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産業司司長年勇日前透露,目前相關部門正在起草《關於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內容包括禁止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産企業投資項目,嚴格控制現有汽車企業擴大傳統燃油汽車産能,加強汽車産能監測、分析和預警。同時,規範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條件,大力推進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攻關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合理投資。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落實汽車投資項目監管責任,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國家發改委年初時明確表示,2017年將進一步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尤其是在去産能方面,除了煤鋼之外,其他行業落後産能也將進入去産能名單。專家認為,汽車産業最有可能納入新的去産能行列。
有專家指出,2016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産銷達到近2500萬輛,同比增長都超過14%。與此同時,汽車産業已經存在超過600萬輛的在建産能,産能過剩的苗頭已經顯現。
在實際操作中,汽車産業去産能的步伐已經開始。2016年上半年,包括雙環、慶鈴等在內的13家汽車企業被工信部撤銷了乘用車生産資質。這意味著汽車産業已經開啟去産能進程,一些經營不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企業正在加速退市。督促落後産能退出,實現資源整合升級,成為汽車産業的一個常態。
面對産能過剩,不僅是在傳統汽車領域給予高度警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已經被嚴格控制。目前,北汽新能、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車、萬向集團等幾家企業獲得了純電動汽車生産資質。據了解,目前共有超過200家企業在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業內人士認為,如此嚴格地控制新能源汽車準入門檻,也是防止産能過剩的一種考慮。
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間國內各個行業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