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第一代iPhone叩響了智慧手機爆炸式增長的黃金時代。這期間,通信速度從2G飛奔到了5G,手機銷量卻日漸乏力。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是消費電子企業必須面對的命題。
十多年後,新四化變革恰逢其時,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享化為汽車産業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産銷實現飛速增長。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今年年初發佈的數據,國內新能源汽車産銷已經連續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工信部最新預測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90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0%。這意味著,汽車將有可能為消費電子企業開啟下一個黃金時代。當下,“造車運動”如火如荼,從消費電子企業到上游供應商都已積極入局,開啟跨界轉型之路。
消費電子跨界造車 路徑各不同
新四化趨勢下,一方面,汽車的核心技術正從發動機、變速箱等零部件向“三電”(電機、電池、電控)轉移;另一方面,智慧化的發展也催生了自動駕駛、智慧座艙、車載娛樂等軟體系統的需求增長。這些都為消費電子企業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通過自身的技術積累賦能新時代下的汽車産業。
以“三電”為核心的電力應用相關場景是消費電子企業切入汽車産業的第一賽道。從電子企業、家電企業到消費電子零部件供應商,都不約而同瞄準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市場。三星SDI早在2008年就進入了動力電池領域,為福特、寶馬、大眾等提供電池。美的、海信則瞄準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核心零部件。而蘋果供應商長盈精密則拓展了動力電池結構件、精密汽車電子、充電相關設備等業務。
此外,圍繞車聯網的應用場景也是消費電子企業的增量市場,包含軟體平臺、硬體感知設備等。在這方面,很多科技企業擁有智慧産品自主研發生産經驗,可幫助汽車實現智慧化變革。例如索尼就與本田合作,為電動汽車提供感測器和內容娛樂。華為也陸續推出了智慧座艙、智慧駕駛解決方案。
跨界造車 本質是産業升級
不管以哪種方式入場,産業升級是所有轉型造車的電子消費企業必然面對的命題。從消費電子産品到車規級別的跨界,不止是應用場景的轉變,更是産品從內到外的重塑與升級。相比于消費電子,汽車零部件對産品性能有著更嚴苛的要求,需要滿足更高的可靠性、耐用性、生産一致性以及更嚴格的環境要求。
以塑材為例,達到車用標準的塑材應該具備更高的機械強度,使其抗衝擊、更耐用;同時還要具備更優異的耐熱性,防止高溫環境中老化變形。此外,針對不同應用場景,要求也各有所異。例如應用在感測器設備上的塑材需要有良好的紅外透過性;顯示屏上的塑材需要具備更佳的光學品質;用在智慧化交互面板上的塑材則需要有較高的設計自由度,以支持集成化功能;而外飾相關材料需要具備耐紫外線、耐腐蝕、耐刮擦等性能。
跨界造車 更是全産業鏈的協同
産品標準的提升意味著消費電子企業亟需“修煉內功”,應對轉型過程中産業升級與競爭帶來的挑戰。一方面,企業往往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獲取汽車供應鏈核心技術,以加速向汽車産業靠攏;另一方面,則積極尋找更了解汽車製造的上游供應商,以逐步搭建與鞏固汽車零部件自有生産體系。
與此同時,隨著消費電子企業的跨界轉型,産業鏈上游的供應商也在創新求變。一些具備前瞻性與研發能力的供應商已經提前入場,打磨自身産品,以及時支持消費電子企業的跨界轉型。
以材料供應商科思創為例,近幾年來,該公司已經推出了針對顯示屏、前格柵、智慧控制面板、充電樁等汽車零部件的材料解決方案。特別近年來,輕量化已成為汽車製造的主要發展趨勢,促使塑膠成為首選替代材料。使用塑膠可以提升燃料經濟性,減少碳排。作為工程塑膠聚碳酸酯發明者,這些趨勢正為科思創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其能夠憑藉技術積累開發出符合車規級標準的聚碳酸酯材料,滿足不同零部件的使用需求。例如針對前格柵、B柱等外飾零部件的聚碳酸酯材料具備較強的尺寸穩定性、抗衝擊性和耐紫外線性能;而針對顯示屏的聚碳酸酯材料則在良好機械性能的基礎上擁有更高的設計自由度和光學性能。目前,科思創已經與廣汽、高合等多家整車製造商達成合作,在CMF美學設計、未來出行體驗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應用經驗。
面向未來,汽車行業的循環經濟戰略同樣也是汽車産業鏈需要考量的因素。去年年底,歐盟委員會發佈關於報廢車輛(End-of-Life Vehicles, ELV)的法規提案,其中要求用於製造新車的塑膠中至少25%需要來自回收利用。而在此之前,科思創已經推出不同回收比例的PCR消費後回收聚碳酸酯材料,以應對汽車産業的循環經濟轉型。
此外,與消費電子企業相似的是,科思創也是一個 “跨界者”。對於材料供應商而言,“跨界”是上游産業鏈永恒的命題。從電子電氣到能源再到汽車……科思創早已深諳跨界的方法論,沉澱各路專業知識。這樣的經驗對於正在跨界消費電子企業而言尤其特別,雙方既是合作夥伴,又是同路人。
造車,往往知難行更難,中間需要漫長的技術積累與經驗沉澱。如今隨著智慧化汽車時代的來臨,造車不再只是傳統車企的自傳,更是跨行業、全産業鏈的群像。上至材料,下至核心零部件,集各家之所長,才能成就下一個屬於汽車的黃金時代。(資料來源:科思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