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靠雙手創造 ——來自宜君脫貧一線的故事

2019-06-25 09:30:37|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6月10日,王軍俠在廚房裏為顧客炒菜。

  6月13日,宜君縣棋盤鎮黃埔寨村黨支部書記姜超恒在村裏的種雞養殖場查看。

  6月11日,宜君縣彭鎮高村村民在稻田裏拔除雜草。

  仲夏時節,記者行走在宜君城鄉的角角落落,處處都可以看到幫扶幹部、脫貧群眾奮力拼搏的身影。他們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用智慧和勤勞改變著城鄉面貌,用雙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攪”黃了苦日子,“攪”紅了新生活

  “今天中午接待了兩桌客人,下午已經打電話預定了3桌,生意很不錯。”6月10日15時,忙著給顧客準備涼菜的宜君縣太安鎮馬場村脫貧群眾王軍俠説。

  抱柴、生火、備料、炒菜,在廚房狹小的空間裏,王軍俠和丈夫劉西安熟練地配合著。不一會兒,一盤盤色香味俱佳的特色農家菜肴就送到了顧客的包間。

  因為自家農家樂做的攪團口味非常好,回頭客越來越多,王軍俠被大家讚譽為“攪團王”。提起做攪團,王軍俠説道:“做攪團‘攪’黃了苦日子,‘攪’紅了新生活。”

  “去年僅農家樂一項就收入3萬多元,加上種植玉米的收入,家庭總收入5萬多元。”王軍俠開心地説。

  回憶起剛開辦農家樂時的情景,王軍俠説:“多虧了駐村幹部的幫扶。”

  2016年年初,馬場村包扶單位宜君縣委政法委及幫扶工作隊借助該村距離玉華宮風景區近的優勢,為村民確定了以開辦農家樂為突破口、帶動産業發展的思路,他們想讓王軍俠帶頭幹。

  “這麼偏,肯定沒人來。再説,屋裏也沒錢。”一開始,王軍俠説啥都不願意幹。

  當時在馬場村駐村的太安鎮幹部吳孝利找到王軍俠,對她説:“不怕,你開,賠了是我的,賺了是你的。”

  王軍俠感動了:“人家這樣為咱好,咱得爭氣!”

  幫扶工作隊幫王軍俠貸了10萬元無息貸款,又幫她搭建了兩間彩鋼房,添置了家當,申請了資質。

  攪團好吃不好打,費勁不説,水和面的比例,攪拌的力度,都有講究。“剛開始,打得並不好,我就一次一次試。這次水加多了下次就多加點面,這次面加多了下次就多加點水,我都不記得打多少回了,終於掌握了竅道。”王軍俠説。

  2016年7月底,王軍俠家的攪團店開業了。

  2017年,幫扶幹部又給王軍俠爭取了3萬元的農家樂提升改造項目資金,加上王軍俠自己籌措的3萬元,把農家樂的院子做了改造提升。院子裏擺上了餐桌,並添置了鞦韆和藤椅,吸引了更多的人就餐。鎮上還不定期組織人給她培訓服務禮儀、傳授烹飪技藝,不斷提升農家樂的服務和做菜水準。

  2017年年底,王軍俠脫貧了。消息一下子在村裏傳開了。好多村民一看,也效倣王軍俠開起了農家樂。王軍俠也樂意帶動村裏有意願開農家樂的鄉親一起掙錢。現在,馬場村的農家樂已有9家,家家生意都不錯。

  2018年,王軍俠還清了10萬元貸款。當年9月,在銅川市2018年扶貧産品交易會上,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見到王軍俠主動向參會者推薦她做的攪團。“別人願意幫我,我更不能讓人家失望。我識字不多,但誠信經營還是懂的。”王軍俠説。

  王軍俠家的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今年5月16日,王軍俠參加第六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她榮獲“全國自強模範”稱號,並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為了去北京參會,王軍俠特意買了一身新衣服,黑色西服配白色襯衣。在和習近平總書記握手的那一刻,王軍俠流淚了。她説:“祖祖輩輩,只有我去過北京,還見到了總書記。那一刻,總書記握著我的手,我激動得説不出話,我感恩、我幸福,感謝黨的扶貧政策……”

  當了村幹部,就要把事幹好

  “2萬隻種雞拉到種雞養殖場當月,我就和老婆住進這宿舍了。當時正值寒冬,屋裏沒有暖氣,寒氣逼人。”6月13日,在宜君縣棋盤鎮黃埔寨村種雞養殖場的員工宿舍內,黃埔寨村黨支部書記姜超恒向記者講述自己為村上創辦種雞養殖場的艱辛創業故事。

  “我們村上曾引進了一家種雞養殖場,效益非常好,我就想著能不能村上自己也辦一家。”姜超恒説。帶著村兩委班子外出考察學習後,姜超恒覺得在村上建種雞養殖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把種雞養殖場建起來後,可以增加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姜超恒説。

  説幹就幹。拿著村民入股投資的85.5萬元資金,姜超恒搞基建、買設備、買雞苗,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種雞養殖場的建設中。2017年11月,當2萬隻雞苗運到養殖場後,姜超恒更是一點不敢放鬆。

  一開始,種雞養殖場雇了一位懂技術的負責人,説好雞苗到後,他每晚都待在種雞養殖場值守。但一連3個晚上,這位技術負責人都跑出去串門了。第4天,姜超恒坐不住了,他和妻子一商量,就從不到1公里遠的家中,搬到種雞養殖場裏住。“雞苗要隨時照看,不能有一點馬虎,群眾入股投資了這麼多錢,咱不能讓群眾受一點損失。”姜超恒説。

  從那時起,姜超恒和妻子擠在一張小床上,把種雞養殖場的宿舍當成了自己的家,當起了種雞養殖場的“員工”。去年冬天,一場大雪後,姜超恒摔了一跤將腰扭傷,在種雞養殖場宿舍裏的床上躺了1個月。

  在種雞養殖場值守並不是最難幹的活,生産的種雞蛋賣不上價錢才是最大的難題。種雞養殖場最初與收購商簽訂的合同,自己沒有定價權,低廉的收購價格還不夠成本投入。為了打破價格壟斷,姜超恒帶著銷售人員,跑到河南、內蒙古等地尋找客商,最終成功解決了種雞蛋銷售難題。

  因為流動資金短缺,一段時期,種雞養殖場買不起飼料。姜超恒就跑到村上各家各戶借玉米。有一次,種雞養殖場剛剛回籠了一筆資金,姜超恒準備安排用來購買設備。這時,他的兒子聽到消息後跑來要種雞養殖場拖欠的工資。正因資金短缺犯愁的姜超恒看到兒子都來討賬,感到非常難受,當著兒子的面落下了眼淚。“種雞養殖場建設銷售運營正在關鍵時期,別人可以不理解不支持,怎麼自己的孩子也不支持自己。”姜超恒説,儘管困難重重,但在上級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他最終克服了資金不足、種雞蛋銷售難等難題。今年,村裏的種雞養殖場逐漸走上正軌。

  “在這裡打工,我每月能拿到3000元工資,建在家門口的種雞養殖場可給我幫了大忙了。”脫貧戶戴西峰高興地説。戴西峰家裏有6口人,有30畝玉米地,平時1年能收入2萬元。前年,他給兒子蓋新房、娶媳婦,欠了10多萬元的外債。現在,他在種雞養殖場打工賺工資,還外債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除了建種雞養殖場外,姜超恒還帶領村民發展多個特色産業:推廣種植密植高産玉米4294畝,栽植優質矮化核桃2450畝;引進秦一公司在村上落地生根,為10余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貧困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以入股代養的方式帶動貧困戶27戶,每戶分紅2000元;籌建了黃埔寨村會芳種植專業合作社,扶持全村21戶55名貧困人口創業就業,戶均增收1500元。

  圍繞打造旅遊強村目標,姜超恒帶領村民栽植優質水蜜桃100多畝,建設幹雜果採摘園,修復紫藤古堡、皇姑陵園等自然、人文景觀。現在,姜超恒又把精力投入到發展種植富硒玉米和建設有機肥料廠上。

  “乾大事作大難,幹小事作小難,不幹事窮作難。既然當了村幹部,咱就要把這事幹好,努力帶著村民過上好日子。”姜超恒説。

  讓村民在美麗環境裏實現致富

  仲夏時節,記者走進宜君縣彭鎮高村,成片的水稻田和零星的池塘分佈在偌大的川道之間。藍天白雲下,一塊塊水稻田宛若明鏡整齊地排列在崇山峻嶺之間,讓人有一種置身江南水鄉的感覺。

  “今年全村種了600余畝水稻田,明年預計能達到1000畝。到時候,這裡的風景更美。”沿著稻田邊的水泥路向前,高村黨支部書記陳家齊興致勃勃地説。

  高村所處的山岔川道很早就有宜君“小江南”的美稱。高村人大多是來自四川、湖北、安徽的移民。20世紀80年代末,勤勞的山岔人依託清澈的山岔河水開始種植水稻,種植面積曾達1100畝。

  這裡的水稻生長期長,口味香甜,市場供不應求,但後來因勞動力不足、水稻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群眾耕作積極性受挫,水稻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直至無人種植。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為了挖掉“窮根”,宜君縣圍繞“依託産業抓扶貧,依託扶貧強産業”的思路,把發展特色農業産業作為扶貧開發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積極引導扶持高村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種植水稻,探索致富新路。

  2016年5月初,村黨支部書記陳家齊率先在自家的8畝地裏種上了水稻,一度中斷的水稻種植産業在高村再次煥發生機,成為宜君産業扶貧的“新作”。3年來,高村規整600余畝土地用於水稻種植,並且購買了抽水泵,通過打井、修蓄水池,利用附近的馬溝水庫解決了用水問題……

  陳家齊算了一筆賬:如果種植玉米,按現在的市場價格每斤0.7元,每畝産值不到1000元。稻穀畝産可達1000多斤,目前,這裡的大米售價已從每斤5元上漲到每斤20元,種水稻的收益遠超玉米。這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發展水稻種植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信心。

  “我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方式,在用工上優先雇用貧困戶,村民在務工的同時也學習了技術。明年我們會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到時候村民們也可以自己種植,那樣全村村民的收益會更大。”陳家齊説。

  “我們的水稻不僅暢銷省內外,在渭北垣區,稻田裏的風景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利用這一優勢,積極發展鄉村旅遊。”陳家齊説。依託美麗鄉村建設契機,高村積極打造集種植、旅遊觀光、休閒為一體的特色産業。目前,村子裏有民宿15家,可同時接待150人。

  “水稻田是美麗的風景,魚池可以垂釣,村裏生産的生態大米、土雞、土雞蛋、生態蔬菜等都可以滿足遊客休閒旅遊、健康飲食的需求。下一步,我們計劃在稻田發展水産養殖,讓村民在美麗的環境裏實現增收致富。”高村高老莊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小龍説。

  手記

  扶貧要下“繡花”功夫

  霍海澎

  從家到種雞養殖場不足一公里的距離,擔心雞苗出問題,黃埔寨村黨支部書記姜超恒直接將家搬到種雞養殖場。幹起事來,姜超恒心細如發,不放鬆任何一個細節,宛若“繡花”。

  誠然,扶貧要下“繡花”功夫,既要統籌全局,又要善於把控細節;既要有闖勁,又要有磨勁。要有“繡花”的耐心和細緻,不僅敢為、勇為,更要巧為、善為,用“一針一線”去改變鄉村貧窮落後的面貌。

  在廣大鄉村,致貧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打贏脫貧攻堅戰,住房、道路交通、飲水、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是基礎和前提,這些都是有規律可循的。目前,在各級部門的幫扶下,這些鄉村欠缺的基礎要件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和提升,也進一步夯實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基礎。對身處脫貧一線的廣大幫扶幹部和貧困群眾來説,打贏脫貧攻堅戰,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市場條件下,選擇適宜當地村組發展的致富産業和項目,找到符合村情實際、牢靠長效的致富産業,確保群眾有收入,能致富。

  在脫貧攻堅中,每一種改變都需要很大付出。如何把扶貧工作做細做實,不僅考驗扶貧幹部幹工作的熱度,更考驗扶貧幹部的耐心和磨勁。部分基層群眾思想認識相對保守,接受變革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較差,這就需要身處扶貧一線的各級黨員幹部,要拿出更多的辦法,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好群眾工作,做好具體事務的協調對接,盡最大努力,改變鄉村面貌。

  脫貧攻堅戰場,時刻考驗著扶貧幹部。在現有條件下,貧困村致富産業如何選擇,致富産業如何培育,産業發展有沒有前景,産品在市場上有沒有競爭力,政策紅利是否能夠爭取到,群眾的脫貧主體地位如何激發,這些都要求扶貧幹部在工作中,要善於下“繡花”功夫;要沉下身子,開動腦筋,謀求實效,完美把握扶貧細節,真正做到事半功倍。(記者 霍海澎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