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在時代江河中 捕捉那一股股自信堅定的奔流
2021-01-28 09:03:18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大江大河2》口碑高開高走,以豆瓣9.1的高分超越第一部,圓滿收官。圖均為電視劇海報。 製圖:李潔

  如果我們用更大的歷史維度進行思索,譬如用百年甚至千年的時間刻度推測,改革開放這段歷史留給後人的會是什麼——這是《大江大河2》創作者曾經的自問,也是更多真正的“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現實主義作品應該去面對、去書寫的答卷。

  《大江大河2》是“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電視劇展播的首批重點劇目,由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指導,上海廣播電視臺、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自去年12月20日在多平臺播出、上線,這部展現中國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經濟領域改革、社會生活嬗變、反映中國人在改革開放中奮鬥追夢逐浪前行的作品,在社會上不斷破圈、破壁,引發巨大關注。以東方衛視為例,該劇CSM(59城和63城)全劇平均收視為2.13%,單集最高收視3.05%,位居省級衛視同時段收視第一。劇集口碑也高開高走,以豆瓣9.1的高分超越第一部,圓滿收官。

  續集難做,可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的故事新篇為什麼得到了觀眾更多厚愛?細膩的人物刻畫、真實的時代質感、收放自如的節奏以及通達現實的精神內核等,都是這部作品的動人之處。尤其珍貴的是,劇中始終充盈著浩然之氣,能看見創作者向中國傳統價值的深情回望和深度認可。在時代江河中,捕捉那一股股清醒、自信、堅定的奔流,如此濃厚的家國情懷正是《大江大河2》獨特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把個體成長編織進宏闊的時代格局,這是優秀現實題材的成功經驗之一

  提及《大江大河》的名場面,幾乎所有觀眾都會提名這兩個場景:第一部中宋運輝背誦《人民日報》社論,第二部裏“南巡講話”出現在了聲畫之中。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説,以小人物見證大歷史,已是如今現實題材創作的通行書寫方式。“以小見大”。説易行難。如何把個體的成長恰如其分地編織進宏闊的時代格局,這是經驗中的要義,也是《大江大河2》的創作秘辛。他引用經典文藝理論中“熟悉的陌生人”來概括作品的優勢。

  從鄉村插隊出來考上大學,通過個人努力奮鬥成為了國有企業領導,類似形象在我們的文藝作品尤其是最初的改革文學中並不少見。民營企業家、個體經濟代表也都能在過往作品裏找到案例。可為什麼偏偏是宋運輝、雷東寶、楊巡三個角色成了新鮮的、生動的、觀眾喜歡的?李京盛説:“恰恰這三個人身上有我們‘熟悉的陌生感’,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以往的文藝作品中,但在這部劇中又不是他們,不是我們原來所認知的。”藝術的辯證法證明了,“觀眾在熟悉中看到的陌生,就是作品藝術中的新鮮,在陌生中看到的熟悉就是這部作品接的地氣”。

  具體地説,宋運輝從項目申報到最後提出以股權換設備、以主權抵資金,他的事業線與國有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原則的運用密不可分;楊巡從挑擔走街串巷到辦起小市場,再到開辦超市,他的個人發家史與大時代中商業的發展嚴絲合縫;而在小雷家的篇章裏,農村改革也有清晰且具體的線索:先解決吃飽肚子的問題,然後在農業生産之外辦農村企業、鄉鎮企業、走規模化道路、走專業化道路。

  “宋運輝身上,既有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報國思想深厚的根源,又有現代科學精神,兩種精神結合,成就了一個清醒、自信、堅定的改革者形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説,“農工商三線並行,寫得都有代表性、有經典事件,三個人物用自己的命運帶動了三條線的敘事。”當每個人的經歷分別折射出三種改革過程的進取與難點,當每個人的性格都在時代發展中被逐步鍛造,時代與人已然並行不悖。

  以承續著中華優秀傳統與人格精神的主人公形象,激勵更多奮鬥者

  《大江大河2》真的出圈了。優酷副總裁、總編輯張麗娜説,劇集首輪播出階段,打開某導航軟體,上午九點一到,語音會自動播放“今天你奮鬥了嗎”,文案和配圖都出自劇中;在互聯網公司的內網上,有員工自發帖子“看《大江大河2》評自己的心力、腦力、體力”,宋運輝的臺詞“整個國家都在努力,而我不過是其中一分子”激勵著許多年輕人。

  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趙彤注意到兩部結尾中相似的處理別具匠心。在《大江大河》第一部結尾,宋運輝乘小轎車將奔赴東海籌建處,猶似貶謫。離去之時他在獨白中説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願意做一個矢志前行的逐夢人。志之所趨,窮山距海,不可阻擋。”第二部尾聲,他乘公交車趕往彭陽農藥廠,實為左遷。在公交車駛過曲折山路、經過小溪時,他的獨白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所有的變化都可能伴隨著痛苦和彎路,開放的道路也不會是闊野坦途。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從“志之所趨”到“道之所在”,從“不盡狂瀾走滄海,一拳天與壓潮頭”的少年意氣,到“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處變不驚,宋運輝成熟了。

  “我們的改革開放題材創作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歷史形象。”趙彤説,這個人物承續著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和人格精神,也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放射出吐故納新的氣度,“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宋運輝的矯健是改革開放洗練出的,時勢造就了這個英雄。”

  這正應了編劇唐堯所言——他們希望用現實主義的筆觸寫出改革開放歷史上不為人知同時為理想不計個人得失的英雄,“一代又一代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為後世子孫留下閃耀千古的理想火種,現在先輩把火種交到我們這一代人手裏,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好這些火種、把它完整地交給下一代人。”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