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古絲綢之路起點到底在哪

2017-08-21 10:21:08|來源:北京晚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一帶一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簡稱,于2013年由中國政府正式提出。如今,“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吸引了沿線各國積極參與,而且引發全球很多國家關注。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一帶一路”,由中國文化管理協會主辦的“一帶一路,昂揚在途”大型跨國文化交流活動於2017年8月8日啟程,本報特約作者倪方六先生應邀參加了這次沿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尋訪和考察,並沿路寫成 “一帶一路” 鉤沉在本版原“一方鉤沉”欄目與讀者見面。這次 “一帶一路”尋訪之旅將橫跨亞歐大陸,行程兩萬公里,歷時三個月,這期間的“一方鉤沉”欄目從今天起也隨之臨時易名為“一帶一路”鉤沉……

  古絲綢之路有哪些“徽州元素”?

  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以郎應募,使月氏”

  陸上古絲綢之路起點,一般認為從中國陜西西安市開始,這次陸上古絲綢之路尋訪之旅卻從黃山出發,為什麼?在到達西遞之後,筆者方有所悟。西遞是皖南有名的小鎮,有東方“古民居博物館”之稱。而這次活動的終點,選擇在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那不勒斯附近也有著名的龐貝古城,從“東方之古”啟程到“西方之古”結束,可謂是一條完美的中外國際文化交流路線。

  可是,距西安有千余公里的黃山與古絲綢之路到底有什麼淵源?

  古絲綢之路早在先秦時已存在,但其正式成為“路”則是從張騫出使西域算起。張騫是西漢武帝時一名職位不高的“郎官”,據《史記·大宛列傳》,漢武帝當年希望聯合大月氏,共同對付對中原構成重大威脅的匈奴,張騫于建元二年,“以郎應募,使月氏。”從長安(今西安)出發,曆盡艱辛和危險,最終完成了出使任務。

  張騫出使西域,西漢朝廷本是從政治、外交角度考慮的,事實上卻促進了中國東部與西部、中國與西亞、歐洲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中國産的絲綢、瓷器、銅器、漆器、文具、茶葉等物産,通過這條路被“貿易”到了西域、中亞和歐洲等地;而現在大家吃的石榴、葡萄、芝麻、蠶豆、胡椒、大蒜、胡蘿蔔等西域、中亞物産,則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原。其中,有不少“黃山産”物品走上了古絲綢之路,成為暢銷品。

  黃山市古稱為徽州,古徽州頗有名氣,境內物産豐富,徽州所産的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最為有名,徽墨、歙硯至今為文人所青睞。現代考古已從古絲綢之路沿線發現了不少古徽州文物,充分證明徽商曾積極參與了古代“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活動。安徽雖然不是古絲綢之路沿線省份,但絲綢之路上從沒少過“徽州元素”。

  “博望侯”張騫為什麼被漢武帝封侯于河南南陽?

  南陽柞蠶絲綢先秦時已出現:“孺婦會經絡,處處梭子聲”

  與安徽比起來,河南可以説是直接參與了古絲綢之路的建設。西漢時,絲綢之路的起點從長安出發,到了東漢則向東延伸至今河南省洛陽市。

  建武元年(西元25年),光武帝劉秀重新建立漢政權,定都洛陽,史稱東漢。面對西漢時建立起來、已中斷多年的絲綢之路,漢明帝劉莊在西元57年繼位後,便決定重新加強與西域、外邦的聯繫。永平十六年(西元73年),曾任蘭臺令史的班超投筆從戎,隨軍出征北匈奴,並奉命出使西域,讓鄯善、于闐歸附東漢朝廷,恢復了從天鳳三年(西元16年)中斷的絲綢之路,羅馬帝國也首次順著這條絲綢之路來到洛陽——古絲綢之路上的中外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活動再度繁榮。

  除了洛陽,河南南陽與絲綢之路同樣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絲綢之路之所以得名,與絲綢有直接關係。在南陽境內,先秦時曾有一個古繒國,便出産繒絮、絲綢這類織物,國名因此而來。河南本地學者認為,繒絮是早期絲綢之路貿易的代表性商品,沒有繒國的絲織品,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的“絲綢之路”一名。

  這一觀點確非無稽之談。現在南陽境內的方城一帶,仍遍佈柞麻類植物,當地出産絲織品之歷史相當悠久。在方城遺址上,現代考古已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紡輪,另外還有蒸器甑、岩書和岩畫等。

  南陽地方誌記載,在方城與葉縣交界處曾設有“繒關”。到清朝時,方城境內的拐河一帶仍是河南柞蠶絲綢的最大集散地:“孺婦會經絡,處處梭子聲”。1915年,方城産的加寬本色素繭綢榮獲舊金山萬國商品博覽會金獎。

  南陽與絲綢之路的淵源並不僅限于繒絮,正式打通絲綢之路的張騫封侯之地便在南陽境內。在南陽方城縣西南30公里處,有一個地方叫博望鎮,雖然現在已失去了地理優勢,但在過去地勢險要、交通發達,“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於途。”

  “博望”一詞最早為世人所知,就是因為鑿空西域的張騫。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鋻於張騫先後兩次出使西域,為西漢邊疆的穩定和西漢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所作出的重大貢獻,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封地即在今博望鎮一帶,博望也因此而得名。

  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為何有多種説法?

  西安洛陽南陽青州都考古出土了大量與“絲路”有關的文物

  近些年出現的“南陽才是絲綢之路起點”之觀點,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

  方城的絲綢和張騫受封于博望,説明南陽與絲綢之路的關係非同一般。到底非同一般到什麼程度?有研究學者認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並不在西安,也非洛陽,而應該在南陽。

  為什麼這麼説?原來,南陽發現一塊被認為與絲綢之路有直接關係的漢代畫像石。這塊畫像石長328釐米、寬40釐米,為南陽當地一位收藏人士所收藏。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鐮見到該畫像石拓片時,十分意外,認為畫像石所表現內容就是絲綢之路發生的故事——再現了當年張騫出使西域時驅除阻擋者的場景。

  楊鐮對畫像石做了這樣的解讀:中心是一輛三匹馬拉的車,車上乘坐的是一位指揮者(張騫)。騎士分兩類,一類是退卻之中的弓箭手,從頭戴尖帽與雙護耳的形象判斷,屬於絲綢之路上的塞種(薩迦)人;另一類則是漢朝的出塞部隊,驅除著阻斷通道的對手,護衛著居於中心的馬拉車……楊鐮將這塊畫像石取名為“巡行絲路”。

  此外,從方城境內的佛爺溝摩崖造像石刻中也找到了相關證據。佛爺溝摩崖造像石刻開鑿年代比洛陽龍門石窟和雲岡石窟都早,應為漢代鑿刻,是中國石窟年代最為久遠的一處佛造像群。

  佛教東傳是古絲綢之路上發生的重要文化交流事件之一,但何時傳入説法很多,有“東漢明帝説”、“兩漢説”、“漢武帝説”、“前秦説”等等,一般認為是漢明帝劉莊在位時傳入。但也有學者認為,應是漢武帝劉徹在位時,由張騫從西域帶來,即所謂“漢武帝説”,理由之一便源於方城佛爺溝摩崖造像石刻。

  方城佛爺溝摩崖造像石刻造像中有很多西域人的形象,其中有一尊騎著一隻羊的佛像最有代表性,這種騎羊雕像在新疆庫木圖拉、克孜爾等當年西域一帶很常見,而在中原卻極少能見到。

  考察古絲綢之路,南陽漢畫館是必不可少的一站。南陽漢畫館是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惟一一座專門陳列漢朝畫像石的專題博物館,館藏有3000余方古代畫像石。在所展示的畫像石人物形象中,有不少與標準的中原人差別十分明顯,具有典型的中亞人特徵:戴高帽、高鼻梁、深眼窩,這些南陽出土的畫像石無不顯現南陽與中亞的緊密聯繫。

  儘管有種種跡象都指向南陽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但這並不是定論,迄今仍然爭議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西安、洛陽是圈內認可的古絲綢之路起點,類似南陽這樣“爭起點”的地方還有不少,如有學者提出,山東青州即古青州也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理由之一是當地有悠久的絲綢生産史,考古出土了大量與絲綢之路有關的文物。(倪方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