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或遇冷國産品牌轎車略尷尬

2019-07-24 18:03:45|來源:西安晚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2019年1-6月,SUV市場增速繼續下行至-13.4%。根據市場調研機構調研表明:高達84%的非轎車車主表示,如果再買車,將選擇轎車。而在18歲-34歲年輕消費者中,傾向轎車的趨勢更加明顯,每10位年輕消費者中,就有8位以上考慮購買轎車。若中國乘用車市場真如上述調查數據一致,那麼中國品牌將迎來一輪“大災變”。

  SUV走向落寞?

  為了驗證文前的調查結果,筆者選取了本報合作單位——汽車之家網站車型關注度數據。其中在關注度排名前20的車型中,SUV車型只佔3款,分別是排名第13位的哈弗H6、排名第18位的漢蘭達及排名第20位的寶馬X3。其中,SUV關注最高的車型哈弗H6日均關注度為1.25萬,而轎車關注度第一的車型寶馬3係的日均關注度則高達3.51萬,是哈弗H6的2.8倍!

  除了數據上的頹勢外,相關政策,也的確對SUV不太“友好”。在今年年初工信部制定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中明確規定,到2020年乘用車新車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應達到每百公里5L,到2025年應達到每百公里4L。相比轎車,SUV産品在油耗上有天然劣勢,不利於企業降低平均油耗。顯然,在中國市場,人們對於SUV的喜愛正在“降溫”。

  SUV是一種“病”?

  幾年前,中國品牌集體經歷了一場“嚴冬”,銷量連續下降了一年多。在最危難的時期,正是SUV的騰飛把中國品牌重新送上了銷量正增長的快車道。因此,SUV市場下滑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中國品牌,因為他們實在是太依賴SUV,同時又太“輕視”轎車了。

  在汽車之家車型庫數據中,中國品牌産品共540個車係(不含皮卡、微卡、輕客),其中SUV産品有244個車係,佔比45.19%;而轎車産品只有148個車係,佔比27.41%。而在銷量層面上,根據乘聯會統計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批發銷量累計超過5萬輛的中國品牌産品中,SUV有13款,而轎車卻只有2款。 

  雖然中國品牌中不乏像吉利、長安、奇瑞這種産品結構均衡的車企,但更多的是哈弗、漢騰、寶沃等幾乎靠SUV産品打天下的車企。正是由於結構不合理,再加上SUV市場遇冷,一旦消費緊縮,最先受影響的就是中國品牌。

  我國缺乏爆款轎車?

  根據乘聯會公佈的批發銷量數據,在2019年1-6月累計銷量中,中國品牌轎車僅有帝豪能夠擠入前10,殺入前30的也只有帝豪、榮威i5、北汽EU系列這3個車係,若論“爆款”車型,中國品牌轎車的確有些“寒酸”,而造成這種現象的背後有三點原因:

  一是資歷不夠、動力不足以及面臨圍剿。轎車市場從上世紀末開始,桑塔納、捷達、富康等合資品牌車型就開始“統治”中國乘用車市場。此後,越來越多的國外汽車品牌相繼以合資的形式涌入中國,在自主品牌正式起步時,合資品牌已逐漸完善了從微型車到大型車全細分市場佈局;二是車企的動力不足。相比轎車,SUV利潤更高。有業內人士透露,在同級別産品中,SUV溢價率要比轎車高20%,而製造成本卻僅比轎車高6%-10%;三是合資品牌的不斷“圍剿”,也是中國品牌轎車“存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中國品牌轎車最好發力的緊湊級轎車領域,合資品牌價格下探幅度很大,中國品牌轎車沒有明顯的性價比優勢。

  中國轎車崛起有望?

  有業內認為,儘管前路艱辛,但對於中國品牌來説,在轎車領域上有所突破也並非一件不可能的任務,想達成這一點,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堅守。當市場不景氣時,企業不應該就此放棄轎車業務,應該慢慢進行技術、口碑積累,厚積薄發。吉利、長安、奇瑞等企業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打造出如今的帝豪系列、逸動系列、艾瑞澤系列等能“站穩腳”的車型。其次,想在轎車領域脫穎而出,也可以用稍微“取巧”的方式,借助網聯化浪潮,打造車輛配置差異化,從而贏得競爭;最後,車企也可以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這條路徑讓轎車崛起。雖然目前整體車市依舊處於下滑態勢,但新能源汽車卻逆勢增長。

  根據乘聯會公佈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57.7萬輛,同比增長65.9%。合資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尤其是純電動車細分市場內投放的車型並不多,對於中國品牌來説,不失為一個提前搶佔市場的好時期。                       曹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