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演出 > 正文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國內巡演探索新機制
2021-04-22 09:16:27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武若曦

  4月13日,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登臺武漢琴臺音樂廳。

  4月17日,廣州大劇院歌劇廳裏,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掀起了浪潮般的陣陣掌聲。這是廣州大劇院歌劇廳恢復100%上座率後的首場演出,也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出山之旅”。在國家大劇院音樂總監呂嘉的帶領下,樂團攜手小提琴家呂思清、歌唱家宋元明和王衝一路南下,10天內,從南京到廣州,輾轉半個中國。

  有人調侃,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很“宅”,因為自2010年成立以來,他們還是第一次“拉練”般開啟國內巡演。如此謹慎的態度背後,樂團有著多重考慮。

  10天“拉練”檢驗意志體力

  南京、上海、武漢、長沙、深圳、廣州,10天內,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一路南下,走過了6個城市。刨除路途上的時間,樂團平均在每個城市停留不到40個小時,綵排、演出馬不停蹄,帶的作品分量又極重,老實説,壓力很大。適應不同演出場地的聲場就是個細緻、微妙的過程。交響樂團極其看重聲部間的配合,有的音樂廳中,任何聲響都能被樂手們捕捉,有的音樂廳聲場效果則相對“發散”,要摸清這些不可言傳的特點,只能依靠演奏家們走臺時的親身體驗。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任小瓏能感受到,抵達第四站長沙時,連日輾轉讓所有人的體力消耗達到了峰值。“我們要對每一位花錢買票的觀眾負責。”這個信念一直支撐著樂團首席李喆和他的同事們。成立11年來,這是樂團首次正式開啟國內巡演,許多觀眾滿懷期待。資深樂迷、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楊小舟教授甚至坐了一個半小時高鐵,從武漢追到長沙。

  “我們是演奏家,不就是該演給觀眾看的嗎?”李喆非常珍惜這次巡演的機會。疫情發生後,樂團只能在線上與觀眾相見,此刻面對面的交流顯得尤為珍貴。巡演途中,很多朋友想請李喆小聚,他都婉言謝絕了,許多人甚至沒能見上一面。李喆要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留給舞臺,作為首席,這份責任更加義不容辭。

  任小瓏將這輪高強度的巡演比作“拉練”,“樂團演奏家的體力、意志、團隊精神都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很多樂團都在巡演中變得日益強大。”

  曲目展現樂團品質特色和風采

  “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巡演的曲目選了布魯克納《第六號交響曲》,既驚喜又深感呂嘉指揮的勇氣。”一位樂迷在微博上寫道。布魯克納《第六號交響曲》和于京君《日新》、趙季平《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組成了巡演的第一套曲目,第二套包括威爾第的歌劇選段和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

  最初看到這些選曲,李喆有些驚訝,尤其布魯克納《第六號交響曲》和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都相當艱澀。為此,樂團出發前完整預演了兩套曲目,排練了10天,對一支職業交響樂團來説可謂空前重視。

  設計曲目,講究很多:2021年是作曲家威爾第逝世120週年,眾多歌劇選段致敬大師;布魯克納、勃拉姆斯的兩部德奧巨擘作品,契合樂團一直想要打造的“歐洲式”演奏風格;樂團還始終注重為中國音樂家提供展示的平臺,趙季平和于京君的作品是近年來重要的委約新作。

  放眼國內,鮮有哪支樂團像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一樣,縱貫歌劇和交響樂,並兼顧中國作品的推陳出新。“這些‘招牌菜’凝聚著我們所有的心血和投入。”任小瓏説,“我們選擇曲目的重要出發點,是展現國家大劇院原汁原味的品質、特色、風采。”

  巡演中,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與樂團相伴走過了上海、深圳、廣州三站。在她看來,“這個樂團是最會用耳朵去聽聲樂的。”在廣州,宋元明演唱了歌劇《唐·卡洛》的選段“你怎能知曉人間的虛榮”。目前,歌劇《唐·卡洛》還沒有在國內演出過,但合作選段時,宋元明與樂團配合默契。“我們會互相‘讓’,需要聲樂演員表現的部分,樂團會壓得很輕;樂團音樂線條濃重時,我們會壓低自己的聲音。”宋元明搭檔過的樂團很多,但這種你來我往、彼此了解的互動,不是所有樂團都能理解和做到的。

  巡演要適當給予彼此“引領”

  “把這些又大又難的作品帶到巡演裏,我很佩服呂嘉指揮和樂團的決定。”宋元明感慨道。樂團不是不能選擇那些討巧的曲目,在元旦、春節等熱門檔期“跑碼頭”掙錢其實很容易,但任小瓏更覺得,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我們樂團不只屬於北京,也屬於全國觀眾。除了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其他地方同樣有樂迷存在。疫情期間,透過螢幕,我們感受到了天南海北的觀眾對音樂的渴望。”網絡把這些“渴望”具化為可觀的數字,去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參加了24場線上演出,場均點擊量超過2000萬次。回應觀眾們的期待,是樂團決定啟動巡演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武漢,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用熱情點燃了琴臺音樂廳。疫情中,因一張看夕陽的照片走紅網絡的王欣老人也來到了現場;在深圳,當宋元明與男高音歌唱家王衝唱起《茶花女》的“飲酒歌”時,台下的觀眾也跟著哼起旋律。面對面的心靈共振,充滿了網絡無法替代的溫情……

  任小瓏和李喆都能感受到,途經的6個城市,樂迷素養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從樂章間不準鼓掌等劇場禮儀到一部作品的內涵,不少人講得頭頭是道。

  這是樂團等待的另一個時機。為什麼直到現在才開始首次國內巡演?巡演途中,類似的問題不斷被提起。如果把時間倒流回十年前甚至五年前,許多音樂廳和劇院還沒有走入成熟的運營階段,觀眾的音樂素養也需要進一步積澱,不是恰當的時機。“我們不能為了巡演而巡演。”任小瓏希望,巡演能在平視、對等的基礎上,適當給予彼此“引領”。這一次,樂團之所以堅持帶上布魯克納和勃拉姆斯的作品,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所謂常態化、高品質的巡演機制,是樂團能夠自主選取場地、自主制定曲目、真正有利於樂團長遠的藝術建設、真正能讓觀眾切身了解樂團的藝術特色,而不是帶有商業性質的、以盈利為目的的活動。”任小瓏樂於看到,在樂團、經紀公司、各地劇院等多方的配合下,關於巡演機制,業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本報記者 高倩)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