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隴縣聚力“摘帽後”:發力“摘帽後的續航”

2019-08-14 14:26:57|來源:陜西網|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2017年,尚未脫貧的隴縣成為國家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全縣10個鎮104個行政村依次完成改革。

  全縣共清查集體資産5.6億元,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3.02萬人,發放股權證53233本。

  溫水鎮的火燒寨村建起了82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冬季一個月能收入3300元。

  鐵垣村投資20萬元發展林麝養殖,保底分紅14萬元,向貧困戶分紅9.8萬元。

  越來越多的集體資産從沉睡中醒來,村集體經濟收入從無到有、從少變多,農民財産性收入不斷增加,“碗好不如面好,只有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提高村民收入,才能從根子上解決貧困。”縣委書記杜長生説。

  2018年,全縣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累計分紅438萬元。

  蜜蜂養殖  馮雪峰|攝

  摸清的“家底”

  鐵垣村是天成鎮第一個進行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村,提起2017年8月9日,村黨支部書記陳全德印象很深,因為“一開始聽得一塌糊塗”。

  清資産、定成員、量股份、創實體、建機制,在陳全德看來,雖然就是幾句話,做起來不好做。因為是第一家,也沒有可以商量學習的對象,好在當時鎮上農經幹事是駐村第一書記,鐵垣村的第一槍,從成立小組摸底排查開始。

  要想讓大夥享受到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帶來的紅利,首先就是要確認股民身份。

  以戶籍設置股權、2017年12月31日為時間節點的原則,隴縣各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實施靜態管理,增人不增股、減人不減股。

  鐵垣村在定成員時,按“有法依法、無法依規、無規依民”進行集體經濟成員身份確認。

  “結婚的戶口轉入不轉入,大學生出去上學了,戶口怎麼辦?當兵的士官戶口怎麼辦?”在東南鎮紙溝村“確員”時,群眾意見大,互相有異議,村黨支部書記高治成説,自己也很困擾。

  最終,縣上提出方案,紙溝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標準,每一項都明確解決辦法。

  “目前,全縣共頒發股權證書53233份,建立了農村集體資産管理平臺,股權管理信息化也基本實現。”隴縣農業局局長程保衛説。

  為了摸清“家底”,對村級賬內資金資産、債權債務採取以賬找物、以物對賬的方式,確保“賬據、賬賬、賬款、賬表、賬實”五相符,清查集體資産。

  經過一個月的清産核資,鐵垣村確立了人口股和扶貧優先股兩種股民身份,全村440戶1617人,經營性資産203萬元,資源性資産7432畝……

  當年10月31日,鐵垣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正式成立,村集體經濟主要以奶山羊、中蜂養殖、食用菌和旅遊為主。2018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55萬元,貧困戶戶均分紅803元。

  “通過清産核資,摸清了家底,通過産權制度,讓全體村民有了獲得感。”縣長趙甲宏説。

  “增值”的制度

  在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之後,隴縣成立了104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各村資源資産有限,唯有最大化增值,才能實現脫貧不返貧。

  天成鎮首個完成産權制度改革的鐵垣村,因為緊靠關山景區,土地資源有限,把光伏發電板建在了奶山羊的羊舍上,成立了百匯光伏發電公司。

  最近,鐵垣村還在籌備建立水廠,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拿出10萬元,利用幫扶單位注資的100萬元,依靠鐵垣村良好的水質,做桶裝純凈水,建成後預計收益3000萬元,鐵垣村分紅可得450萬元。

  在東風鎮下涼泉村,村裏盤活了360畝的糧改飼基地,利用收麥後的100天時間集中種植飼料玉米,每畝産量約在三到四噸,按照1噸310元賣給羊場,僅僅三個月就收入19萬元。“等到把草賣了,地犁了,再把麥種上,可以循環獲利。”村黨支部書記葛建軍説。

  利用産業扶貧資金與企業合資經營,每年享受7%的分紅,是隴縣大多數村集體主要採取的方式。

  溫水鎮火燒寨村,是全省産權制度改革試點村,經過清産核資,村集體資産共有625萬元,股民代表大會之後村裏確立了四項集體産業,包括了之前的食用菌、中蜂、光伏、烤煙四項優勢産業。

  推廣到全縣的“借袋還菇”起源於溫水鎮,火燒寨村與宏盛農牧公司共同投資了250萬元,建起了50座香菇大棚,企業按照投資的7%分紅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其中30%留存集體,70%向貧困戶分紅。

  也有村集體採取村上自己幹,企業保兩頭的模式,企業主要負責廣告行銷和技術支持。梁甫村黨支部成立綠源蘋果專業合作社和盛源果品公司合作,合作社對貧困戶進行技術培訓,並負責解決銷路。“次果賣給盛源果品做果汁,好果賣出去,我們現在也有了電商銷售,今年能實現戶均分紅2000元。”梁甫村第一書記陳宏科説。

  下涼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流轉土地300畝,投資288萬元和盛源果品建成了黃桃草莓園,一畝保底收入4000元,扣除施肥、採摘等成本15萬元,獲利105萬元。

  “不能把園子一建,貧困戶錢一分就完了,把啟動資金掙回來,産生利潤再分紅,再謀劃下一步産業。”村支書葛建軍説。

  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立也促進了各村互助資金協會的發展壯大,給貧困戶産業啟動添一把柴。

  天成鎮張家山村是寶雞市互助資金協會的試點村,從剛開始的15萬元到2018年的70萬元,互助資金協會會員217戶,借款70萬元,放貸率達到了90%。

  村民閆新倉這些年的産業發展多虧了互助資金協會,2011年第一筆5000元貼息貸款,加上別的錢,他買了80隻羊,一年掙了14000元。

  一年到期後,他又貸款擴大羊圈和烤煙面積,年收入20000元,2017年,順利脫貧。

  現在,天成鎮全鎮六個村都擁有了互助資金協會,産業發展進一步壯大,並向全縣推廣。

  關山草原上的騎馬遊客 馮雪峰|攝

  “多源”的收入

  “當年把秋菊他男人抬出去的那個鏡頭,裏面有個抬擔架的就是我。”秋菊山莊的盧福德最近終於能歇口氣,跟鄰居嘮嘮當年《秋菊打官司》在他家拍攝的趣事,盧福德所在的石堯河組在關山牧場景區內,風景優美,全家收入主要依靠養殖中蜂,“一年多了就是10000塊錢。”

  鐵垣村的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後,老盧被聘為社裏的技術員,從4月開始就要忙著放蜂、培育、取蜜,負責一個蜂場180箱中蜂,忙了四季,老盧掙了3萬元工資。

  因為靠著關山牧場,關山旅遊公司流轉村上150畝土地,建成百畝花海,貧困戶可以到基地打工增收,還有關山旅遊公司的債券基金分紅,2018年戶均分紅800元。

  “一開始不太明白,光看地都收了,害怕沒什麼收入。”村民許紅果這兩天正在收拾家裏的向日葵和葡萄地,2018年一年,她家享受了五次分紅,總計2000多元。

  關山牧場重新開業後,許紅果的收入和旅遊黏得更緊了,家裏的葡萄不用再運往縣城,過往的遊客都供不應求,一個月起碼能收入3000多塊。

  三年時間裏,鐵垣村人均純收入由3400元上漲到9700元。

  “逛仨”,是隴縣方言,指不務正業,天天混日子的人。

  梁甫村的脫貧典型焦小平,原來就是個“逛仨”,村幹部天天追在後面,單獨給他開産業落實會,但每項産業都不入他的眼。

  自打村裏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又成立了技術合作社,黨員帶頭種烤煙,從2月育苗、5月移栽、到6月烘烤、9月收購,全程技術指導,最終帶動20余戶貧困戶種到了500畝。

  焦小平看著眼熱,貸款5萬元貼息貸款,種苜蓿、搞養殖。2018年,焦小平推了家裏土坯房,蓋起了兩間磚房,從閒人變成了脫貧典型。

  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不但拓寬了村民收入的方式,也拓寬了增收的思路。

  三里營村黨支部副書記茍明生得知,去年鄰村的西瓜不光賣了個乾淨,還缺貨400噸。今年,三里營村利用350萬元産業扶持資金,建起了500畝的西瓜大棚。

  茍明生説,這次村裏種西瓜,重要的是改變了大家的種植觀念。過去,村裏除了烤煙,地裏再沒有其他效益。種瓜後,村民把土地流轉,一畝地有850元的固定收益,算上務工,收入實現疊加。

  目前,150戶貧困戶在瓜棚裏務工,最多的今年已幹了100天,光工資就收入8000多元。

  通過召開股民代表大會,三里營村還準備在附近再找一片地,拓展瓜棚面積。到了七八月,烤煙和西瓜都到了用人高峰期,還要到外地招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