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亮70年】83歲“老航天”王文質:我的一生與祖國命運緊緊相連

2019-08-07 17:45:1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編者按: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桑巨變。艱苦奮鬥的70年裏,中國大地上涌現出無數平凡而又偉大的“追夢人”,他們奉獻著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譜寫著“追夢人生”,見證著祖國的發展變化。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把鏡頭聚焦70年裏的人和事,回望歷史,追夢未來。

  王文質 攝影 張靜攀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張靜攀):“今年(2019年)3月10日0時28分,我國長征火箭第300次發射又獲圓滿成功,您在那邊就放心吧……”2019年清明節,兒女們帶著孩子都去掃墓了,83歲的王文質一個人留在家裏,盯著手裏的老照片,眼淚順著眼角的皺紋一點點滲了出來……他拿出紙和筆,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已經故去15年的老領導。  

  20世紀50年代,王文質曾在北京211廠工作,那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運載火箭總裝廠,時任廠長張子修就是王文質筆下的“老廠長”。張子修年長王文質30歲,于2004年在北京病故。在清明這個特殊的節日,王文質難以抑制對張子修的想念,想到他在臨終前還唸唸不忘中國的航天事業,在清明這個特殊的節日裏,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老廠長,讓他在那邊放心,也順便高興高興。

  回憶的閘門一旦打開,往事便如洪水般湧來。王文質那天想了很多很多,10歲跟著共産黨土改、跟老廠長參加“三線建設”,妻子帶著小兒子到秦嶺找他……往事一幕幕在王文質的腦海中上演,激情、熱血、悲傷、思念,積蓄了一生的感情都在那一刻匯集,讓這個83歲的老人大病了一場。  

  2019年8月,王文質的身體已經恢復,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重新變得精神矍鑠。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他向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總結道:“祖國的命運決定了我的命運,我的一生與祖國命運緊緊相連。”  

 祖國在困難中前行

  王文質在饑餓中成長  

  1937年,王文質出生在北京一個農民家庭。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王文質一家艱難度日,父母給地主扛活,家裏窮得叮噹響。 

  “我父親連一身完整的衣服都沒有,沒有鞋子穿,給地主家幹活冬天連被子都沒有。我父親和我二伯就睡在地主家的草垛子裏。”王文質回憶道,當時經常吃不飽飯餓肚子,後來,土地改革家裏分到了房子和地,還分了一些其他物資,生活開始變得好一些了。 

  1947年土改時,王文質跟著黨站崗放哨、辦宣傳海報、耍皮影戲,10歲就當上了兒童團長,帶著手底下幾十個娃娃兵,鬥地主分田地。14歲時,因為土改期間表現出色,王文質被薊州政府推薦參加全國統考,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北京第一航空學校,王文質從此找到了他為之熱愛一生、奮鬥一生的事業。  

  1956年,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擔任院長,王文質成為研究院211廠的首批員工。當時的211廠,是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導彈總裝廠。1958年10月,常駐211廠的蘇聯專家被撤回。  

  “他們(蘇聯專家)走的時候撕毀了圖紙搬走了設備,什麼都沒留下,但是生産不能停,我們就不分晝夜地幹。”王文質時任3號廠房任調度室主任,主抓生産,在沒有蘇聯專家的情況下,他和同事們日夜加班,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就完成了導彈發動機的組裝,10月底完成導彈總裝,並在11月初到12月初一個月時間裏,連續三次試射成功,這大大增強了廠裏的士氣,更增強了中國的底氣。 

  “他們走的時候還撂下話,説沒有我們你們啥也幹不成,可是我們很快就搞成了,那叫一個痛快啊!”講到這裡,王文質開懷大笑,笑完他接著説:“中國人並不笨,只是基礎差,我覺得應該感謝他們,感謝他們讓我們越來越自信。” 

  祖國生産力戰略大調整

  王文質遠赴秦嶺8年未見妻兒

  1967年春節期間,時值大年初二,北京的一場大雪剛過,王文質和家人還沉浸在過年的歡樂中,張子修突然登門,背過王文質的家人,説了“三線建設”的事,兩人當即決定第二天就出發。

  “三線建設”是中共中央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它是在當時國際局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為加強戰備,逐步改變中國生産力佈局的一次由東向西轉移的戰略大調整,地處秦嶺深處的寶雞市紅光溝是“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也是張子修和王文質的目的地,第二天他們便出發前往,行李只有被褥和幾件換洗衣物。

  到了寶雞後,張子修、王文質和其他同事一起,修路、拓荒、建廠,全身心投入到了“三線建設”當中,和家裏只有簡單的書信往來。

  “通常都是報個平安,不會多説一句,因為有保密規定,信封上的地址也是保密的,只有‘陜西省寶雞市XX號信箱’幾個字。”王文質回憶道,在寶雞的8年時間裏沒有回過一趟家,就只有這些簡單的書信,家裏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1976年,王文質老家發洪水,妻子無奈之下帶著最小的兒子踏上了西行的火車,到了寶雞後,她手裏拿著印有“陜西省寶雞市XX號信箱”的信封,一時不知該往何處去。

  找了兩天后,妻子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來到了離寶雞市區還有幾百里的紅光溝,見到了蓬頭垢面的王文質。

  “我以為你不要我們了。”這是妻子見到王文質的第一句話。

  “我心都碎了,我抱著他們,我責備自己,我説‘怪我怪我’,我們三個抱在一起,哭得不像樣子。”講到這裡時,王文質終於沒能忍住眼眶裏打轉的淚水,瞬間淚如雨下。

  王文質家客廳的墻上,依然懸挂著他和妻子的合影 攝影 張靜攀

  此後,王文質和家人在紅光溝一直待到20世紀90年代初,跟隨基地一起搬往西安。後來妻子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王文質日夜陪伴左右,直到10年前妻子去世。

  “我欠她太多了,這輩子都沒還清。三個孩子都是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出生的,妻子一個人帶著他們,缺吃少穿的,都不知道是她怎麼熬過來的……”提起過世的妻子,王文質已泣不成聲。

  祖國繁榮昌盛

  王文質用剪紙唱讚歌

  今年83歲的王文質依然精神矍鑠,滿頭銀發被梳理得一絲不茍,講話口齒清楚、思路清晰,且喜怒形于臉上,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活脫脫一個老孩子。

  當時,採訪已經持續了將近3個小時,王文質的小兒子擔心父親身體受不了,於是打斷正在説話的王文質,建議結束採訪,王文質立馬不高興了,説:“不行!我還沒説完呢!”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見狀也表示可以下次再聊,但王文質説:“你別管他,我這還有東西你還沒看呢。”説完一路小跑進了書房拿出了他的“寶貝”——一個裝滿剪紙的冊子。

  1997年,為祖國航天事業奮鬥了40餘年的王文質退休了,借著小時候跟著村裏老人刻皮影留下的底子,王文質“玩”起了剪紙。截至目前,王文質的剪紙作品已有3000多幅,他也因此有了“剪紙王”的稱號。

  

  王文質創作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剪紙作品 攝影 張靜攀

  2019年是新中國70歲生日,王文質為此特意創作了一組剪紙作品,內容涵蓋時代變遷、歷史事件,從城市到鄉村,大到國家小到家庭等,從各個角度反映了祖國大地上的滄桑巨變。 

  “沒有經過苦難,就不知道今天眼前的一切都來之不易。我覺得我很幸運活了這麼久,看到祖國今天的樣子,現在回頭看以前受過的苦和累,感覺一切都值了。”王文質説,“如果我的妻子、老廠長他們也能看到的話,我想他們會跟我一樣欣慰的。”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