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成功召開
2023-11-24 14:16: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11月23日,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市成功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徐文立,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孫遠航出席大會並致辭。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成功召開_fororder_image001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

  大會聚焦“凝心聚力·萬億跨越——助力智慧網聯汽車高品質發展”主題,邀請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吳東方,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芯馳科技董事長張強,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OO孟醒,Vimaana聯合創始人兼CEO  Raúl Valcárcel Fernández(勞爾·巴爾卡塞爾·費爾南德斯),陜西華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石毅等國內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業企業等專家與企業家代表發表演講,共探汽車電子前沿新技術,共享産業創新新機遇,共繪智慧網聯時代新未來。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成功召開_fororder_image002

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孫遠航

  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孫遠航在致辭中表示,智慧網聯汽車正在重塑百年汽車産業秩序,汽車産品被重新定義,汽車供應鏈也隨之發生了劇烈變革,中國汽車電子企業憑藉對汽車變革浪潮的把握,卡位智慧電動的增量零部件,逐漸登上汽車行業的主流舞臺,成為産業中的關鍵要素。

  汽車電子作為汽車産業中的重要基礎支撐,在政策驅動、技術引領、汽車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趨勢以及消費牽引的共同作用下,將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牢牢把握汽車電子産業變革趨勢,推動汽車電子技術創新,加快構建汽車電子産業生態,助力智慧網聯汽車高品質發展。在主題演講環節,與會嘉賓從交通基礎設施、汽車零部件産業集群建設、智慧晶片、自動駕駛技術創新、新能源、汽車安全、智慧座艙等方面進行分享。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成功召開_fororder_image003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吳東方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吳東方介紹了分佈式智慧基礎設施在交通領域的四個應用場景。一是交通線路邊界入侵安全監測。高速公路或者普通公路有行人違反交通規則或者動物、突發自然災害造成事故時,現有的分佈式通信網絡可對突發性異常事件進行秒級別的實時監測。二是交通隧道安全監測。隧道是交通線路的重要節點,可以決定整條線路的通暢,採用分佈式光纖傳感網絡,可以完成隧道中較多的物理參數的。三是軌道交通安全監測。其場景與高速公路類似,包括對山體滑坡、落石、泥石流等突發性事件以及道路本身安全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四是交通設施變形安全監測。通過分佈式網絡感測器對橋梁、邊坡等進行實時監測,發生重大位移、錯位時,可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成功召開_fororder_image004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在視頻演講中表示,未來,具身通用人工智能和網聯汽車擁有很大的融合創新場景。未來的出行模式將融合輪式和腿式以及多模態的運動方式,進化出蹦、跑等多種創新應用。當智慧運動平臺加入檢測和操作等功能,機器人和移動系統就能具備更好的可達性、靈活性、準確性和安全性。在道路檢修、無人機檢測、管道檢測、水下檢測等方面,都可實現創新應用。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成功召開_fororder_image005

芯馳科技董事長張強

  芯馳科技董事長張強在題為“全場景智慧車芯賦能智慧出行”演講中提到,智慧汽車需求巨大,晶片成為産業的重要發展引擎。隨著技術發展,軟體定義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分佈式向中央計算演進趨勢明顯。這個過程中,也帶來了差異化的晶片産品需求和定義,需要晶片廠商具備非常強的研發實力和非常快的開發節奏。他提出以車規為基礎,軟硬協同助力高效量産,讓更多人享受智慧出行體驗。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成功召開_fororder_image006

滴滴自動駕駛首席運營官孟醒

  未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動駕駛?滴滴自動駕駛首席運營官孟醒從社會、平臺和乘客角度進行了解讀,並提出“安全、高效、體驗”三個關鍵詞。安全方面,滴滴通過安全風險地圖和引入城市泛化引擎,提高單車智慧的安全水準;效率方面,通過量産Robotaxi,滿足更多乘客需求,提高運營效率;在體驗方面,將服務時長提升至24小時,引入“無限泊車”技術,使乘客步行距離更短,通過車路協同促進城市建設,助力自動駕駛開放運營。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成功召開_fororder_image007

Vimaana聯合創始人兼CEO Raúl Valcárcel Fernández(勞爾·巴爾卡塞爾·費爾南德斯)

  Vimaana聯合創始人兼CEO Raúl Valcárcel Fernández(勞爾·巴爾卡塞爾·費爾南德斯)分享了對未來交通和汽車行業創新的一些看法。他認為,人工智能引入汽車行業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更是一個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移動出行體驗和交通方式的里程碑。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成功召開_fororder_image008

陜西華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石毅

  陜西華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石毅表示,華拓自主研發的來源於高檔五軸聯動數控技術、數字印刷、印刷電子、精密噴塗、精密噴頭及數字化製造技術的數字曲面微滴噴射技術具有多項獨有優勢,會為汽車電子領域發展帶來全新的機遇。曲面電路直接列印技術的減重及節省空間、提升通訊天線性能等突出特點會為汽車産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會,同時也需要“左形+右色”技術作為核心支撐。石毅希望全球獨創的數字曲面微滴噴射技術能在我國汽車行業快速落地發展,獨闢蹊徑創造全新的技術路線和産業升級機會。

  在下午的主題演講環節,全球創新中心總幹事趙剛,廣州小馬智行副總裁、智慧物流總經理賀星,上海銀基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單宏寅,星河智聯副總經理張瑩,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蒼學俊,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鐘衛東,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溫曉君等嘉賓圍繞國際汽車電子産業新趨勢、自動駕駛推動産業變革、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構建智慧出行創新生態、大模型再造智慧座艙、汽車電子電器功能安全驗證、汽車域融合作業系統、車載智慧計算平臺研究等話題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體會。

  大會還設置“高峰對話”環節,邀請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胡川,上汽大眾智慧網聯娛樂系統高級經理王峰,Imagination公司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劉國軍,眸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執行董事黃鵬宇,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蒼學俊,傑開科技副總經理王璐,中國軟體評測中心智慧網聯汽車研究測評事業部總師王偉圍繞“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高品質發展新機遇與挑戰”充分溝通交流、凝聚發展共識。高峰對話由溫曉君主持。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成功召開_fororder_image009

“2023第三屆智慧網聯汽車駕駛大賽(廣州)”評委會主任、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李巍華

  此外,經過四天的激烈角逐,“2023第三屆智慧網聯汽車駕駛大賽(廣州)”結果正式出爐。大會上,大賽評委會主任、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李巍華揭曉了2023第三屆智慧網聯汽車駕駛大賽的相關成果。本屆賽事共設置1個觀察員獎、3個單項獎和1個綜合獎。大賽評委會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審規則,對比賽成績充分討論,最終一致通過各比賽獎項結果:小鵬智行榮獲“GMOT-廣混測優秀觀察員獎”;廣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榮獲“GMOT-廣混測最佳運營獎”;小馬智行榮獲“GMOT-廣混測最佳技術獎”;文遠知行榮獲“GMOT-廣混測最佳體驗獎”。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在綜合能力上表現優異,最終摘得“GMOT-廣混測年度大獎”。

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在廣州成功召開_fororder_image010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汽車産業處處長王純益

  大會上,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汽車産業處處長王純益作了廣州市汽車産業推介。王處長從四個方面概括介紹了廣州市汽車産業發展的總體情況:第一,産業規模穩居全國前列;第二,産業聚集效應逐步顯現;第三,技術突破取得新成績;第四,智慧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實現突破。為推動廣州市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産業穩鏈補鏈強鏈,廣州市將重點落實以下幾項舉措:第一,優化産能佈局;第二,推動産業集聚;第三,加大引優育強;第四,優化各類保障;第五,加強金融支持。未來,廣州市將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優勢,努力當好汽車行業的領頭羊和火車頭,市區聯動、部門聯動、政企互動,為廣大汽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在穗發展提供最優的營商環境。

  隨著智慧汽車技術的不斷創新,車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汽車工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紀元,成為人工智能、智慧製造、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交通、通信、能源等諸多行業技術新科技革新的交匯點,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輕量化、共享化,新汽車時代正逐步到來。重點發展汽車電子産業,提升車輛産品智慧化水準,佔領未來科技制高點,既是汽車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也是汽車産業帶動全球經濟持續增長的新機遇。以2023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為平臺,整合汽車電子産業鏈供應體系,抓住産業智慧化發展的戰略機遇,聚焦汽車晶片、算力、智慧座艙、網絡安全等領域,加快推動相應法規標準的制定、加速跨産業協同,探索中國方案實踐路徑,凝心聚力,助力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圖文:由第五屆汽車電子大會組委會提供)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