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生態宜居城市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2020-01-20 08:23:34  來源:鄭州晚報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綠韻深深 “綠城”載譽歸來

【城市遠洋 圖】【要聞文字列表】鄭州:生態宜居城市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星海湖景區

  中原西路生態廊道,綠化職工精心對2.8萬株藤本月季、510株樹狀月季、340株丁香和西府海棠進行修剪、松土、施肥;鄭州植物園內,園丁們忙著修剪枯枝殘枝、更換綠雕花草……凜冽寒意擋不住鄭州人綠化家園的熱情,全市冬季綠化養護工作正有序展開。

  我市曾有“綠城”美譽,但20世紀90年代後“綠城”一度褪色。自2006年1月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以來,特別是2018年建設森林河南動員大會以來,我市持續實施綠地增量提質,國土綠化和森林城市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取得較大進展,通道綠化成效顯著,公園管理更加精細,群眾生態獲得感持續增強。

  持續增綠 讓“綠城”綠韻更深

  鐵路沿線等五項綜合整治構建鄭州綠色骨架。2018年10月15日,我市全面啟動省會鐵路沿線、生態廊道、過境幹線公路、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區域綠化五項綜合整治工作,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後13次帶領相關委局和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利用週末、節假日進行調研督導,解決疑難問題。目前,鐵路沿線等五項綜合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市域共完成建築徵收拆遷175萬平方米,新建綠地3945萬平方米,提升綠地3470萬平方米,連通綠道530公里,完成市域101個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綠化提升任務。

  近年來,我市每年把“新增綠地面積1000萬平方米”作為市政府向市民承諾的“十件重點民生實事”之一。2019年以來,市園林局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統攬,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載體,以“增量、提質、升級”為路徑,大力推進400個公園、微公園和遊園建設。經過努力,全年市區完成新增綠地面積3455萬平方米,是目標任務的345.5%,建成公園、微公園、小遊園460個,其中公園57個、微公園和小遊園403個,初步形成“大小互補、均衡分佈”的公園體系。建成郊野公園3個,完成綠道連通530公里。

  持續發力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2019年10月25日~26日,住建部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專家組來鄭實地考察,在綠道建設、生態修復等方面給予我市高度評價。12月3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網發佈通知,對2019年國家園林城市系列擬命名名單進行公示,擬命名鄭州等8個城市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持續多年的增綠行動,讓不少鄭州人感慨:身邊的綠越來越多,“綠城”正在逐漸回歸。

  精心管理

  為市民守護美麗家園

  春節臨近,不少園林綠化職工依然堅守工作一線。在商城遊園、人民路地鐵口等綠地內,綠化職工也對大葉女貞、銀杏、木瓜、龍爪槐、樹狀月季等喬灌木的病蟲枝、下垂枝進行修剪,消滅攜帶病害及蟲卵的枝條,減少來年病蟲害的發生。

  “1月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時候,植物處於休眠狀態,病蟲害也處於越冬狀態,是消滅越冬病蟲害的有利時期。”市綠化工程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説,按照市園林局要求,他們連日來結合冬季修剪,重點對2019年被介殼蟲、紅蜘蛛、蚜蟲、腐爛病、枯萎病、葉斑病等病蟲危害過的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全面噴施石硫合劑,進行冬耕深翻,消滅越冬病蟲。

  街頭是三九嚴寒,紫荊山公園東園的紫荊梅園內卻梅香清幽、溫暖如春,園林職工忙著挂燈籠,製作油紙傘、盆景背景,更換沿路花帶,為即將到來的“綠滿商都 花繪鄭州”迎新春蠟梅梅花盆景展進行布展。

  園林有生命,美麗需呵護。市園林局就像鄭州的生態護理師,替全城人守綠擴綠,又像油畫師,忙著給全城的角角落落添“粧”上色。眼下,寒冬中的植物園、雕塑公園、人民公園、紫荊山公園、碧沙崗公園、綠陰公園也沒有停歇下來,園林工匠忙著補植補栽、修剪,迎接著春天的盛宴。

  “迎民族盛會·慶七十華誕”,2019年9月在我市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不少市民仍記憶猶新,按照市委“序化、潔化、綠化、亮化”的要求,比賽場館、接待酒店、重點道路和重要商圈、醫院、出入市口一個個美不勝收的綠雕,給盛會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據了解,全市共建造綠雕120座,設置微景觀358處,擺放花箱花柱花架2500組,栽植花卉2800萬盆,完成立交橋美化40公里。僅“四個中心”就完成115萬平方米綠化景觀提升,地鐵5號線18個移交站點綠化恢復6.18萬平方米。

  公園拆圍透綠、大樹保護、“綠滿商都 花繪鄭州”系列花展……“綠城”的美譽正在不斷回歸,我們的綠色正在讓更多人共享,“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生態宜居城市正在逐步變成現實。(鄭報全媒體記者 裴其娟/文 丁友明/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