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深挖非遺文化寶藏助力脫貧攻堅

2019-10-08 11:03:31|來源:新華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在脫貧攻堅中,陜西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重要抓手,盤活腰鼓、皮影和竹編等傳統文化資源,不僅推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還拉動了當地就業,帶動了百姓致富。

  在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生活的重擔曾險些將貧困戶李東東壓垮。他父母患病,妻子罹患癌症,孩子也患有腦癱。正在絕望之時,他參加了政府組織的免費腰鼓培訓班。在當地,腰鼓是流傳2000多年的民俗,豐收、年節或嫁娶時,人們總會打起剛健激昂、大氣磅薄的腰鼓。

  李東東很快就從腰鼓培訓班畢業。他驚奇地發現,打鼓能將貧困“打跑”——他和幾十名貧困戶參加的腰鼓團經常受邀到各地演出。“去年在北京、江蘇和甘肅等地進行了32場商業演出,光靠演出就賺了一萬多元。”李東東説。

  除了商業演出之外,李東東現在還被當地幼兒園和中小學校聘請,教孩子們打腰鼓,使這項古老的藝術發揚光大、傳承不息。

  如今,李東東只花1萬元,就住進了當地政府提供的寬敞明亮的貧困戶安置房。他用打腰鼓和務工掙來的錢購置了洗衣機、沙發、熱水器等傢具和電器,還利用政府提供的5萬元無息貸款養雞,並向病情有很大好轉的妻子傳授腰鼓技藝。

  “現在的生活,放在幾年前根本想都不敢想。我想讓我老婆也能跟我一起出去表演。賺錢是一方面,主要是想帶她四處走走看看,領略下祖國的大好河山。”李東東説。

  剪紙、農民畫、曲藝和民歌也是安塞區助力村民脫貧的重要“武器”。數據顯示,通過發展文化旅遊産業,安塞近年來已有2000多名經過培訓的貧困人口參與到各種文化藝術工作中,直接帶動350余戶貧困戶實現脫貧。今年5月7日,陜西省政府宣佈延安的貧困縣全部“摘帽”,在擺脫貧困的征途上,腰鼓、剪紙、農民畫、曲藝、民歌這5張“文化名片”功不可沒。

  在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看似普通的牛皮和竹子通過手藝人獨具匠心的打磨,成為一件精緻的藝術品。製作皮影或演出皮影戲,成為越來越多當地年輕人謀生的手段。在華州皮影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薛宏權的影子坊中,31歲的聾啞人馬浩負責雕刻皮影,而他的妻子則負責給皮影染色,兩人每月收入超過8000元。

  華州區委書記霍文軍介紹説,經過幾年的培育及保護,華州皮影已成為華州區的特色文化主導産業。2018年底,全區相關從業人員千余人,有20余家相關企業,年産值3000萬元。今後華州將積極引導華州面花、華州背花鼓等43種各類非遺文化對接市場,讓它們得到傳承的同時撐起百姓的錢袋子。(記者 姚友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