懷”

  11月25日上午,鄭州師範學院嵩山學堂內座無虛席,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鄭州師範學院優秀校友李洱重回校園,和母校師生面對面暢談“寫作與情懷”。

  “從1987年到1997年,我人生中美好的10年是在鄭州師院度過,今天能夠‘回家’非常高興,看到學校的大門,感覺就像看到了家的炊煙,到處都是回憶……”一開場,李洱就對母校深情“告白”,他提到,感謝在母校度過的10年難忘時光。在那段歲月裏,天地如此狹小,我們膝蓋碰著膝蓋;天地又如此博大,因為他連通著整個世界。正是這些過去的時光和河南深厚文化底蘊,為我的文學探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和探索勇氣。

  談到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應物兄》13年的創作歷程,李洱感觸頗深,他説:“寫完的那一刻,我禁不住喜極而泣,這其中既有一個作家對自己寫作品質的堅持和期許,也有對文中人物生死不息的憐惜和審視。”圍繞著現實與寫作的關係,李洱引用著名哲學家休謨的“經驗就是活潑的印象”,深刻論證了想像和作家個人經驗生活之間的辯證關聯,他認為,寫作是懷揣著某種道德理想對事實進行反省式書寫,現實與寫作之間存在一種若明若暗的同構關係。

  鄭州師範學院校長孫先科表示,《應物兄》中匯集的各類繁複的信息和概念,實現了不同時代、不同語言主體的同時出場,是對原有語言環境的一次突破,體現了李洱先生高度的作家使命感和責任感。

  對話現場,圍繞80年代文學啟蒙、現代文學與現實主義之間關係、西方結構主義與創作等話題,李洱與師生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提到自己的獨特的“傳奇故事”式的寫作方式,李洱表示,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整個社會呈現多元和碎片化的傾向,時代需要一種突破傳統寫作方式的新型小説出現來面對時代急劇的變化。《應物兄》中採取的“對話”式寫作方式就是這樣的一種大膽的嘗試,沿用了《論語》中儒家應對世界的核心思想,探討了“言、知、行”的統一。(記者 王紅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