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受騙豈能歸因于“社會經驗”

2017-10-16 16:11:25|來源:光明網|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當下,大學生群體被騙的新聞屢被爆出。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4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70.5%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或周圍人在大學期間有過被騙的經歷。大學生容易受騙的原因是什麼?調查中,68.4%的受訪者歸因于缺少社會經驗與辨別能力。

  2016年的徐玉玉事件和2017年的李文星之死,掀開了中國大學生受騙亂象的冰山一角。其實,在各色社會新聞中,類似“貧困女大學生被騙3000元,不敢告訴家人痛不欲生”、“大學生掃‘誤機費’二維碼,近1.5萬元被騙走”、“陌陌搖來‘高富帥’,7名女大學生被騙50余萬”等新聞,屢見不鮮。

  自古以來受騙這件事,大概惟有三個原因可解釋:一是傻善,二是心貪,三是技能太淺。有關大學生上當受騙的肇因,也可以沿用這個邏輯。就像調查結果顯示的一樣:“調查中,68.4%的受訪者歸因于缺少社會經驗與辨別能力。”當事人多將上當受騙的原因,歸罪于上述第三種情形。

  道行不深、處事不慎,這個説法順理成章。但這樣的分析,似乎又失之偏頗。大學生也是學生,學生進入社會之前,其防騙的免疫力,取決於教育的質地,而不是“天然防護力”。換言之,學校的防騙教育不到位,才是大學生受騙的主因。

  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難免有套路。防騙教育的基本在於兩個層面:一是告訴學生管制好自己的慾念。有些騙局,其實未必是“大學生專屬”,即便是成年人或者世事洞明的長者,也有掉入圈套的概率。只要守住內心的自我律令,起碼“中招”的概率會小很多。

  二是普及好常規騙局的應對技巧。比如電信詐騙、仲介詐騙等,學校如果用正規課時來教授技巧,學生就會有起碼的抵抗力、判斷力,斷不至於傻傻地跳進坑中。值得肯定的是,不少高校已經意識到這個短板問題。今年新學期伊始,防詐騙就成了鄭州大學六千多名新生的“開學第一課”,新生“入學第一套試卷”涉及治安、消防、反詐騙等綜合知識。當然,如果這樣的教育與考試能前移至高中階段,青少年上當受騙的悲劇會少更多。

  經驗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但經驗也未必需要事事躬親才能習得。面對騙術的“轉型升級”,天性良善自然無可原罪,社會經驗更不是個筐,強化教育引導、提升防騙能力,大學生才不至於成為上當受騙的重災區。(文 鄧海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