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亮70年】西安紡織城街道一印社區主任石寶明:紡織城是西安人的記憶 “紡織精神”仍有生命力

2019-04-23 18:07:4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編者按: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桑巨變。艱苦奮鬥的70年裏,中國大地上涌現出無數平凡而又偉大的“追夢人”,他們奉獻著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譜寫著“追夢人生”,見證著祖國的發展變化。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把鏡頭聚焦70年裏的人和事,回望歷史,追夢未來。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近期,一部以1985年進入全面改革階段為時代背景的電視劇《風再起時》在各大衛視熱播。該劇講述了新一代企業家經歷外貿轉型、價格並軌、市場競爭、國企改革、國際並購等歷程的故事,劇中的“永江紡織廠”成為見證國家改革的“代表”企業。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紡織業曾是國民經濟支柱産業,但隨著國家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大多數國營紡織廠由於種種原因,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經歷著從輝煌到低谷再到轉型發展的過程。位於陜西西安的紡織城也走過了這樣一段歲月。近日,西安市灞橋區紡織城街道一印社區主任石寶明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講述了他記憶中的“紡織歲月”和“紡織精神”。

  

  西安市灞橋區紡織城街道一印社區主任石寶明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 攝影 柳洪華

 “恒·記憶”浮雕 留住紡織記憶

  作為“一五”時期國家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1953年,國家批准在西安郭家灘一帶籌建棉紡基地,先後建起國棉三、四、五、六廠、西北第一印染廠等,紡織城的雛形應運而生。

  “當時這幾個廠構成了紡、織、印、染完備的産業鏈,五個廠的工業總産值曾達到過全國第一、亞洲第二的規模,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過巨大貢獻。”石寶明曾在西北第一印染廠工作了近30年,如今提起當初的輝煌,還是流露出一種驕傲。

  在計劃經濟時代,紡織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從原料到生産都是由政府配額。隨著國家的經濟政策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紡織企業不再是國家計劃經濟配套,紡織城出現了設備落後、技術革新不足、改革力度不夠等等問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紡織城逐漸走了下坡路。

  走過55年發展史的西安紡織城于2008年迎來了它的第一次重大轉折性改革。按照“破産不破生産力”的原則,陜西省、西安市于2008年7月啟動唐華集團的政策性破産,成立西安紡織集團,整體遷到了灞橋區西安現代紡織産業園區。

  

  西安紡織集團開發生産出新型提花織物 供圖 灞河新區管委會

  “企業遷到産業園後,老廠房也被拆了一些。在拆老廠房的時候,很多第一代、第二代紡織工人都很不捨,有的人都流淚了。這個事情對我們觸動很大,就想做些事情把紡織記憶留存下來,讓我們的後代能夠了解紡織城的這段歷史。這是以紡織女工為原型創作浮雕的初衷。”石寶明介紹:“在西安美術學院、半坡國際藝術園區、三棉社區、一印社區幾個單位籌劃下,最終選定了9位紡織女工,歷時2個多月創作完成了浮雕作品。後來為了讓人們更直觀方便的欣賞這些作品,了解那段歷史,我們就在半坡國際藝術園區選擇了一塊地,打造了‘歲月留痕——恒·記憶’文化浮雕長廊。”

  4月16日,“歲月留痕——恒·記憶”文化浮雕長廊揭幕。這組雕塑作品是以老中青三代紡織女工為真實原型,以特有的浮雕語言再現了當年的情景。人們走過長廊,仿佛還能感受到機器轟鳴、棉絮飄飏的過往。

  

  “歲月留痕——恒·記憶”文化浮雕長廊 攝影 柳洪華

 時代變遷 “紡織精神”未斷

  當年的紡織城是西北建設的重點項目,吸引了很多有志青年來到這裡,支援西北建設。當初風華正茂的第一代紡織人,如今都已近耄耋,他們奮鬥了一輩子,也為這裡奉獻了一輩子。

  “紡織雖然屬於輕工業,但工人還是從事的重體力活,手工也比較多,工作非常辛苦、繁雜。過去,國家還在實施計劃經濟,工人們崇尚奉獻精神,都自願加班加點,長期的勞動形成了他們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團結拼搏的精神,這也是‘紡織精神’。”石寶明説道。

  

  紡織女工浮雕 攝影 柳洪華

  在紡織城發展的崢嶸歷史中,紡織人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買斷、分流。2008年西安紡織集團的組建,讓紡織人似乎重新燃起了希望。“重新組建西紡集團後,工人也整體調了過去,這不僅僅是工業的延續,更是‘紡織精神’的延續。我覺得這種精神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也有著很好的現實意義。這種精神對於我們國家建設、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是不可或缺的。”

  紡織城搬遷之後,目前仍保留了眾多特色建築,是一份活化工業遺産。十餘年前,廢棄的西北一印廠舊址,自發聚集了80多位藝術家,希望重拾紡織城的昔日輝煌,開啟了紡織城藝術區的新征程,為西安的當代藝術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掙得一席之地。五年前,西安市政府、灞橋區政府全力支持紡織城藝術區的改造工作,打造成了如今的半坡國際藝術區。

  

  半坡國際藝術區 供圖 灞河新區管委會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全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紡織城已經成為一種記憶,但對於我們紡織人來説歷久彌新。紡織人勤勞、善良、質樸、純粹的品質,依舊是今天人們工作生活中所需要具備的精神,它仍有生命力。”石寶明感慨道。

  對於未來的期許,石寶明坦言:“西紡集團成立後,技術、設備得到很大提升,我期待企業用前沿的技術和理念,生産出與市場趨勢、消費理念相匹配的産品,適合新時代的發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