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運河】安陽市滑縣:擦亮大運河文化帶 打造文旅創新增長極

2020-10-24 19:51:07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胡曉萌

【A】【行走大運河】安陽市滑縣:擦亮大運河文化帶 打造文旅創新增長極

河南省“行走大運河”網絡媒體採訪團走進安陽市滑縣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古河道、古村落、古碼頭、古城墻…… 一條寬闊的河流自南向北蜿蜒而去,這是近日河南省“行走大運河”網絡媒體採訪團一行在大運河滑縣段河堤上所看到的風景。

  安陽市滑縣地處豫北平原,東臨黃河、西傍大運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千百年來,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滑縣人以水為骨,鑄就了剛柔並濟的獨特氣質,既深沉厚重、又英姿卓拔。隋唐大運河更以其偉岸身姿,造就了此地千百年的輝煌。

【A】【行走大運河】安陽市滑縣:擦亮大運河文化帶 打造文旅創新增長極

大運河滑縣段

  大運河滑縣段是中國大運河永濟渠河南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戰國時期,這裡稱清水或清河,是黃河的故道,因流經春秋時期古衛國之地,明代改稱衛河並一直沿用至今,是華北平原上溝通南北的重要水道,持續通航約1800年,對於文化交流、政治統一、經濟往來發揮著重要作用。

【A】【行走大運河】安陽市滑縣:擦亮大運河文化帶 打造文旅創新增長極

糧倉遺址

  時至今日,大運河滑縣段線路走向和規模形態依然保持了原始歷史風貌,河流兩岸多為土質堤岸,環境以農田、樹林、村舍為主,沒有經過大規模的裁彎取直和航道升級改造,是中國大運河原真性、完整性的代表性河段。此段現存原生態古河道8240米、古碼頭9座、古城墻3000余米、歷史街區古建築1000余間,豐富的歷史遺存見證了昔日航運的繁榮,反映了大運河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體特徵,是中國大運河保存較為完好、內涵較為豐富的河段。

【A】【行走大運河】安陽市滑縣:擦亮大運河文化帶 打造文旅創新增長極

道口古鎮

  道口古鎮因河而生、因河而興,大運河自西南至東北曲穿而過,古河道、古城墻、古碼頭等豐富的遺存及遍佈街區的老功夫、老手藝、老味道,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均見證著古鎮昔日的繁華。與運河相傍而生的非遺項目中,170余項被列入各級非遺名錄,成為運河文脈傳承延續的活態載體。

【A】【行走大運河】安陽市滑縣:擦亮大運河文化帶 打造文旅創新增長極

同和裕銀號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道口古鎮現存一面街、順河街、大集街等古屋比鄰、商鋪連綿、巷弄交錯的歷史街區,“三關六鋪七十二衚同”的歷史街巷格局古韻猶存,對於研究古代運河城鎮空間佈局、航運組織、地方建築藝術、經濟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價值;沿街有同和裕銀號、綢緞莊、燒雞老鋪、茶館等豐富的歷史遺存。

【A】【行走大運河】安陽市滑縣:擦亮大運河文化帶 打造文旅創新增長極

經大運河向糧倉運送糧食的通道遺址

  大運河東岸是道口鎮古城墻,沿河就勢而建,建築于明清,綿延3公里,既能防禦,又有防洪的作用,是城堤一體化結構。大運河滑縣段北有運河森林公園堆青織翠,南有西湖波光湧金疊銀,西有特色農業園區演示四季風華,東連繁華市井、輻輳人煙。在這獨特的運河生態涵養與人文廊道上,還有隋唐大雲寺、瓦崗寨、萬古天錫殿、玉皇閣(中國四大名閣之一)諸多隋唐文化勝跡。

【A】【行走大運河】安陽市滑縣:擦亮大運河文化帶 打造文旅創新增長極

道口古鎮夜景

  歷史上的道口鎮,沿河岸密集的碼頭,泊船數裏,桅桿如林,是過往船隻停留、船工歇腳之地,更是貨物集散地。街市中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繁榮了古鎮的市井經濟,促進南北文化的交融滲透,形成了開放性的運河文化。後來隨著道清鐵路的通車,這裡又成了連接鐵路、公路、航運的“水旱碼頭”,也因此有了“小天津”的美譽。如今,石板砌成的古碼頭記錄著昔日的繁忙,鎮裏鏢師後代傳承的老功夫、能工巧匠傳承的老手藝、飄香百年的老味道都是運河文化的縮影。

【A】【行走大運河】安陽市滑縣:擦亮大運河文化帶 打造文旅創新增長極

滑縣秦氏絹藝代表作“蟈蟈白菜”

  流淌不息的大運河,是流動的遺産,活著的歷史。近年來,滑縣縣委、縣政府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保護利用的新路子。根據初步規劃,大運河滑縣段與道口古鎮的總體定位是: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創中國大運河北方古鎮品牌。其空間結構分為道口古鎮片區、百工聚落片區和萬象新地片區,以古鎮風情體驗、特色商業、手工作坊、技藝傳承等為依託,重現昔日運河古鎮風貌,打造文化旅遊的創新增長極。

【A】【行走大運河】安陽市滑縣:擦亮大運河文化帶 打造文旅創新增長極

河南省“行走大運河”網絡媒體採訪團走進大王廟文化園

  當前,滑縣通過對河道、灘塗治理使運河彰顯四季美景;通過對城墻、碼頭等文物本體技術維修維護使文物得到有效保護;通過對歷史街區環境提質使古鎮歷史風貌得到完整呈現;通過運河歷史文化展館、古鎮民俗展館、同和裕銀號展館、大王廟文化園等展示場館使博大精深的運河文化得到系統展示和有效傳播;通過對公共服務設施的提升有效實現文化與民生的融合,逐步打造集文化傳承、文物保護、旅遊觀光、娛樂休閒和文化産業發展于一體的運河古鎮,為大運河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利用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使具有千年曆史文化的古鎮變得更加宜居、沿岸居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自信。(文/圖 仝瑞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