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産業加速迭代的浪潮中,當功能參數與行銷話術輪番搶佔焦點,市場與消費者實則在呼喚更深層的答案:究竟什麼才是汽車製造業應有的底色?一汽-大眾以34年的積澱給出了回應:將以客戶為中心的長期主義和利他主義融入産業鏈的每一環,讓安全從達標升維為超越,讓品質從可見的承諾沉澱為隱形的守護。
鋼筋鐵骨:讓每一輛汽車都成為時間的朋友
汽車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始於車身骨架的選材。一汽-大眾的商品高強度鋼材使用佔比達81%,其中 A柱、B柱、車身橫樑等關鍵部位均採用熱成型鋼,這種能承受2150MPa以上壓力的特殊鋼材,堪稱車身的“鋼筋鐵骨”。以ID.7 VIZZION為例,其熱成型鋼佔比高達30%,每平方釐米能承受10噸壓力的強度,相當於將兩頭大象的重量集中于指甲蓋大小的面積,這正是對客戶生命安全的極致承諾。
如果説熱成型鋼是車身的“骨骼”,那麼焊點與焊裝膠便是連接骨骼的韌帶。最多13000個焊接當量的密集排布,較同級車型提升超50%,這種近乎偏執的密度追求,讓車身在碰撞時能形成完整的力傳導網絡,避免局部過度變形。而每台車平均100米的焊裝膠用量,高出行業水準40%,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膠體,既強化了車身剛性,又像隱形的屏障隔絕著噪音與銹蝕。在一汽-大眾的工藝標準裏,安全從來不是孤立的指標,而是與舒適、耐用性共生的系統工程。
除此之外,一汽-大眾的安全開發標準遠超國標、行標,其單一車型在交付前要經歷4輪碰撞試驗,耗費試驗車數量30余臺,碰撞次數近100次,是行業均值的2倍以上。“替客戶曆險”的碰撞試驗假人一汽-大眾共有56個,累計投入9100余萬元,單個假人最高價值1200萬元,它們在碰撞試驗室裏經歷的每一次衝擊,都是為了讓客戶少一分風險。
基於嚴苛的標準和工藝,一汽-大眾在C-NCAP和C-IASI等權威測試中,多次獲得五星和優秀的安全評級。不僅如此,一汽-大眾還將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結合,通過配置多安全氣囊、雙預緊雙限力主動式安全帶等被動安全配置,同時搭載Front Assist預碰撞安全系統、自動緊急制動等主動安全科技,構建起全方位的安全防護體系。
耐久性試驗:在極端中淬煉日常的可靠
大眾汽車獨家“絕學”、中國首家採用的“空腔灌蠟技術”堪稱汽車防腐的標杆:每台車1公斤的灌蠟量,確保蠟膜100%覆蓋內腔,像給車身內部穿上了一層鎧甲。這份投入帶來的是“3年不銹蝕,12年不銹穿”的承諾,意味著車輛在漫長使用週期中始終保持良好狀態。這不僅是對商品的負責,更是對客戶資産價值的守護。
而360度翻轉前處理與陰極電泳工藝,又為車身披上了“防護衣”。翻轉電泳確保車身每一處角落都均勻覆蓋涂層,哪怕是最隱蔽的接縫也不例外。這種“無死角防護”背後,是對中國複雜氣候環境的深刻理解,從南方的酸雨到北方的融雪劑,一汽-大眾用工藝的週全,對抗著自然的考驗。
此外,一汽-大眾會對車輛進行淋雨檢測,檢測率達到100%,在行業內屬於高標準;6分鐘的淋雨檢測,模擬大暴雨不間斷噴淋24小時,每個噴頭噴淋壓力高達2.5bar,任何細微的滲漏都無法逃脫這樣的“洗禮”。
在測試階段,一汽-大眾的商品交付前要完成超過700萬公里的整車實測,相當於繞赤道約175圈。除了黑河冬季極寒試驗基站和新疆吐魯番極熱試驗基站,車輛還要在亞洲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一汽-大眾綜合汽車試驗場,經受58組彎道、28種特殊路況的考驗,試車員要連跑8個多月,累計行駛10萬公里,相當於正常家庭日常駕駛30萬公里。在長9.9公里、傾角48.8度的高速環道曲面,車輛極限速度可達250公里/小時,充分檢驗車輛在高速狀態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不僅抗疲勞還要耐腐蝕,在防腐蝕試驗區,車輛需通過鹽水池,鹽濃度是行業標準2倍,採用多種有機鹽混合配方,更貼近客戶實際使用工況。這一切,旨在將客戶可能遇到的各種路況和使用場景提前模擬,確保交到客戶手中的車都具備可靠品質。
為新能源安全築起防火牆 用百項考驗樹立安全標準
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核心在於電池,而電池安全的關鍵在於熱失控管理。一汽-大眾研發的電池無熱擴散技術,構建了嚴密防線:當一顆電芯出現異常時,獨立的隔熱設計確保其他電芯不受牽連,從源頭阻止風險擴散;熱失控預警系統能在10秒內發出警報,為客戶爭取寶貴的應急時間,這一反應速度遠優於國標的5分鐘要求;而6輪重復測試則遠超國標的1輪要求,每一次測試都是對極限的挑戰,因為安全容不得妥協,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需要經過超乎想像的嚴苛驗證。一汽-大眾新能源車型的子部件加系統一共要進行436項測試,比國標的53項測試內容更完整。其中最嚴苛的測試要求會達到國標的10倍。看似極端的測試場景,實則是對客戶可能遇到各種意外情況的提前模擬。在一汽-大眾看來,標準只是底線,真正的安全應該建立在“超綱”的自我要求之上。
科技賦能:讓智慧與安全同行
當汽車進入智慧時代,安全與智慧開始呈現深度融合的趨勢。在堅守品質與安全底線的同時,一汽-大眾也在智慧科技領域持續突破。
全自研的座艙模型Hi Space擁有電動對開門設計,摒棄傳統車門開闔方式,出入空間大幅拓展,極大提升了上下車的體驗;零壓旋轉雲椅如同舒適的沙發,能實現旋轉功能,駐車時前排乘客可輕鬆轉身與後排互動;音樂玻璃能通過玻璃振動發聲,替代傳統音響,在降低能耗、減少佈線繁瑣的同時,打造出環繞全車的沉浸式音效。此外,全新攬境搭載的IQ. Pilot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可輕鬆識別路況,實現預測性自適應巡航、撥桿變道輔助、加塞應對輔助、泊車輔助等核心駕駛輔助功能。奧迪A5L搭載了華為乾崑智駕®技術,採用雙鐳射雷達和視覺融合感知方案,實現無圖L2駕駛輔助能力。這些科技不是炫技的點綴,而是以“更安全、更便捷”為核心的價值延伸。因為真正的智慧,終究要服務於人的出行本質。(資料來源:一汽-大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