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石泉:秋蠶結繭忙 豐收味漸濃

2019-09-23 10:37:55|來源:新華網|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9月19日,石泉縣饒峰鎮新華村村民邱洪軍養的蠶正在吐絲結繭。新華網 楊喜龍攝

  金秋九月,秋意漸濃,金色石泉,人間煙火氣愈加濃烈。雲霧山下、鬼谷嶺旁都瀰漫著豐收的味道。新華村裏“養蠶狀元”邱洪軍的蠶寶寶們正在吐絲結繭迎接羽化新生,油坊灣村山巒疊嶂中忙碌的小蜜蜂們用他們的甜蜜果實犒賞辛勞一年的貧困戶李齊銀,濛濛秋雨浸潤的雲陽村裏陳益萬和家人品嘗著他們用辛勞換來的黃花菜絕美滋味......這一切向人們昭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9月18日,邱洪軍在養蠶室查看蠶吐絲結繭情況。新華網 楊喜龍攝

   “養蠶狀元”發展蠶桑脫貧致富

  “發展蠶桑有搞頭!養蠶讓我2016年就脫貧了!”邱洪軍,因為發展蠶桑産業不僅自己擺脫困境,成為安康市十大養蠶狀元,還帶動了6戶貧困戶發展蠶桑增收。

  西北養蠶第一大縣的陜西石泉,興桑養蠶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期,就是蠶桑絲綢生産的重要産區和絲綢外貿商品出口基地,享有“中國蠶桑之鄉”美譽。2018年,全縣蠶桑産業總産值突破16億元。其中,866戶貧困戶全年養蠶4717張,産繭收入750萬元,人均收入3578元。2700戶貧困戶栽桑建園5400畝,蠶桑漸成貧困戶脫貧致富支柱産業。

9月18日,邱洪軍和妻子在桑園裏採摘桑葉。新華網 楊喜龍攝

  邱洪軍是石泉縣饒峰鎮新華村村民,為尋找擺脫貧困的産業,2015年開始嘗試發展蠶桑産業。在縣蠶桑發展服務中心技術人員手把手的技術指導下,3張蠶養下來,邱洪軍拿到了3千多元的收入。 2016年,他流轉桑園25畝桑園,擴大飼養規模,當年收入4萬多元。

  嘗到甜頭的他決定擴大規模,申請了5萬元扶貧貸款,建蠶室、搭蠶臺、購蠶具,買簇具、買蠶桑機械。縣上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他補助了可建設327平方米蠶室的補助金、搭建560平方米蠶臺的獎勵金,免費送了一台切桑機、一台伐條和1.3萬株良桑苗。

  “現在政策就是好,技術不會有人指導,發展蠶桑還有補助。縣上推行的省力節本養蠶新技術,兩人就可以養20多張,大大減少了勞動力成本和勞動強度。抽時間還能做點別的事,實現了打工掙錢、養蠶創收、照顧家人三不誤!”邱洪軍樂呵呵地説。

  “今年流轉40畝桑田,養了60張蠶,估計收入有6萬多元。”在發展蠶桑産業的路上邱洪軍越走越有信心,“我計劃繼續擴大養蠶規模,帶動左鄰右舍增收致富。”

9月18日,71歲的貧困戶李齊銀(左)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涂應輝一起查找蜂王,為割蜜做準備。新華網 楊喜龍攝

  蜂農産值裂變過上“甜蜜生活”

  秋日雨後的石泉縣曾溪鎮油坊灣村山巒疊嶂,沿途樹木蒼翠欲滴,鳥語相伴的山村猶如世外桃源。在小彎梁的山坡上,一排排蜂箱依次在叢林中排開,一群群蜜蜂正忙著把山裏的百花蜜採回家。清風徐徐撲面而來仿佛都夾帶著一絲清甜。

  午後,趁著雨後放晴,71歲的貧困戶李齊銀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涂應輝幫助下開始忙碌著割蜜。只見他戴著面罩和手套全副武裝,揭開蜂箱,取出爬滿蜜蜂的蜂巢,抖掉蜂巢上的蜜蜂,再將蜂巢放入準備好的大盆子裏,用刀慢慢割下蜂蠟,再將割過的蜂巢放入搖蜜機內。不一會兒,就搖出了半桶黏稠金黃的蜂蜜。

  前些年,貧困戶李齊銀家房前屋後養了幾箱蜜蜂,因為他不懂技術,經常是蜜蜂來了又飛走了。涂應輝得知後,上門成了他家的常駐技術員,手把手得教他養蜂技巧。如今,李齊銀家的3箱蜜蜂發展到40來箱,今年春季還出售了20箱種蜂,讓他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9月18日,李齊銀忙碌著割蜜。新華網 楊喜龍攝

  “今年豐收了!養蜂今年估計總收入有近2萬元。年底就能脫貧!”齊銀家高興地算起了他的養蜂賬:“今年養蜂35箱,賣了20箱蜜蜂,收入1萬多元。采收蜂蜜100多斤,估計能賣7千多元。”

  “為幫助貧困戶養蜂,我們駐村工作隊專門成立了合作社。今年已經向貧困戶兌現分紅6.3萬元,4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元,讓貧困群眾真正嘗到了養蜂的甜頭。”涂應輝説。

  2018年,石泉全縣發展林下蜂2萬桶,其中貧困戶發展養蜂 4216箱。通過蜜蜂繁殖形成産值裂變,讓蜂農實現既賣“蜜”又賣“蜂”,多渠道增收,過上“甜蜜生活”。

9月19日,這是61歲的村民陳益萬留給自家平時吃的黃花菜。新華網 楊喜龍攝

  種植戶種黃花領分紅奔小康

  “原來給我分了300多元,股份本本上又分了100元,總共分了400多元。”陳益萬高興地訴説著他從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拿到分紅的經歷。

  9月19日,石泉有名的黃花菜種植村雲陽村籠罩在濛濛細雨之中。61歲的村民陳益萬在家裏翻看留給自家吃的黃花菜幹有沒有發黴。

  今年5月17日,雲霧山鎮雲陽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召開的首次分紅大會上,291戶社員喜領1.8萬元分紅款。陳益萬與其他66戶黃花菜種植戶一樣都是受益者,在此次的分紅大會上,他是因為參與黃花合作社勞務,不但享受了人均的基礎股份分紅,還外加獎勵分紅。這也讓陳益萬更加堅定了勤勞致富的決心。

  2014年,為讓群眾放心發展黃花菜産業,雲陽村成立黃花合作社,統一流轉撂荒土地,與收購企業簽訂協議,讓所有閒散在家的村民,參與勞動,發展黃花菜種植。在黃花合作社統一種植、收購、烘烤、銷售下,合作2016年就開始有了收益。經過3年發展,合作社2018年獲得2萬元收益。

9月19日,雲陽村黨支部書記陳為保向前來收購黃花菜的商戶介紹黃花菜包裝産品。新華網 楊喜龍攝

  “今年,雲陽村將村集體的黃花烘烤爐、黃花收烘經營站、黃花産業園等資源和資産注入集體股份合作社,並尋求社會資本,與合作社聯合發展了400畝葛根生産項目,進一步壯大合作社經濟實力,爭取為村民賺到更多收益分紅。”雲陽村黨支部書記陳為保説。

  “今年,種黃花菜豐收了!比種苞谷、紅薯價錢要高2倍多。種了2畝多黃花菜,摘了4千多斤黃花,賣下來收入近七千元。”陳益萬高興地説,“人要勤快肯做,就能過得好,也能達到小康水準。”

  2018年,石泉全縣新發展黃花菜1500畝,其中貧困戶發展1000畝,全縣黃花菜種植面積累計達到13200畝,成為農民致富小康重要産業。

  “石泉縣近年來基本形成了‘全域旅遊抓龍頭、南茶北桑川道菜、特色種養保增收’的産業總體佈局,通過精準實施産業到村、到戶、到人,努力實現村村有集體經濟、戶戶有長效産業、人人有穩定就業,走出了一條以産業推動增收脫貧、以産業帶動扶貧開發、以産業鞏固扶貧成效的穩定脫貧之路。2018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都位居安康市循環經濟縣區第一。”石泉縣委常委、副縣長徐家彥説。

  近年來,石泉縣利用山水生態、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歷史遺跡、民俗文化等資源,打造個性化、差異化、精細化的景區景點及鄉村旅遊示範村鎮。9月23日,依託鬼穀子先秦歷史文化資源、按5A級標準開發建設的鬼谷嶺景區將開園迎客,必將吸引大量遊客來石泉享受鄉村遊樂趣,感悟秦巴文化魅力,幫助周邊農民務工就業,帶動相關農業産業發展,促進周邊農民增收致富。(楊喜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