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隴縣聚力“摘帽後”:描寫“鄉村裏的精緻”

2019-08-14 14:27:09|來源:陜西網|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村民在社區內的健身廣場休閒

  “好球!”“蓋他!”“盯緊了!”

  晚上十點,隴縣城關鎮棱底下村的燈光球場依舊十分熱鬧,籃球擊打地面的砰砰聲混著喝彩聲,還有不遠處節奏歡快的廣場舞音樂,奏出一曲歡快的夏日協奏曲。

  雖然擁有比肩于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但曾經因為一直缺乏配套的現代化管理,棱底下村的村容村貌並不好。

  棱底下村由四個自然村合併而成,1244戶5100多人集中居住在2600平方米居住區,人多,生活垃圾就多。

  村黨支部書記趙玉林説,全縣的七站八所都在這,生活垃圾多。正月裏,一車一噸的垃圾車拉了40多車,還要去鄰村借車。一年光清運垃圾就要花3萬塊。

  但自從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後,縣裏將公共基礎設施權屬下放到合作社,他們也享受到了星級物業服務,過上了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

  2018年,隴縣實施了以政府主導、村委會委託、合作社運營、量化績效考核為主的現代化農村物業管理模式,把農村當作城市居民小區一樣來管理,讓群眾生活得更美。

  “竅竅眼眼”都乾淨

  早上八點,保潔崗的唐小平上班了,他的片區就是晚上熱鬧的燈光球場和廣場,大概一平方公里。掃完地,唐小平又提著火鉗子轉了一圈,都拾掇好了才往縣城去打零工,等到下午回來,他還要再打掃一次才能下班。

  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唐小平只能在附近找點事幹,利用打零工的閒暇時間幹保潔崗,一年能給他增加3600元的收入。農村物業新模式推廣以後,幹得好還有獎金,唐小平已經拿到了600元的獎勵。

  物業的“1+9”現代化農村物業管理模式,就是以村為單位,將通村公路、小型水利設施、公廁、公共文化設施、體育健身設施、幸福院、衛生室等7大類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權屬下放到村,再由村裏委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代管。

  棱底下村“1+9”崗位一共17個,通過前期宣傳、報名、應聘,優先考慮貧困戶,給他們增加收入,除了財政每人300元的基礎收入,又拿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積累公積金的10%作為獎勵金,每次獎勵50到100元。

  “原來他們這些人是拿財政給的一個月300元,幹好幹賴都一樣,現在委託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合作社可以根據工作表現予以經濟上的獎勵處罰。”村委會主任李文科説。

  2019年5月12日,隴縣突遇狂風,街面一片狼藉,“竅竅眼眼都被塞住了。”保潔工劍紅俠幹到晚上十一點才清理乾淨,第二天村上開會表揚,還給獎了錢。

  “上崗、出勤都會進行突擊檢查,現在個人幹活主動性都有提高。”村黨支部書記趙玉林説。2018年四季度,棱底下村共發工資12200元,有三人獲得獎勵。

  按照“多員合一、一員多用”原則,把廣泛分散在農村各地的579個可兼職公益性崗位、760個村務管理崗位和基礎設施管理崗位進行了有效整合,實行一人多崗、多勞多酬,減少了人員,提高了崗位含金量。

  競聘進入“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都需要簽訂聘用協議,明確崗位職責、工作要求、考核辦法、工資待遇。“都寫明瞭,你能行,你就幹。這樣獎罰都有依據。”村委會主任李文科説。

  上崗人員也並非一勞永逸,協議一年一簽,實行動態管理,加強日常考核,由各村管理站根據績效考核結果,按照10%的比例,業績較差的管護員將被淘汰,重新選聘優秀人員填補空缺。

  隴縣東關村自辦簡報《小康路上話東關》  馮雪峰  |攝

  事和人“雙委託”

  2017年,棱底下村用了2000多萬進行公共基礎設施改造,但設施修得好,管理沒跟上。

  隨著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站成立,簽訂委託書,將“事”和“人”管理權限“雙委託”,採取公司運營、市場運作。

  棱底下村的主導産業是大蒜,管理站成立以前,灌溉澆地成本很高,因為沒有人清理管道裏的雜物,1畝地需要1個多小時才能澆完,得70塊錢。

  現在,管理站派專人每年清洗溝渠三到五次,20分鐘就能澆好一畝地,成本也下降到了30元。

  在東風鎮下涼泉村,各項工作與互聯網銜接得十分緊密,2018年依託抖音38分鐘賣出了5000多件紅薯,是隴縣的小“網紅”。

  2019年,村裏要建起村智慧平臺,依託公共設施管理站,橋接廣電網絡,每週一三五通過平臺播放不同內容。“有文化節目,也有主題教育,外出的人也可以通過平臺和家裏聯絡,保證不失聯。”村黨支部書記葛建軍説。

  各類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權屬下放到鎮村,發揮政府、群眾、市場三方作用,各有側重、齊抓共管。

  目前,全縣1145公里通村公路、768處小型水利設施、319個農村公廁、360個村公共文化設施、486處體育健身設施、79個農村幸福院、165個村衛生室7大類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都納入了集中管護。

  為解決基礎設施管護資金難題,縣上按照“中省爭取一點、部門整合一點、縣財政補助一點、鎮村籌措一點”的原則,建立了以財政為主、分級負擔的資金保障機制,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資金納入年度縣財政預算,鼓勵各鎮、各部門積極爭取補助資金。

  隨著各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完成,各村可以通過村集體經濟收益、爭取企業或個人捐助、引導群眾投工投勞等方式,多渠道籌措管護資金,這樣既有效保障了資金投入,又不向群眾收取“物業費”。

  村幹部得“解放”

  “原來村容村貌整治,村上費的勁很大,花的錢也不少,但還是不乾淨,效果發揮得不好。”棱底下村黨支部書記趙玉林説。

  村委會主任李文科感慨更多,“以前,我們出去招商引資拉項目,一會水渠堵了,衛生不達標了,不停打電話。兩邊都是正事,但往往兩邊都耽誤了。”

  隨著“物業公司”步入正軌,鎮、村幹部從這些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把精力集中在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中心工作上。

  “適合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進行的事情,就要交給市場。縣上把‘物業公司’交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讓村委會也要回歸本來的事務,抓好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其用意也正在於此。”縣扶貧辦主任趙建政説。

  現代化的物業管理,也帶來了生活方式與鄉村治理方式的轉變。隨著環境越來越好,村民們對村莊更加關心、更加愛護。

  在下涼泉村,公共基礎設施有人管,村風民風也越來越好。

  “以前法不責眾,現在有損壞東西的,直接由專人登記處罰,不交錢就挂賬。到村委會來蓋章子、開證明,先把罰款交了。”村支書葛建軍説。

  村委會廣場前的公廁,再不是原來臟亂差的樣子,有人管護,大夥也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跟城裏的“五星級”公廁沒兩樣。

  現在,全縣104個村莊將弘揚文明新風列入了村規民約,村民們互敬互愛蔚然成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