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辛店遺址:鑄造青銅器的“工廠”

2019-12-31 12:52:55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這裡堪稱晚商最大的青銅工廠,各時期遺跡綿延不絕,保存著文明的種子 在辛店遺址溯源文明印記 鑄造青銅器的“工廠”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p52_b

提取祭祀坑獸骨信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p63_b

採集鑄銅作坊土樣

  安陽殷墟保護區東北10公里,辛店集的西南部,有一塊南北狹長、東西略窄的三角地。

  2016年,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發現晚商大型鑄銅遺址;2018年至2019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這裡發現了宋元、隋唐、戰國、西周等時期的遺跡。

  多年來,人們步履匆匆卻並未想到,這片土地會有一次不期而遇的“華麗轉身”。如今,人們驚奇地發現,這片厚實的土地上,一草一木都在述説著中原大地的悠悠往事……

  鑄造青銅器的“工廠”

  2016年4月,安陽西北環城高速項目途徑辛店。按照規定,安陽市文物鑽探隊要進行考古勘探。

  勘探區內,每平方米打入5根拇指粗細的梅花樁,細長的洛陽鏟一次次探入地下。15公分、30公分、45公分……月牙形鏟頭帶出的土壤愈發陳舊。

  大約第十次收回洛陽鏟時,勘探隊員發現,土壤呈現深淺不一的灰色,還夾雜著陶、骨殘片。勘探隊員初步判斷:辛店西南,地下1.2米至1.6米,有古代人類活動的遺跡。

  “2016年首次發掘的範圍是1360平方米,發現了上千塊陶范及磨石、烘范窯、爐壁等鑄銅相關遺跡。”安陽市文物局副局長、辛店遺址發掘領隊孔德銘説,經考古勘探調查,辛店遺址的面積約為1平方公里,而以往的商代鑄銅遺址,規模較大的也不過10萬平方米。

  出土的陶范更令人驚異。專家介紹,陶范是商朝人製作青銅器用的模具,是判斷鑄銅遺址時代、器物種類、鑄造技術水準的重要依據。商代的鑄銅遺址,陶范的出土量多少不一。

  孔德銘説,辛店遺址共出土陶范1.2萬餘塊,花紋精美、品相完好,“遺址規模可見一斑”。

  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部的技術人員孔維鵬説,此次發掘中,他們在辛店遺址中南部發現3塊陶范。據測算,這些陶范能澆鑄鼎足直徑長達10公分的大鼎。

  “司母戊鼎的鼎足直徑不過十五六公分!”孔維鵬認為,這是辛店遺址規模宏大的又一證據。

  截至目前,辛店遺址共出土青銅器80余件,其中鼎、簋、觚、爵等青銅禮器46件。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研究員何毓靈的話説:“辛店遺址堪稱晚商最大的‘青銅工廠’。”

  記錄歷史的“年輪”

  2018年至2019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將辛店遺址分為A、B、C、D四個區域,深入發掘。

  考古人員發現,辛店遺址之下,各時期的遺跡壓成一圈圈“年輪”,上可追溯至先商,下可探及宋元,默默記錄著這片土地上的風土人物。

  洛陽鏟破土而入,透口深度達到0.7米,土壤呈現紅褐色,這是隋唐遺跡。據孔維鵬介紹,在A區,共發現60余處隋唐灰坑,“出土了不少相州窯瓷器”。

  史料記載,相州窯位於安陽北郊洹河安陽橋南岸,興盛于隋,衰落于唐,曾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青瓷窯址。

  “深埋多年,這些發現都是殘碎瓷片。我們只能通過米黃的釉色和複雜的花紋,想像昔日的精美。”孔維鵬説。

  透口深度若達到1米,土壤呈淺黃色,便是戰國遺跡。出土文物以豆器為代表。

  專家介紹,豆器上方扁平、下方單足,形狀類似高腳盤,盛行于春秋戰國。《國語·周語》中,有“觴酒豆肉簞食”之説。時過境遷,曾經細膩光滑的“豆”,如今也斑駁不堪,盤中再無肉糜與果蔬。

  再往下,透口深度達到1.2米,土壤呈深褐色,這是商代遺跡的象徵——這一時期,辛店遺址空前繁榮。

  “B區發現了密集的商代建築,有成排的柱洞、房基和墓葬,道路寬度達到6米。”孔維鵬説,這些建築規格非常高,還有單獨的“四合院”。主體建築與配殿、廊、廡結合在一起,形成“居、葬、生産”合一的晚商聚落。

  “辛店遺址內,各時期遺跡綿延不絕。這證明,洹水殷都自古就是福地。”孔德銘自豪地説。

  儲存文明的“硬碟”

  如果説,厚實的土層是記錄歷史的“年輪”。那麼,先民的遺跡就是儲存文明的“硬碟”。

  2019年4月18日,在辛店遺址的C區,人們發現了一枚指肚大小的桃核。深埋地底三千年,重見天日時,它已碳化發黑。

  考古隊員叫它“文明的種子”,談起它時,總會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三千多年前,是誰把桃兒從樹上摘下?是用來果腹,還是饋贈親友?一枚跨越千年的桃核,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這,就是文明的魅力。

  有些痕跡記錄文明存續,有些痕跡見證文明交流。

  安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倉庫內,保存著一把商代末期的青銅匕首。刀刃長約17釐米,像個等腰三角形,梭形的刀柄約8釐米長,尾部像馬頭一樣微微上翹,還有5個圓圓的孔眼。

  “這種造型是典型的草原文明風格。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原民族就與草原民族有交流。”説到這裡,孔德銘瞇起眼睛,似乎在思考,那交流是戰爭還是互市。

  古老的匕首,象徵著草原民族的粗獷;古樸的青銅器,彰顯出中原文化的力量。

  倉庫內,一方矮矮的銅鼎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它高不過17釐米,寬約9釐米,四足短粗、方口長耳,像個微縮版的司母戊鼎。孔維鵬拿起小鼎,讓記者看裏面的“戈”字銘文。

  據介紹,“戈”族是商代重要的氏族,在殷墟附近的鐵四路、戚家莊、大司空村、徐家橋村等地也出土過同樣的銘文。專家認為,這表明青銅文明已經深入影響到殷墟附近的族邑,顯示了中原文化的強大向心力。

  就這樣,文明的點滴,匯聚成華夏民族的集體記憶;漫長的歲月,道不盡這塊沃土上的風土人物。辛店遺址的印記,都將變成文明的紋理,述説著古老中國的滄桑,銘記著華夏神州的變化……⸈꼈㬈8(本文照片均為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安陽觀察記者張遂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