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福建奮力譜寫科技創新事業新篇章

2018-12-17 08:49:12|來源:福建日報|編輯:葛寧遠|責編:李勝蘭

福建奮力譜寫科技創新事業新篇章

  改革開放40年來,全省科技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經濟、服務民生意識,自主創新和科技支撐轉型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創新型省份建設紮實推進。全省從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需要出發,加大科技投入,穩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加強基礎性研究與創新,積極加快高新技術及其産業發展,推動福建科技事業的全面發展和繁榮,推動福建經濟高品質發展。

  實現大跨越 40年科技工作成效顯著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産力”的論斷,八閩大地迎來了“科學的春天”。40年來,乘著改革東風,睿智的福建人敢為人先,牢牢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不斷譜寫全省科技工作新篇章。根據科技部最新統計,全省綜合科技創新水準指數居全國第13位,高新技術産業化效益指數居第6位,科技創新環境指數居第8位,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居第8位。

  科技實力不斷增強。福建高技術創新步伐加快,産業自主知識産權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省科技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共有高技術製造業企業960家,比2000年增加645家,投入R&D經費137.97億元,是2000年的48.9倍,年均增長25.7%。近5年來,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從1528家增加到3054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從1468億元增加到3600億元,佔GDP比重從7.5%提高到12%。至2017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研發機構1665個,比2002年增加1306個,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82家,全省自主研發實力不斷提升。全省專利申請受理數從1985年的137件增至2017年的128079件,年均增長23.8%,專利授權從1985年的1件增加到2017年的68304件。

  財政支持力度加大。2017年,全省財政科技支出101.55億元,是1985年的188.1倍,年均增長17.8%。按照2017年出臺的《福建省企業研發經費分段補助實施辦法》要求,全省統籌13.96億元,對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給予分段補助、增量獎勵。據省科技廳最新數據統計,2018年,全省核定獲補助企業1246家、預補助企業394家,財政補助金額8.11億元,涉及企業研發投入171.3億元;全省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額達179.86億元,是2008年的28.2倍,年均增長39.6%。全省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所得稅減免額31.6億元,是2008年的4.9倍,年均增長19.4%。2018年,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七條措施》,進一步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全社會研發投入穩步增長。出臺鼓勵研發投入相關政策,加大減免稅力度,引導全社會增加研發投入,培育扶持獨角獸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2017年,全省R&D經費投入達543.09億元,是1985年的1293.1倍,年均增長25.1%;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投入與GDP之比)為1.69%,比1985年提高1.48個百分點。基礎投入大幅提高,高校科研院所作為科技源頭創新的主力軍。2017年,全省基礎研究經費投入18.91億元,是2000年的28.7倍,年均增幅達21.8%,比全社會R&D經費平均增幅高0.8個百分點;應用研究投入39.18億元,是2000年的27.8倍,年均增幅達21.6%,比全社會R&D經費平均增幅高0.6個百分點。

  科技隊伍持續壯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福建科技人力投入持續增加,科技人員的水準與素質不斷提高。2017年,全省國有企事業單位擁有專業技術人員共計70余萬人,是1978年的8.3倍,年均增長5.4%。2017年,全省R&D人員近21萬人,其中,研究人員近8.4萬人,佔40.7%;本科及以上學歷近12.7萬人,佔61.1%。全省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為140324.8人年,是1985年的20.3倍,年均增長9.9%。至2017年底,在閩院士18名、國家傑青73名、省傑青227名。全省累計遴選出310名省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共有40人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102人(團隊、基地)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奮進新時代 創新驅動活力不斷迸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科技系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各項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科技支撐産業轉型升級。圍繞我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升級改造需求,啟動重大專項專題項目,助力産業創新轉型。牽頭制定出臺《省政府關於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扶持發展互聯網+、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一系列相關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至2017年底,全省已擁有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31個,其中,産值達千億元以上的有21個;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增加值3721.30億元,是2011年的3.2倍,年均增長21.3%;佔GDP的比重為11.5%,較2011年提高4.8個百分點。依託省級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項目,引導傳統産業應用前沿技術進行改造升級,淘汰落後産能,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有力支撐。

  企業主體地位日益凸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來自省科技廳消息,至2017年底,全省共擁有創新型企業68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325家,高新技術企業3054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304家,提前完成到2020年培育100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的目標。大力發展新興産業,讓高技術産業成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産業實現增加值1340.78億元,是2000年的10.5倍,年均增長14.8%。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銷量全球第一,龍凈環保以101項發明專利高居環保除塵行業榜首,福州京東方8.5代TFT-LCD生産線帶來超80億元的配套項目投資,星網銳捷、新大陸、美圖、聯芯等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創新典型,在先進裝備及智慧製造、晶片與積體電路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出臺《加快高水準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建設發展六條措施》,支持高水準研發創新平臺建設。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國家海洋局海島研究中心、機械總院海西分院等國字號研究機構在閩落地,並在服務創新發展中發揮顯著作用。據省科技廳最新數據統計,目前,全省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93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27個,累計已佈局建設各類科技研發創新平臺2675個。在産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全省落地建設了51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1個引進重大研發機構、30個省級産業技術重大研發平臺、22個産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和31個省級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雙創”平臺建設方面,全省有眾創空間500多家,孵化總面積達85萬平方米,科技企業孵化器備案165家,孵化面積261萬平方米,在孵企業4549家。成功舉辦了六屆福建創新創業大賽,今年有22家企業晉級全國大賽。

  福廈泉自創區穩步推進。2016年6月,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國務院批准建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自創區建設,省政府和福廈泉三市均成立了主要領導挂帥的自創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明確統籌協調機制和組織框架,制定實施方案、編制規劃綱要、明確工作要點和設立每年12億元的建設專項資金等措施,強力保障自創區建設工作。自創區獲批以來,出臺一批創新政策舉措,推進一批産業特色鮮明和帶動效應明顯的園區、平臺和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省約84%的高新技術企業、69%的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和75%的新型研發機構在福廈泉成長,86%的授權發明專利在福廈泉産生,自創區集聚效應和增長動力加快形成,已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引擎。

  成果轉移轉化不斷提速。修改頒布《福建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構建科技成果轉化新格局,與中科院簽訂《深化科技合作協議》,推動中科院“STS計劃”在福建實施;與上海市科委簽署《上海市-福建省科技創新合作框架協議》,深化與上海等先進地區的技術轉移合作。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揭牌設立,已有26家境內外技術轉移機構入駐開展工作。海峽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上線運行。2017年,評估命名28家省級技術轉移機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12家,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103.3億元,連續兩年保持百億元以上。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和産品,籌備成立省科技成果轉化創投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截至2017年底,發放科技型企業貸款近11億元,科技保險補貼近1700萬元,支持300多家次高新技術企業獲得近300億元的風險保障。

  科技惠民力度進一步加大。水稻、茶葉、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甘蔗等育種與栽培技術以及大黃魚、鮑魚、對蝦、壇紫菜等人工育苗和新品種選育等取得新突破。自主研製雛番鴨細小病毒病活疫苗及診斷試劑和番鴨呼腸孤病毒等獲得3國家一類新獸藥證書,大黃魚和青蟹抗菌肽最先獲得國內生産應用安全證書。汕優63、低甲烷高澱粉水稻、“東優1號”雜色鮑、高優多抗甘蔗、小菜蛾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技術研究成果為中國和福建農林牧漁業發展、生態環境治理做出巨大貢獻。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助力鄉村振興戰略。19年來,我省共派出科技特派員12522人。已建成7個國家級、9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省級56個星創天地,5條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鏈、102個省級科技特派員創業示範基地,這些新型服務平臺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人員深入農村創新創業。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海滄製造”,遺傳性出生缺陷的早期篩查、診斷與治療技術研究成果應用大幅降低全省致死致殘出生缺陷率,填補省內技術空白。肝癌早期診斷和胃癌基因預測診治研究在國際和全國層面取得重大突破。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三維物體快速成型關鍵技術,被列為2016年全球值得關注的前12大3D列印新技術之一,中科芯源公司研發出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千瓦級COB熒光陶瓷封裝核心技術,使中國LED産業率先跨入大功率照明時代。

  對外交流合作持續拓展。1978年以來,邀請和接待了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79個國家和地區近50000余人次專家學者來訪或開展合作交流,達成了許多合作協議和對接項目。自1998年設立福建省國際科技合作計劃以來,共立項681項,共投入專項資金3.2億元,吸引合作資金近42億元,引進、消化、吸收了一批我省經濟建設中急需的技術。累計完成249項援外培訓任務,共有200多批次近1萬人次發展中國家科技人員來閩或就地接受研修培訓。獲批建設15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基地,其中國際創新園2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家。深化閩臺合作,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至今,台灣地區850多批近12000人次來閩考察交流、洽談合作項目,扶持建設了多處以閩臺科技産業合作基地。“促進海峽兩岸科技合作聯合基金”成立以來,共立項資助107個重點支持項目,投入支持資金2.7億元,逐步形成兩岸科技合作的特色品牌。積極開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創新驅動發展試驗,逐步形成了高品質、高層次、高定位的對外科技合作新格局。

  邁上新征程 再譜福建科技宏偉篇章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提出,要始終把創新作為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的第一動力,全省科技系統將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積極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到“十三五”末期,全省綜合科技進步水準、高新技術産業化指數位居全國前列,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更趨完善,創新創業活力顯著增強,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

  福建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陳秋立介紹,當前,全省科技系統正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部署,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積極構建“産業需求是導向,機制活力是關鍵,平臺建設是基礎,成果應用是目的”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努力在更高起點上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