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華文化的史詩絕唱

2018-08-29 13:47:47|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韓城司馬遷祠。

  8月3日,記者來到韓城市芝川鎮,看見韓奕坡的高崗上,依崖矗立著一座雄偉壯觀、古樸渾厚的祠院——漢太史司馬祠。祠院東臨黃河,西枕梁山,北帶芝水,南接魏長城,磅薄的氣勢與壯麗的風光恰如其分地映襯出其主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的偉岸形象和高潔品格。

  千百年前,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寫就了具有偉大史詩意義與獨特藝術魅力的史書典範——《史記》,不僅開創了編史的新紀元,還為後世樹起了一座巍峨的文化豐碑。在歷史的積澱中,司馬遷的作品與人格的雙重魅力愈發奪目,不但成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精神標杆,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精神的塑造。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的大潮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鮮明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無疑,在國學寶庫中,《史記》和司馬遷身上所蘊藏的無窮智慧和文化精髓也應在新時代中煥發更加燦爛的光輝。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時期長達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130篇,52.65萬餘字,被列為“二十五史”之首。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對後世治史産生了深遠影響。

  《史記》的橫空出世,在史學方面具有開宗立派的意義。《史記》第一次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包容在歷史學的研究範圍之內,且所載內容不局限于一朝一代或漢王朝域內。中國史記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司馬遷研究會會長張新科説:“我國古代,史學包含在經學範圍裏,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科體系,自《史記》之後,史學這一門類才在我國學術領域裏取得了獨立地位。而且,《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規模宏大、貫古通今、內容廣博的百科全書式的通史。”

  此外,《史記》還創立了史傳文學傳統,是文史結合的典範。張新科説:“與《水滸傳》的‘因文生事’不同,《史記》是‘以文運事’。它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施展文學才華,把死的、冷冰冰的歷史變成活的、熱乎乎的生命,既給讀者以歷史的教益,同時又有藝術的審美享受。”

  《史記》不僅是我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魯迅稱讚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徜徉在《史記》的人物畫廊裏,無論是有作為的王侯將相、妙計藏身的士人食客,或是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為知己者死”的刺客,抑或是已諾必誠的遊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賈等,都栩栩如生、出神入化,這些豐富的人物形象為讀者展現出一個立體、全面的社會和時代。因此,《史記》也成為後世文學藝術的寶庫。有學者統計,取材于《史記》的劇目有180多種,在現存的132種元雜劇中,就有16種取材自《史記》,其中不乏《霸王別姬》《趙氏孤兒》等名作。

  除了人物形象,《史記》的體裁和敘事方式也備受後世推崇。從唐傳奇到明清小説,無論是人物塑造、語言設計,還是情節安排、場面描寫,都可以見到《史記》的痕跡。郭沫若曾説:“司馬遷這位史學大師實在值得我們誇耀,他的一部《史記》不啻是我們中國的一部古代的史詩,或者説它是一部歷史小説集也可以。”

  文化經典裏的精神徽記

  《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範,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作為先秦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史記》完成了前無古人的歷史貢獻;作為開天闢地的文史經典,《史記》所蘊含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價值,都是後世修身、治世的學習範本。

  在《史記》中,無論是霍去病為國家忘自家、卜式輸財助邊等憂國、愛國的精神,還是夏禹“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張騫通西域等開拓進取的精神;無論是商鞅變法、晁錯變革、湯伐桀、武王伐紂等改革創新的精神,還是魯仲連寧願“蹈東海而死”也不忍秦國稱帝、公孫臼與程嬰為保護趙氏孤兒而犧牲自己等崇尚德義的精神等等,都給後人以深刻啟迪。《史記》在記述歷史發展的同時,將無數個富有活力的個體生命所體現的精神兼收並蓄,讓民族精神的大河愈來愈寬,力量愈來愈強。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也是這條大河中一顆璀璨的寶珠。司馬遷秉承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忍辱負重,歷經十四載,窮盡畢生精力,以求知、求真、求實的態度,最終著成“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的不朽經典,完成了光耀後世的《史記》。

  延續民族精神血脈

  傳承民族文化基因

  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張大可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精品中,《史記》有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是培養愛國主義和民族自信心的珍貴文化遺産,有著重要的民族凝聚作用。

  近年來,我省社會各界對司馬遷《史記》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力度不斷加大,多次組織召開司馬遷與《史記》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討論研究《史記》中的文史關係、史記對地域文化精神的影響等問題;編寫出版了《司馬遷與華夏文化叢書》等20多種圖書、《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等8部論文集,並啟動了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外史記文學研究資料整理與研究》和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規劃項目《史記研究集成》;2014年,韓城“徐村司馬遷祭祀”作為祭祖習俗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15年、2017年,相繼推出的大型原創歷史話劇《司馬遷》、大型秦腔歷史劇《司馬遷》,讓人們通過全新的舞臺演繹,充分領略司馬遷堅持真理、剛正不阿、忍辱負重、秉筆直書的寶貴精神。

  作為司馬遷故里,韓城大力弘揚史記文化、發展人文旅遊。司馬遷景區2014年躋身國家4A級景區行列,2016年榮獲邁向世界的陜西旅遊品牌獎,2017年榮獲“全國最值得行走的50處風景”稱號。國家文史公園的建成開放以及祭祀史聖司馬遷大典、《史記》國際論壇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司馬遷《史記》這一文化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司馬遷與《史記》不僅是漢代的文化品牌、陜西的文化品牌,更是中國的文化品牌。讀經傳則根底厚,看史鑒則議論偉。在新時代,守護和弘揚這一文化品牌,對於堅定文化自信具有積極意義,《史記》中所蘊藏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薄的精神力量。(記者高山實習生岳庶昊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