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石泉:因地制宜  非公企業助脫貧

2019-08-30 17:49:5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馮妍):在陜西安康,如今有這樣一個特色小鎮——中壩作坊小鎮,每年這裡舉行的庖湯會不僅成為當地一張金字招牌,這座集多項非遺、手工藝為一體的小鎮也成為越來越多遊客度假旅遊、尋味陜南的必打卡之地。這座小鎮是因何而起?它的未來又會迎來怎樣的發展?8月26日,陜西省“統戰宣傳基層行”活動走進安康石泉中壩作坊小鎮進行了解。

  中壩作坊小鎮美食街  攝影  馮妍

  據了解,陜西巴人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盛為回報家鄉,其利用石泉縣後柳鎮中壩村社區72家閒置鋪面,結合陜南農耕文化中“72行行行出狀元”的文化背景,深挖秦巴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産、民俗文化、漢水文化,于2016年在石泉縣後柳鎮中壩村打造出了中壩作坊小鎮。作坊小鎮建設讓中壩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一座古色古香、文化底蘊濃厚的高顏值“小鎮”拔地而起,人居人文環境發生巨大改變,使村民的生活環境、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隨之轉變。如今的中壩作坊小鎮,已成為集旅遊度假、休閒娛樂、酒店餐飲、保健療養、遊學研學、團建拓展、文創開發等於一體的美麗特色小鎮,成為安康市乃至陜西省的鄉村旅遊示範基地。

  陜西巴人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小鎮相關情況  攝影  馮妍

  據陜西巴人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我們將租賃的72戶街坊定義為遊客進店免費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線下’體驗館。為引進手工技藝傳承人,我們公司提供食宿及免房租水電等各種便利條件,就是希望吸引優秀工匠入駐,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魅力。”目前,中壩作坊小鎮已有紅豆腐製作技藝、石泉火獅子、草鞋編制、古法榨油等多項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授牌,中壩作坊小鎮也成功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基地的驗收,被授予“陜西省非物質文化保護基地”榮譽稱號。

  同時,陜西巴人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以其電商平臺為載體,在“線上”對農産品、文創産品進行集中推廣和銷售,從而使該鎮村、該縣乃至周邊市縣農戶、貧困戶的優質産品避免了“遠在深山無人識”的窘境,連通了農産品的産供銷和旅遊服務的産業鏈條,促進文旅融合,形成立足非遺文化,助力脫貧、農民增收致富、企業發展“三贏”的新局面,成為非遺文化助力扶貧脫貧工作的典範。

  據介紹,在整個中壩作坊小鎮項目開發中,陜西巴人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始終“堅持立足非遺文化,文旅融合,共促共建”的理念,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形成公司與貧困戶之間緊密的利益聯結,切實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其吸納了41戶貧困戶代資入企,每年戶均保底分紅3000元;吸收農戶100余人在作坊小鎮務工,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其中貧困戶30余人。目前中壩作坊小鎮已建成1個茶葉園區,流轉土地500畝,支付土地流轉費用20余萬元,吸收60余人務工,累計支付工資80余萬元,其中帶動貧困戶29戶76人,並輻射帶動中壩、柏橋、長安、漢陰溝、磨石等5個村264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