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麵食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2016-09-05 13:36:3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張琳瑞|責編:王安琪

圖片默認標題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謝文靜):9月4日一場中華麵食文化論壇在咸陽互動、研討,來自揚州大學教授、《中國面點史》著作者邱龐同,國家高級面點技師、北京飯店面點廚師長王春耕,咸陽民俗專家梁澄清等幾位教授專家,就麵食的歷史,麵食申請非遺的意義、麵食技藝的傳承等話題進行了互相的討論。

  我國麵食文化歷史悠久,而且地域廣大,種類繁多。麵食文化幾千年來,已經成為中國人幸福生活的一個象徵,成為中國餐飲文化的重要醉成部分。麵條起源於中國,有著四千多年的歷史,麵條文化是以麵條的發展而産生的文化現象,其中融入了歷史的,自然的以及人文的精神財富。

  麵條在麵食中的地位無法撼動。在世界的飲食文化中,幾乎處處都能見到麵條的蹤跡。

  陜西八大怪裏有這麼一句話“麵條像褲帶”説的就是陜西biangbiang面,陜西人一頓不吃麵胃裏空的慌,尤其是男人們,出去幾天回來第一件事不是看老婆孩子,而是吃上一碗媳婦做的油潑面,才覺得回了家。這種習慣已經是滲透到了血液之中,也是極富特色的秦食文化。

  梁澄清説:“十大名面的舉辦讓我感受很深,咸陽是農耕文化的發祥地,是麵食的薈萃,也是麵食文化的薈萃,説起面就會想到小麥,小麥的耕種史和麵食文化在世界文化和農耕文化的歷史上所佔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通過這個論壇可以展示我們民族的自信心,習總書記講的文化自信,我們通過這個活動展示的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Biangbiang麵包括這些麵食實際上是給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給老百姓的,是大眾食品,並不是經典的給特定人群的。小時候吃母親的一碗麵,離開家進館子裏吃,在biangbiang面的背後、在陜西的風俗習慣背後,是一種地域文化。陜西人特別喜歡這樣扯的又寬,像褲帶一樣長的面,盛在一個大老碗裏,油潑辣子一澆,‘次啦’一聲,吃一碗飽一天,實在!就像陜西人的性格,沒有花言巧語,直來直去,簡單樸素、實在厚道。”

  王春耕説:“面點技師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我幹這行50多年了。面點技師很重要但不被重視,面點工人現在招不上,一是對麵食文化宣傳跟不上,二是對傳統技藝重視程度不夠。面點工人有兩年的基本功,比如捏,搟皮,揉面等,很枯燥,所以很多人很難堅持下來,也很難潛下心來,再加上這個工作起早貪黑,很辛苦,所以很多技藝很難傳承下來。”

  從現場了解到,像武漢做熱幹面,北京炸醬面這樣的餐飲企業,已經在做互聯網銷+銷售自己的速食麵食,互聯網與傳統的結合將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