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歲眉戶曲子傳承人的兩個心願

2019-06-25 18:40:55|來源:陜西傳媒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陜西關中,自古就是“喜種盈膏壤,登秋必有成”豐饒富庶之地。太史公司馬遷稱“關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可見其物産豐富、商業繁榮,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戲曲就是其中之一。

  陜西的地方戲曲種類繁多。秦腔、眉戶、碗碗腔、商洛花鼓、同州梆子、華陰老腔、富平阿宮腔、弦板腔、漢調二黃、華縣皮影、合陽線戲、新池跳戲……有的雄渾大氣高亢嘹亮,有的低吟淺唱曲調婉轉,眉戶曲子就是曲調委婉動聽的代表。這不,剛走到盧登榮老人家的門口,一唱三咏的唱腔就傳到了耳朵裏,這是盧登榮老人在邊彈邊唱呢。

  “一天不彈不行,三天不彈,就沒感覺了。”85歲的老人説。

  曾經不喜歡現在放不下

  “我在14歲之前,不喜歡曲子。”在老人緩慢的講述中,七八十年前的舊時光逐漸展現出來。

  盧登榮6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寄養在大舅家中。大舅癡迷于眉戶曲子,加上自身有文化功底,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資料。

  “我大舅,非常要強的一個人,只要是聽到有人唱曲子,就一定要和人家比個高下,強勢很。他讓我學,我就不想學。”老人家從一開始的拒絕,到後來的全面繼承,是因為一個機會,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天賦。

  “當時,14歲吧,學校裏排節目,我聽了排演,上午聽完,回去琢磨琢磨,到晚上,我就要求上臺表演了。結果大家都説我唱得好。”

  年少的盧登榮真的出了名兒,十里八鄉的都知道,盧登榮唱曲子唱得好,家裏過事的時候,都請他過去唱。一晃十來年過去了,他也在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藝。

  “眉戶曲子現在整理出來應該有一百多段,當時,我會九十多段。”老人説起過去時,臉上露出了笑容。

  但因為歷史原因,在那個“破四舊”的年代,他不得不收起了心愛的三弦,這一放就是快四十年。村裏的人,也漸漸地忘了,他會唱曲、能唱曲。

  2007年,村民金芳雲因年紀較長、兒孫已大,想找一件能夠娛樂生活的事兒來做,左右一打聽,聽説盧登榮老人會唱眉戶曲子,她就組織了4個人,跟著老人開始學了起來。

  “一開始,還是有風言風語,説跟一個窮老漢有啥好學的。”金芳雲回憶剛開始遇到的困難時説道,“越是這樣,我越是要學成。”

  但她沒有想到,學曲子很難。她更沒有想到,不久之後,“窮老漢”在她的幫助下,順利成為了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眉戶曲子社現狀

  現在回想起當初學藝時候的艱難,金芳雲還是很感慨的,“當時,一共4個人學,不到3個月,大家都快堅持不下來了,覺得太難學了。”

  因為大家都不識譜,只能口傳心授,再加上曲調千回百轉,一個轉折拿捏不準,就跑調了。盧登榮教得盡心盡力,每每唱到嗓子都啞了。沒有原聲,這些初學者,就更找不到調兒了。

  “我突然想到可以用復讀機,把唱段錄下來。買了復讀機,我還跟人家撞車了,腿骨折,現在還有這長的疤。不過有了復讀機,閒了聽、忙了也聽,學得倒是快了。”

  金芳雲她們克服重重困難學了一年,她們竟然可以登臺表演了。隨後,曲子社也正式成立了,金芳雲在大家的推舉下,成了曲子社的社長,組織排練、製作服裝、聯繫活動、編輯申報材料……社裏社外的事情,讓金社長忙得團團轉,但她樂此不疲,一直堅持下來。

  現在,以盧登榮為代表建立的眉戶曲子社,每到週六都會在村上表演活動,不僅為村上百姓帶去歡樂,還經常被邀請出席各種大型的非遺文化活動。

  盧登榮説,在他年輕的時候,學習眉戶曲子的人很多。後因文化大革命導致眉戶曲子漸漸消音。他們的眉戶曲子社,2014年正式掛牌,經過發展,成員也漸漸多了起來,但現在的22人當中,五十多歲已算最年輕了。金社長和盧登榮都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了解並加入眉戶曲子社,使眉戶曲子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能夠傳承和發揚下去。這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希望眉戶曲子發揚光大

  要説盧登榮還有曲子社成員們另外一個的心願,就是希望有一個有理論、會識譜的人,能夠幫著他們把現有的曲子完整地再整理一遍。

  現在曲子社的成員都不識譜,曲子本都是各自傳抄的,上面每一段唱腔都標著曲子名兒,比如“五更”“背宮”“慢五更”等等這些“行話”,外行人根本不理解。

  在實際練習的過程中,怎麼轉折、停頓,節奏和拍數都是靠盧登榮一句一句教,一段一段唱,大家各自錄下來,回去反復揣摩、模倣,然後再讓老人家一點一點摳細節。如此反復,直到完全掌握。

  而眉戶曲子中的節奏和拍數,又是它的根本特徵所在,一點兒也不能馬虎。“和眉戶戲相比較,曲子的節拍就多兩拍,這樣唱出來更悠長、更婉轉。這些一般人是聽不出來的。”金社長一邊説著,一邊輕輕哼唱起來,細聽之下,果然是有不同的韻味兒。

  聽著金社長唱了兩句,盧登榮老人似乎覺得不過癮,他拿起了放在一旁的三弦,開始自彈自唱起來,當他一開口,一股蒼涼質樸的曲調迎面而來,聽罷一曲,不由讓人感慨,聽得出來,這裡面有歷史的悠久和綿長。

  據史料記載,眉戶曲子可以追溯到明朝中葉。明正德六年(1511年 ),王九思成立曲子家班。可以説,它是遍及西北的眉戶曲子和眉戶戲的源頭。同時,眉戶曲子對研究元代散曲和明清俗曲的流變、遷播的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是我國民族音樂和曲藝寶庫中的寶貴財富。

  幸運的是,有像金芳雲這樣熱心的人,幫助著盧登榮老人,支撐起曲子社來傳承這門古老的藝術。衷心地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有學識、有能力的人加入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行列當中,讓中華文明的瑰寶更加璀璨。(通訊員 呂宏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