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去産能”作為關鍵詞頻頻被提及,而除了煤炭鋼鐵等熱門行業,汽車行業體量大、發展快,也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去産能”工作的重點行業。
6月12日,發改委、工信部發佈《關於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以下統稱《意見》),著重提出要優化傳統燃油汽車産能佈局,包括明確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産企業投資項目的標準,嚴格控制現有汽車企業擴大傳統燃油汽車産能。
汽車行業産能過剩的説法由來已久,早在去年10月份,國務院就提出了“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産企業”的説法,這就意味著現有傳統燃油汽車生産企業的數量將只減不增。
而根據新《意見》內容,三類新建傳統燃油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原則上將不被獲批。包括新建獨立法人傳統燃油汽車整車企業投資項目;現有汽車整車企業跨乘用車、商用車類別投資項目;已停産半停産、連年虧損、資不抵債,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存在的現有汽車整車企業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遷址新建投資項目。
同時,現有汽車整車企業在申請建設擴大傳統燃油汽車生産能力投資項目時,需滿足上兩個年度産能利用率均高於全行業平均水準、上年度新能源汽車産量佔比高於全行業平均水準、上年度研發費用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高於3%、産品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等條件。
這也就意味著,傳統燃油車擴産能將被嚴控。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産能落後、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必定會被淘汰。督促落後産能退出,實現資源整合升級,將成為汽車産業的一個常態。
中國汽車工業諮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是“無效産能過剩,有效産能不足”,因此,對汽車行業的産能擴張不應“一刀切”。
他表示,目前銷量靠前的車企中,除了個別車企確實存在著暫時的産能過剩外,其他都存在著生産緊張的狀況。所以,應加快企業間的兼併聯合、重組,採取限制低水準重復建設,支持有競爭潛力産品的策略。
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間國內各個行業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